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島應當支持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建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瞄向增強國有企業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五點”發力。
近年來,青島國有企業充分發揮了國資國企“壓艙石”“穩定器”作用,為全市在強省建設中“打頭陣、當先鋒”貢獻國資國企力量。截至2023年底,青島市直企業資產總額首次突破3萬億元,達到3.06萬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900.3億元、利潤總額387.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2%、6.5%、13.2%。
▲針對海信、青啤等市場競爭領域的國有企業,青島應當充分利用外部市場競爭機制和內部激勵約束機制,打造“世界一流”的國有企業。
01競爭力
推動國有經濟做優做強,首先應增強國有企業競爭力。增強國有企業競爭力集中體現在國有企業提升經營效益、擴大市場份額、增強品牌影響力等諸多方面。
對于青島而言,如何提升國有企業發展活力?
針對市場競爭領域的國有企業,例如海信、青啤等企業,青島應利用外部市場競爭機制和內部激勵約束機制,引導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創新商業模式,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率和凈資產收益率。同時,青島還應大力加強品牌建設,增強自身實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國有企業和“小而美”專精特新企業,以更好地適應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
針對公共服務領域的國有企業,例如,青島能源集團、青島水務集團等企業,青島應當在提質增效上做文章,使其成為更加注重質量、效率和效益的現代企業,為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作出更大貢獻。
02創新力
推動國有經濟做優做強,應增強國有企業創新力。國有企業創新力包括管理創新力、文化創新力、技術創新力等諸多方面。其中,技術創新力是增強國有企業創新力的核心,管理創新、文化創新和制度創新也會有效推動技術創新。
因此,青島應當著力提高國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特別是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和原始創新能力,使其成為原創技術和新興技術的策源地。目前,中車、北船重工、海信、海檢集團等國有企業具有較強技術創新能力,在此基礎上,青島應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研發強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快核心技術攻關,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突破“卡脖子”技術,提升國有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同時,國有企業也應當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完善創新激勵機制,構建校企協同創新機制,加快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激發創新活力和動力,積極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積極突破關鍵領域“卡脖子”技術和行業共性技術,在創新型國家建設中進一步發揮“打頭陣、當先鋒”的作用。
03控制力
在注重提升競爭力與創新力的同時,推動國有經濟做優做強,需增強國有企業控制力。國有經濟控制力體現在,國有經濟主導國民經濟的發展方向、運行的態勢及控制重要產業、關鍵領域和資源的能力。
一方面,這需要通過優化國有資本的布局和結構,增強國有經濟控制力。具體到青島而言,近年來,青島持續加大國有企業改革力度,加快推進國有企業實現從“管企業”到“管資本”的轉變,國企改革進一步走深走實,市直企業資產總額首次突破3萬億元,國有經濟的控制力不斷增強。
另一方面,國有經濟控制力的高低,不僅要看規模和范圍,更要關注國有企業的發展質量,在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加大力度,保障國家經濟安全。
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和前所未有的外部風險挑戰,青島應當進一步發揮國有企業優勢,強化國有資本對產業鏈供應鏈的控制力,打通相關產業關鍵堵點、斷點,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促進城市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值得關注的是,文化領域也是發揮國有經濟引領作用的重要領域。青島擁有青島出版集團、青島報業集團、青島演藝集團等較具實力的國有文化企業,應當大力促進文化領域國有企業加快發展,夯實基礎,增強競爭力和控制力,使其在承擔社會責任、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04影響力
推動國有經濟做大做強,應增強國有經濟影響力。國有經濟的影響力主要體現在國有經濟服務國家戰略、承擔社會責任、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美譽度和積極影響。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國有企業應當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加大殺手锏技術和產品研發投入,積極布局前瞻性戰略性產業,在服務國家戰略等方面發揮重要支撐作用。在公共服務領域,國有企業應當進一步提升公共服務體系的支持保障能力,補齊基本公共服務有效供給不足的短板,建立多元化供給機制,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國有企業自身也應當率先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國際創新型城市、青島都市圈區域協調發展、促進鄉村振興和實現低碳綠色轉型,“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推動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促進上合示范區發展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樹立良好形象。
05抗風險能力
推動國有經濟做優做強,還應增強國有企業抗風險能力。
根據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要求,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國有企業在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國有企業應當著力增強抗風險能力,積極化解自身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各種風險,并進一步幫助其他市場主體抵御外部風險,確保國家經濟安全。
當前,我國正面臨經濟下行壓力、金融領域不穩定因素增多、自然災害頻發、產業鏈供應鏈不穩定風險仍在、貿易保護主義及國際技術封鎖打壓等諸多風險。在此背景下,國有企業應當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強化生產、投資、債務、金融等風險管理,統籌發展和安全,不斷提升抵御風險的各種能力。
在實際工作中,國有企業增強抗風險能力首先應做好頂層設計,構筑金融風險防火墻,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同時,國有企業可充分發揮綜合實力強的優勢,引導資金注入實體經濟招商引資領域,促進國有企業在先進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領域做優做強,為城市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更大貢獻。
可以預見的是,當前和今后的一個時期,國有企業應當著力應對好債務風險防控工作。去年以來,一些外省市國企接連出現債券違約風險,為青島國有企業化解債務風險敲響了警鐘。應當說,個別地方國企發生債務違約,既有疫情沖擊、市場波動的外部原因,也有企業自身盲目做大、管理不善等內部因素,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
為此,青島應當堅持“點面結合”“長短結合”,切實采取有力措施化解國有企業債務風險。堅持“點面結合”,即是在整體的“面”上,要嚴控企業負債率,分行業確定負債率的警戒線、管控線,一企一策確定負債率的年度目標,保持整體債務水平的穩健可控;在個別的“點”上,要嚴管高風險企業,對于納入重點管控名單的負債率過高、流動性緊張的企業,實施特別監管,推動高負債子企業回歸正常負債水平。
堅持“長短結合”,即是在長期內,要抓資金安全,嚴禁企業超越財務承受能力盲目舉債投資,強化集團資金集中管理,嚴控非主業投資預算;在短期內,要防債券違約,對企業債券占帶息負債比例,短期債券占全部債券比例實施分類管理,降低國有企業杠桿率,防止債券違約。
在工作中,青島應當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即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堅持“國民共進”,促進國有經濟、民營經濟一起做強做優做大,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毛振鵬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