<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保護知識產權 點亮創新之光——專訪誠功律師事務所科技與知識產權團隊

    山東誠功律師事務所成立于1996年,總部位于青島市市南區,在北京、濟南、淄博、濰坊、臨沂、德州、濱州、煙臺萊州、青島市北、青島嶗山、青島黃島、青島城陽、青島即墨、青島膠州、青島平度、青島萊西和青島自貿片區等地設立17家分所,還設有專家法律服務中心、公益中心、調解中心和誠功書苑等機構。

    誠功律師事務所現有律師和員工近500人,辦公面積近1.2萬平方米,以百姓維權、政府法律顧問、企業合規與法律風險防控、擁軍優屬、知識產權保護、抗訴再審、國際涉外等法律服務為特色,組建22個專業法律服務團隊,業務范圍遍及全國和海外部分國家、地區。誠功律師事務所先后榮獲“全國優秀律師事務所”“服務中小企業全國優秀律師事務所”“中國首屆律界公益榜‘最佳公益行動獎’”“山東省優秀律師事務所”“山東省著名商標”“山東省服務名牌”“山東省律師行業‘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山東省優秀代理申訴律師事務所”等稱號。

    誠功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專業委員會成立于2009年1月,開通了商標申請電子通道,是全省少有的“雙證”律師團隊,擁有“雙證”律師8名,3名律師入選中國科學技術法學會,3名律師入選青島市律師協會知識產權委員會,3名律師被青島科技大學法學院聘任為兼職副教授,1名律師被青島大學知識產權學院聘任為兼職副教授。

    由誠功律師事務所律師主編的專業書籍出版發行

    多年來,誠功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專業委員會妥善辦理了大量知識產權案件,多起案件被評選為全國、全省及青島市知識產權典型案例。主編出版了《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務指南》《知識產權管理實務》《知識產權法律服務實戰經驗》等專業書籍,多篇論文被核心期刊發表并在全國知識產權高端論壇獲獎。

    山東誠功(嶗山)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誠功嶗山所)成立于2007年11月,是誠功律師事務所在青島成立的第二家分支機構,現為嶗山區知識產權服務聯盟副理事長單位、嶗山區穩定風險評估協會副會長單位和嶗山區政府特聘法律顧問單位。

    誠功嶗山所現有律師及工作人員96人,執業律師65人,實習律師及輔助人員31人,人員規模及業務創收等均在嶗山區名列前茅,先后榮獲“青島市優秀律師事務所”“青島市司法行政系統先進集體”“青島市法律援助工作先進集體”等稱號,多名律師獲得“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青島市優秀共產黨員”“山東省優秀律師”“青島市優秀律師”等稱號。

    誠功嶗山所下設12個專業團隊,業務范圍涉及政府企業法律顧問、房地產建筑工程、金融、公司、民商、刑事、知識產權、人力資源管理等訴訟及非訴訟領域,為嶗山區政府依法行政、金融聚集區建設、社區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一社區一法律顧問”等工作作出積極貢獻。

    2015年,誠功嶗山所入駐嶗山區公共法律服務平臺;2020年,誠功嶗山所成立誠和法律調解中心,為區域經濟發展及社會和諧穩定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2021年,誠功嶗山所聯合青島高校成立誠功合規研究院,為企事業單位提供合規法律服務。


    【典型案例】

    “紅藍線條”商標侵權之爭

    日本企業敗訴

    近日,山東誠功律師事務所律師崔忠武收到上海知識產權法院的終審判決,他代理的濰坊某塑膠有限公司與日本某株式會社商標侵權糾紛案歷經三年,獲得全面勝訴。

    2021年3月,該株式會社以該塑膠公司生產、銷售的印有紅藍線條的塑料軟管侵犯其注冊商標專用權為由訴至法院,要求停止侵權、消除影響、賠償經濟損失300萬元。

    這兩家企業的知識產權糾紛由來已久,如果該株式會社勝訴,該塑膠公司除了要支付巨額賠償外,帶有紅藍線條的塑料軟管產品也將被迫停產。國內許多塑膠企業都生產、銷售這種產品,是市場主流產品,一旦被認定侵權,中國塑膠企業將失去巨大的市場份額,損失不可想象。可以說,本案的判決結果直接影響中國塑膠行業的產品布局。

    接受該塑膠公司委托后,崔忠武律師深感責任重大,立即著手調查取證、研究答辯意見。經調查發現,早在2002年,該塑膠公司就將帶紅藍線條的塑料軟管申請了外觀設計專利,該株式會社后來才將紅藍線條在塑料軟管類別中申請注冊商標,該塑膠公司使用在先。比對雙方的產品也可以看到,被控侵權產品在非常顯著的位置印有該塑膠公司的注冊商標,該商標在2010年被法院生效判決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不僅如此,該塑膠公司的產品還是“山東名牌”,在中國的知名度高于該株式會社的產品。崔忠武律師指導該塑膠公司收集了充分的證據,制定了完善的答辯意見。

    庭審中,雙方圍繞被控侵權產品與權利商標是否構成相同或近似展開辯論,雙方各抒己見。崔忠武律師認為,被控侵權產品中的線條設計是產品構造的組成部分,不是用作識別產品來源的標識,不構成商標法意義上的使用。其外包裝顯著位置清楚標明了注冊商標,該注冊商標是馳名商標,具有很高知名度,不會與該株式會社的產品產生混淆。該塑膠公司生產、銷售被控侵權產品的時間早于該株式會社商標申請的時間,不存在侵權的可能。

