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地鐵6號線一期作為全國第一條全自主運行系統(TACS)示范工程,搭載智慧列車、智慧車站、智慧運維系統等諸多智能技術,著力打造更加便捷、更加智能的地鐵線路。
放眼線路籌建歷程,地鐵青年扎根參建一線,攻克TACS落地應用、生產運作轉型升級等運營籌備難題,書寫了一個個昂揚向上的精彩故事。即日起,青島財經日報聯合青島地鐵推出“6號線的故事”系列報道,聽他們講講6號線的參建“色彩”。
巾幗“紅”:參建先鋒柔中帶剛
在眾多參建員工中,白玲瘦小的身材雖不起眼,但身為值班站長的她卻是柔中帶剛,從不喊累。從勘察車站施工現場和裝修進程,帶頭排查車站孔洞封堵情況,再到為下站新員工開展安全培訓,她頭戴紅色安全帽的身影無處不在。為核對車站實體結構,排除工程的遺留問題,她與當班員工共同核對車站平面圖,反復推敲,實地排查?!皡⒔ú恢皇且豁椆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卑琢嵴f。在她眼中,參建是鮮艷的紅色,巾幗也可以不讓須眉。
白玲正在進行票箱安裝
熒光“綠”:參建現場最安心的保障
回憶起參建經歷,讓值班員曹佃鵬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故障處置。當時曹佃鵬正在吃午飯,突然接令所在的區間泵房突發故障。時值夏日,飯吃了一半他就放下盒飯和施工同事一起進入軌行區,一待就是三個多小時,不知不覺間汗水早已浸透了他的衣衫。在曹佃鵬搶修回來后,剩下的飯菜早已變涼。曹佃鵬坦言:“從下站開始,熒光衣、安全帽從不離身。試運行開始后,乘車也需要穿著它,一天十幾個小時穿在身上,這件亮眼的綠色小馬甲,已經成為參建人的日常著裝。”這抹“熒光綠”就是參建現場最安心的保障。
曹佃鵬巡視隧道
勞?!盎摇保耗_步丈量車站變化
參建期間,車站昏暗潮濕、環境惡劣,空氣中充斥著粉塵、刺鼻氣味。值班員倪守佳穿行在錯綜復雜的施工現場,每天上下近300多級臺階,進行風險隱患排查、施工進度現場探勘等事項。每逢清障巡道作業,倪守佳打著手電,在地下隧道來回步行近4公里,對隧道內侵限的垃圾物料進行初期排查處置?!按蠹蚁掳鄷r看到彼此都會相視一笑,因為全身從上到下都被灰塵化了‘妝’?!蹦呤丶颜f。車站從雜亂到整潔,“勞?;摇北闶亲詈玫囊娮C。
倪守佳在站臺填寫參建臺賬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雯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