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審核趨嚴的大背景下,大量選擇登陸A股的機器人企業正面臨抉擇。
據記者統計,4月伊始,杰銳思、偉本智能兩家機器人與工業自動化相關企業,宣布撤回A股創業板IPO申請。
今年以來,已有減速器企業科峰智能和盛安傳動、消費類機器人望圓科技等公司撤回IPO申請,機器人企業闖關IPO難度可見一斑。
而類似節卡股份、??禉C器等行業龍頭,已然成為IPO隊列中為數不多的候場企業。
不過,東方不亮西方亮。隨著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的發展,機器人,特別是人形機器人卻變成了一級市場投融資的“香餑餑”,今年以來機器人行業融資事件頻發,相關行業展會絡繹不絕。
整個機器人行業,呈現出一級、二級冷熱不均的局面。
知難而退
公開資料顯示,杰銳思、偉本智能兩家企業均為專用設備制造業,從細分行業來看,兩者均為工業自動化設備集成商,前者主要聚焦光伏新能源、消費電子;后者則聚焦汽車制造領域。
從時點上,兩家企業均選在4月初進行了IPO注冊撤回的操作。而按IPO企業慣例,4月開始,大量申請企業會中止申請,并會同中介機構更新公司去年財務報告,以繼續推動IPO進程。這其中就包括仍在備戰IPO的??禉C器與節卡股份,兩家公司目前都處于中止審核狀態。
若從杰銳思、偉本智能兩家企業此前披露或更新的公司2023年上半年財報來看,兩家公司選擇在此時點撤回IPO申請的原因不言自明。
根據公開信息,杰銳思、偉本智能兩家企業均計劃登陸深交所創業板,并均按創業板第一套標準申報IPO。按此前規則,申請創業板上市第一套標準,要求申報企業近兩年凈利潤為正,且合計達到5000萬元。
而從財報來看,雖然兩家公司申報時近兩個報告期均符合創業板第一套標準,但在2023年上半年財報更新后,卻凸顯了其在去年經營中面臨的困境。
其中,偉本智能于2022年、2023年上半年分別實現凈利潤6152.17萬元和-2364.15萬元;同期杰銳思分別獲得凈利潤8303.96萬元和235.06萬元,兩家公司上半年業績均明顯下滑。
而隨著新“國九條”的出爐,創業板上市門檻進一步提高,兩家企業想要在新標準下闖關成功,難度不減反增。
4月12日,國務院、證監會、滬深交易所依次發布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嚴把上市關口的多項意見和舉措。
其中深交所對創業板新上市規則征求意見稿中明確,創業板最近兩年凈利潤指標將由5000萬元提高至1億元,并且新增了最近一年凈利潤不低于6000萬元的要求。
而從近兩個報告期業績來看,偉本智能2022年、2023年上半年合計凈利潤為3789.02萬元,其中2023年上半年為-2364.15萬元;杰銳思合計一年半凈利潤為8539.02萬元,其中2023年上半年僅為235.06萬元。
雖然兩家公司闡明其業務存強季節性,約過半收入將在四季度確認,但距離“合計1億,最近一年6000萬”的要求仍有距離。
競爭加劇
結合行業背景來看,兩家企業在2023年均面臨較為嚴峻的行業競爭。
其中,杰銳思公司于2022年、2023年上半年銷售毛利率分別為39.97%和34.18%,僅半年降幅就達到約5.8個百分點。
而偉本智能雖然實現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凈增長,但公司上半年收入僅為6588.92萬元,僅占2022年全年收入的十分之一,且考慮運維服務類收入占比較高,工業機器人和智能化解決方案等低毛利業務收入確認較晚,確認該毛利率存在失真情況。
從偉本智能回復申報問詢中,記者發現,公司2023年上半年工業機器人毛利率僅有3.07%,其較2022年全年的12.96%下降了9.89個百分點。其中向某公司銷售的工業機器人毛利率低至-2.79%。
無獨有偶,此前2月撤回IPO申請的減速器企業科峰智能,其2020~2022年綜合毛利率分別為46.94%、47.30%、40.62%,其呈現較為明顯的回落趨勢。
事實上,機器人行業的價格競爭已然不是新聞,并且有向機器人整個上下游傳遞的特征。
此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曾報道,年初諧波減速器龍頭企業綠的諧波(688017.SZ)針對協作機器人客戶報價進行了進一步下調,下調幅度在20%左右,試圖通過“以價換量”的方式爭奪市場份額。
同時,此前??禉C器在回復記者關于價格競爭相關問題時表示,公司機器視覺產品、移動機器人在過去幾年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調價,系當年更好地應對市場競爭,提高競爭力,同時其也非公司率先發起,而是順應市場競爭的變化,公司采取的正常經營行為。
火在“一級市場”?
相比IPO市場的降溫,一級市場對機器人的熱衷與追逐卻與日俱增。
開源證券研報顯示,從一級市場投融資角度看,2023年以來機器人行業整體投融資密度穩中有升,其中僅2023第三季度億元級融資案例數量就提升至20起,與2023年上半年幾乎持平。
而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4月15日,今年以來,國內共發生92起機器人領域的一級市場融資事件,涉及商用、工業、服務、醫療等多個領域。
其中,機器人領域億元以上投資案例超過10家,超5億級投資3家,分別為兩家人形機器人企業宇樹科技和智元機器人,以及一家工業機器人企業珞石機器人。
相較之下,IPO方面,據不完全統計,成功登陸二級市場的國內機器人企業,今年以來僅有速騰聚創(機器視覺),優必選(人形機器人)兩家,且落腳點均為港股。
鮮明的反差背后,越來越多的企業或將尋求在一級市場開展更多投融資活動。
“設備、工業自動化,機器人,現在都是較為熱門的賽道。如果只是尋求融資而非尋求退出的話,一級市場可能會是更好的去處?!币晃粰C器人咨詢企業相關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原本以為市場熱度過去了,但現在來看依然很熱?!?/p>
另一方面,排除一級市場的火熱,行業低效競爭的局面仍未改變。
行業人士反映,當前機器人市場價格競爭仍為主旋律,因此除了價格,機器人在出海上并沒有太大的優勢。預計未來的競爭將從可靠性、精密性和智能化程度等多方面展開,屆時一部分企業將會從行業中脫穎而出。(趙云帆)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