    法院采納了崔忠武律師的意見,認定被控侵權產品標識與權利商標不構成相同或近似,不構成商標侵權。2022年12月30日,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駁回該株式會社的全部訴訟請求。該株式會社對該判決不服,向上海知識產權法院提起上訴。近日,二審法院對此案作出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案的全面勝訴,既維護了該塑膠公司的市場經營成果,更使得中國塑膠企業在與日本企業的知識產權競爭中占據主動,意義重大。

    銷售經理離職撬走老東家客戶

    法院判決停止侵權賠償80萬元

    2011年,房某入職青島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擔任銷售經理,負責對接大客戶美國COX通訊公司。在《員工保密協議》中,約定房某負有保守該耐火材料公司及關聯公司青島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和青島西海岸某高新技術材料有限公司商業秘密的義務。

    從2013年至2017年,房某代表該耐火材料公司和該高新技術材料公司與該通訊公司深度合作,業務量逐年增長,訂單額年均超過50萬美元,2014年高達114萬美元。

    為培養房某,該耐火材料公司投入了大量資源,使其逐漸成為在美國、加拿大等國際市場業務的“代言人”。令人意外的是,2017年7月,該耐火材料公司突然收到房某的離職申請。

    此后,該耐火材料公司與該通訊公司的業務量呈斷崖式下滑,至2020年完全停止。其中的秘密在2019年3月一名員工查閱與該通訊公司的業務往來郵件時被發現。原來,房某離職后還在以該耐火材料公司的名義與該通訊公司進行業務往來。發現貓膩后,該耐火材料公司立即委托山東誠功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旺、胡曉麗、郭亞楠展開維權。

    期間,誠功律師走訪企業、調查取證,掌握細節,梳理并固定了一條清晰、完整的證據鏈,還原了房某的侵權過程:在該耐火材料公司工作期間,通過與該通訊公司高管的不斷接觸,房某掌握了美國客戶的采購喜好、交易習慣和聯系方式等商業秘密。離職后,房某與妻子成立了一家公司,專做該通訊公司耐火材料產品的銷售業務。為躲避國內監管,房某還在香港設立了另外一家公司,引導該通訊公司及其關聯公司與這兩家公司合作。這直接導致該耐火材料公司與該通訊公司的業務量銳減,2020年后再無訂單。

    誠功律師以該耐火材料公司和該高新技術材料公司作為商業秘密的共同權利人,將房某及其名下的兩家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賠償損失100萬元。

    庭審中,誠功律師針對涉案客戶信息是否屬于商業秘密、房某的行為是否構成侵權和索賠金額的合理性等問題逐一舉證和分析,并向法庭提交了完整、詳實的證據。

    本案經過多次庭審質證和法庭辯論,最終,法院判決被告房某及其名下的兩家公司兩年內停止使用該通訊公司的客戶信息,賠償原告該耐火材料公司和該高新技術材料公司經濟損失及為制止侵權支付的合理費用80萬元。

    商業秘密只有守得住才有價值,一旦泄露價值就喪失殆盡。本案之所以能獲得完勝,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誠功律師做了扎實的前期證據準備,并結合這類商業秘密的開發成本、侵權行為導致權利人遭受的損失、商業秘密的使用周期和權利競爭能力的喪失等多重因素,提出了合理的訴訟請求。

    被控侵權產品落入專利保護范圍

    被告明知故犯被判賠償40萬元

    青島某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常年專注于鏜銑床的研究與生產,圍繞核心產品“落地鏜銑床”申請了數十個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產品遠銷德國、荷蘭、英國、馬來西亞、智利和墨西哥等國家,廣受好評。

    該機械設備公司擁有名為“落地鏜銑床”的外觀設計專利權,產品外觀獨特,獲得巨大市場收益。后該機械設備公司發現,青島某智能設備有限公司未經許可,擅自制造、銷售和許諾銷售與該外觀設計專利相同的產品,嚴重損害了其經濟利益,于是委托山東誠功律師事務所律師李云峰維權。

    接受委托后,李云峰律師團隊做了認真細致的調查取證工作發現,該智能設備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股東是該機械設備公司的原技術總監和采購總監,對該專利權屬心知肚明。李云峰律師團隊通過公證固定了該智能設備公司在全國各地大量銷售涉案產品且范圍廣、時間長、金額大的證據,還收集了該智能設備公司股東、銷售人員在微信朋友圈發布公證書證明涉案產品數據的證據,并申請調取了該智能設備公司的稅務開票信息,顯示涉案產品銷量較大。

    后該機械設備公司將該智能設備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停止侵權、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庭審中,該智能設備公司辯稱,被控侵權產品與專利外觀之間存在13處不同。李云峰律師從侵權整體比例原則和設計空間大小著手據理力爭。法院采納了其意見,認為專利產品與被控侵權產品是相同產品。經比對,兩者均包含:上平臺、爬梯、Y軸防護罩、操作室等12個外觀部件,這些部件無論是安放位置、部件鏈接關系,還是規格大小、整體視覺效果,都呈現出一致性。雖然部分設計特征有細微區別,但對整體視覺效果無顯著影響,一般消費者不會注意到這些細微區別。因此,被控侵權產品與外觀設計專利構成近似,落入該機械設備公司的專利保護范圍。

    此案經過一審、二審,法院終審判決:該智能設備公司賠償該機械設備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40萬元。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劉瑞東

    責任編輯:林紅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