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青島市運輸事業發展中心繼續認真落實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市交通運輸工作會議精神,錨定“走在前、開新局”“打頭陣、當先鋒”,圍繞促發展質量、促環境優化、促問題解決、促干勁提升“四促”大討論活動發起“四大行動”,為青島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深度賦能交通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
圍繞促發展質量,發起明方向、深改革、強保障行動
堅持明確主攻方向,按照上級決策部署,各行業對標先進城市,明確學習標桿,研究提出各自領域主攻方向,謀劃具體實施路徑和趕超措施。堅持深化改革創新,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創新試點示范引領。堅持強化要素保障,統籌謀劃部署,配合打造一流軌道交通產業、上合示范區多式聯運、智慧交通建設等3個國家級交通強國試點。創新城軌交通智慧示范線。適時組織地鐵6號線一期初期運營前安全評估,開通全國首條核心技術采用全自主化TACS系統的正式軌道交通線路。創新“互聯網+”高效物流模式。
青島至莫斯科TIR運輸專線
拓展青島——莫斯科“中俄快線”TIR 開行規模,探索開行中哈、中烏等方向國際陸運專線;爭創第三批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示范城市。創新港航人才磁吸效應。促進政企校融合的常態化,建立高校青島實訓基地,做好港航人才來青服務保障工作,為港航產業發展提供人才與智力支撐。
港航人才來青實訓
圍繞促環境優化,發起協同聯動、助企利民行動
堅持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強化協同聯動,為企業減負,為群眾解憂。
道路運輸便民服務站“一條龍”服務
加大道路運輸便民服務站宣傳推廣力度,拓寬服務范圍,做好監督考核;做好高頻事項“一網通辦”技術支持,推廣應用“電子證照”,提升網辦率。優化措施強服務,試點運營新型微循環公交線路,合理設置公交微樞紐;在實施公共交通季節性延時服務的基礎上,旅游旺季開展夜間9:00后地鐵、公交“一元通城”服務。
公交微循環線路
優化布局促融合,引導汽車客運站科學優化布局,構建“一站多點”;推動“互聯網+車站”融合發展,深化聯網售票、電子客票普及應用;鼓勵客運站向旅游集散中心轉型,大力推動“站、運、游”一體化。
客車查詢“二維碼”
優化流程促發展,制定網絡貨運許可申請“明白紙”,推進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建設,優化最后一公里城市配送方案,助力物流產業鏈發展。
建立多維度駕校信用評價機制
優化場景提技能,建立多維度駕校信用指標評價機制,并在“先培后付”一體化平臺向社會公布,方便學員比選駕校,打造更具透明性的駕培消費場景,推動行業誠信經營、優化服務;引導職業技術院校、維修企業共建校企培育機制,籌辦職業技能競賽,優化新能源汽車維修第三方服務平臺。
現代航運服務信息化支持保障平臺
優化平臺強服務,定期開展“港航燈塔”航運沙龍活動,定期發布青島RCEP指數、青島集裝箱航運景氣指數分析報告,優化航運服務信息化保障平臺功能,增設岸電管理模塊。優化制度提效率,開展《青島市客運出租汽車管理條例》修訂調研,提升巡游出租汽車城市交通發展獎勵基金發放效率,壓縮發放時限。優化機制新模式,修訂租賃企業經營備案指南,落實風險預警機制,建立“接訴即辦 協同會診”小微型客車租賃服務新模式。
推動小微型客車租賃行業規范化發展
圍繞促問題解決,發起攻堅難點、回應熱點行動
推進項目建設,持續推進濰坊至煙臺鐵路、濰坊至宿遷高速鐵路、董家口至瓦日(兗石)鐵路項目,進一步推進膠州灣過海鐵路規劃研究。
濰煙鐵路
優化出行服務,做實“兩網”融合發展,優化調整公交線路30條,優化設置公交站點30個。
公交與地鐵銜接更便利
保障地鐵6號線一期、2號線西延段順利開通。做密鐵路公交化,加密開行至濟南、煙臺、威海、日照方向列車,加快構建市域0.5小時、半島1小時快速交通圈。
做密鐵路公交化
確保安全穩定,抓準道路貨運行業信息化監管,通過“魯運通行碼”對貨車駕駛員實施分級管理,建立人車企三位一體信息化監管體系。優化安全生產工作機制,抓嚴安全生產及應急保障,持續推進重大隱患排查。
圍繞促干勁提升,發起強體系、激活力、嚴作風行動
加強黨建引領,堅持壓緊壓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抓好廉政風險防控,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用好政治監督活頁,推動紀律教育常態化,擦亮“清風行遠”廉潔文化品牌。加強組織建設,繼續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以“四促”大討論活動為契機,推動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深化與社區、業務聯系單位黨建共建,強化行業精神文明建設。
加強新業態黨工共建,指導有條件的網約車平臺公司成立黨支部,推動貨運行業工會聯合會的建會入會工作,推動行業黨建示范點建設。加強內部管理,健全中心各項制度,建立高效協同的工作體系,充分發揮“講師團”“導師團”頭雁效應,開展“運輸大課堂”,搭建干部職工自我展示、研學互動的多重交流平臺;完善審批服務專班人員流動機制,強化“面對面”服務能力,打造多面手復合型服務人才隊伍,辦好假期托管驛站,為干部職工解決后顧之憂,進一步提高中心干部職工凝聚力和歸屬感。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大偉
責任編輯:李雯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