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我國將積極促進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構建,并加速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報告強調了深化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研發與應用,特別是要開展“人工智能+”行動,以此推動形成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2023年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實現營業收入684.4億,增速34%,呈現出迅速發展的態勢和廣闊的市場空間。人形機器人作為一種未來產業的先鋒,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和吸引力,成為科技競爭的新高地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這種 “頭腦”聰明、“四肢”靈活的人形機器人被稱為衡量人工智能發展程度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它們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公開數據顯示,到2035年,人形機器人市場有望達到1540億美元。
人工智能進入全新時代
伴隨大模型所帶來的深層次突破,人工智能也正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全球范圍內人形機器人產業正迎來快速發展,成為工業制造、商業服務和家庭生活等領域的重要角色。
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協會秘書長姜代楠說:“人工智能已成為引領新一代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推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引擎,越來越多的企業抓住機遇,著手部署AI以及大模型的應用落地。”
國華(青島)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是一家聚焦于智能制造領域、專注于機器人上游核心零部件研發與生產及下游自動化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廣對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他認為隨著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形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將不斷提高,其應用場景也更加豐富多樣。
王廣介紹,人形機器人在工業、商業、家庭乃至外太空探索等多個領域都展現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和價值。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的深入,未來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人類的得力助手和伙伴,為人類生活帶來更多便利與驚喜。
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合伙人、副總監梁佳向記者展示了兩段視頻:一段視頻中,人形機器人順利完成洗衣、晾衣、燒水等一系列家務,還以柔順的動作極其流暢地完成了澆花、修剪花枝、插花等工作;另一段視頻展示了人形機器人在不同狀況的路面上完成行走、跳躍等動作,整個過程中,人形機器人展現出精巧的身體控制能力。
“這只是人形機器人的幾個基本應用場景。”梁佳說, 人形機器人無疑是人工智能領域最具前景的落地方向之一。在不遠的未來,它將有潛力將人類從繁重且高危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大幅提升生產力水平和工作效率。
行業的規范健康有序發展,離不開標準的引領。據青島市人工智能標委會負責人表示,前期經過協會及標委會深入討論和精心籌備,《人形機器人性能評估規范》已正式立項并進入了研制階段。這一規范旨在為人形機器人的性能評估提供統一、科學的標準,以促進該領域的健康發展和公平競爭。熱切期待更多單位能夠積極參與到研制工作中來,共同為行業的進步貢獻力量,通過集思廣益、群策群力,能夠制定出更加完善、更具操作性的規范,為人形機器人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提供有力支撐。
到2027年形成健全產業鏈
人形機器人被譽為“機器人皇冠上的明珠”,正成為機器人技術發展的新一代標桿。
2023年11月,為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高水平賦能新型工業化,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到2027年,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梁佳認為:“人形機器人發展需要重點院校、重點產業區域、重點企業形成聯合體,展開人形機器人的技術攻關和推廣應用。”人形機器人產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技術、人才、平臺、金融、政策以及國際合作于一體的機器人產業創新生態系統,也離不開各要素間的互動融合。
總的來說,我國具備堅實的制造業根基和完備的產業鏈體系,還擁有多元化的應用場景,為人形機器人的應用提供了廣闊舞臺,但目前來看整個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尚面臨許多“痛點”“難點”問題。
王廣介紹,人形機器人在硬件方面要求極高、制造成本高、制造工藝復雜,就目前而言,整個行業都處于早期的研發階段?!皬膶嶒炇业缴虡I化量產之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王廣說,人形機器人的技術門檻相對較高,一些關鍵技術如智能驅控關節研發、人體結構的感知和控制等有很多技術難題。但是在未來,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人形機器人的技術會更加成熟,整體進步速度也會不斷加快。
梁佳認為:“人形機器人操作系統智能性弱、其它操作系統動態適應性差是目前亟需解決的瓶頸問題?!睋私?,樂聚發布的首款基于開源鴻蒙的人形機器人,讓國產機器人操作系統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
青島緊抓先發優勢布局
青島將人工智能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24個產業鏈之一。自獲批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以來,青島一直專注于強化系統布局,穩固產業基礎,取得了豐碩成果。目前,青島已形成了以嶗山區為核心,西海岸新區和即墨區為輔助的“一核兩翼多點”產業發展格局。
數據顯示,作為全國第二個先導區,青島已擁有超過500家人工智能企業,在智能家居、交通、醫療、機器人、制造和智能硬件等六大領域具備明顯優勢。青島市不僅制定了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還出臺了支持人工智能產業園發展若干政策,各項獎補資金總計達5.3億元。
今年,青島市提出培育20家具有國內影響力的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建設30個左右創新平臺,打造100個以上應用示范項目,并設立一個國內領先的算法商城。同時,計劃布局7個左右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形成100個具有示范效應的算法產品和應用案例,進一步完善以算力、算法、算據產品和創新應用為核心的生態體系,致力于打造全國人工智能算力算法的開發應用的青島新高地。
姜代楠說,下一步,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協會將深入貫徹落實政府關于開展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指示和要求,幫助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生態創新,實現迭代升級。“一方面我們將協助市工信部門做好政策指導,實施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提升產業生態,高水平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另一方面我們將突出產業創新引領,加快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發布局,持續加強核心技術攻關、產品研發和成果轉化落地;除此之外我們還將強化場景牽引,定期發布場景機會清單,引導推動更多行業領域開放應用場景,打造一批創新應用標桿案例,示范帶動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千行百業?!苯f。
目前,青島已成功搭建了包括數字化家電國家重點實驗室、山東省機器人與智能技術重點實驗室、山東省智能芯片與產業應用技術創新中心等多個關鍵的人工智能創新平臺,并且在基礎硬件技術開發、核心算法研究以及數據生成采集等方面均進行了深入布局,為青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于倢
責任編輯:李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