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舉行2024年度第二場新聞發布會,發布2023年度刑事、民商事審判及執行十大典型案例。
近年來,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數量持續增長、類型不斷增多。青島中院從2023年全市法院審判執行案件中梳理選取了社會關注度高、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刑事、民事、執行十件典型案例發布,希望發揮這些典型案例在社會生活中的引領、示范、指導作用,震懾違法犯罪,提高公民依法維權意識,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新聞發布會現場
□部分典型案例
案例一:
全國環評造假犯罪第一案宣判
【案情簡介】
2020年,林某伙同朱某共謀偽造并出售環評報告資質頁,后林某指使汪某成立A、B兩公司,讓持有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證書的靳某、蔣某分別“掛靠”在A、B公司。靳某提供生活照片用于偽造環評文件中環評工程師到項目現場踏勘的證明。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期間,林某等人通過出售偽造掛靠環評師簽字的環評資質頁的方式共形成927份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涵蓋食品加工、建筑工程、石油化工等眾多行業領域,獲利79.91萬元。其中以A公司名義出具的25份環評報告被審批部門依法撤銷環評批復,3個建設項目被責令停產停業,給相關項目投資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余萬元。
青島市即墨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林某等四人的行為均構成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判處林某有期徒刑3年,并處罰金50萬元,分別判處其余三名被告人1年6個月至1年有期徒刑不等,并處罰金。
【典型意義】
該案系全國首起環評文件造假行為入刑案。環境影響評價是專業嚴謹的評估論證,對協同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該案依法嚴懲環評造假行為,彰顯了人民法院對環評弄虛作假“零容忍”的態度和依法嚴懲的決心,有力地保護了良好生態環境。
案例二:
破產重整助老牌名企涅槃重生
【案情簡介】
青島某配件有限公司以青島某汽輪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對該集團進行重整,青島中院依法裁定受理。該集團的九家子公司也分別向青島中院申請破產重整,管理人申請將九公司與集團實質合并重整。
青島中院充分發揮府院聯動機制作用,經過一年三個月的審理,集各方合力,經多輪溝通磋商,釋法析理,組織召開三次債權人會議,兩次對重整計劃草案表決,2023年6月19日,青島中院裁定批準該集團等十公司實質合并重整計劃草案并終止重整程序,這起涉及職工1200余人、債權人近千家、債權債務達60余億元、有較大社會影響的案件最終重整成功。
【典型意義】
該集團等十公司重整成功,既使企業得以涅槃重生,又盤活了有效資產,實現職工繼續就業和債權人利益最大化,營造了良好營商環境,實現了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機統一。
案例三:
破產重整助力危困民企重生
【案情簡介】
某國際海洋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在全球范圍內承擔了大量港口建設項目,在我國海洋工程勘察設計領域具有較高知名度。近年來,該公司因經營不善陷入危機,多年積累的資質和信譽面臨被清零的風險,無奈向青島市黃島區人民法院提出破產重整申請。
黃島法院指導督促管理人創新采用“假馬競價”方式,確定資產拍賣底價及兜底投資人,采用“反向出售式重整”方式,將該公司名下水運領域的商業字號、資質榮譽等確認為重整保留資產,剝離其他財產和負債,并通過破產清算進行處置。經過前期周密推進,假馬投資人一次性繳納投資款2320萬元。2023年8月,該公司的股權拍賣成功,目前已成功完成資質續期,化解債權債務2.09億元,80余名職工實現了再就業。
【典型意義】
該案通過創新采用“假馬競價”“反向出售式重整”方式,實現了民營企業資產的保值增值,破繭重生。
案例四:
“行政調解+司法確認”保護地理標志商標
【案情簡介】
2006年,“膠州大白菜”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被評為“中國名牌農產品”,2023年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列入第二批“地理標志運用促進重點聯系指導名錄”。膠州市大白菜協會作為該商標的持有人,完成了膠州大白菜標準化生產技術研究與開發,提升了“膠州大白菜”品牌度和美譽度。
2023年11月,膠州市大白菜協會發現,膠州市某種子店未經授權,擅自在其店內銷售的白菜種子外包裝上使用“膠州大白菜”字樣,涉嫌侵犯其享有的“膠州大白菜”商標權。經市場監督管理局查處,某種子店將剩余種子下架,并賠償膠州市大白菜協會的經濟損失。在市場監督管理局和膠州法院引導下,當事雙方簽訂了行政調解協議書,并向膠州法院申請司法確認,法院于立案當天便出具民事裁定書,確認雙方達成的調解協議有效。
【典型意義】
該案是通過“行政調解+司法確認”方式,保護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典型案例,是人民法院多元化解知識產權糾紛的有益嘗試。
案例五:
府院聯動強制騰遷助推城市更新建設
【案情簡介】
青島某包裝有限公司與青島某商貿有限公司、青島某建材市場有限公司租賃合同糾紛案,法院判決該商貿公司、建材公司限期內將某處辦公用房及土地騰還給該包裝公司。但該商貿公司、建材公司將該辦公用房租給占用人使用,法院多次張貼騰遷公告,占用人仍拒絕騰還,損害了該包裝公司的勝訴權益,嚴重影響了“重慶路快速路項目”推進。
青島中院查明,該土地占地面積2萬余平方米,內有3.3萬余平方米違章建筑,入駐四家汽車4s店、酒莊1處,存放500余輛汽車、大量零部件和1000余箱酒水,且占用人拒絕騰遷。經周密部署,青島中院依法開展強制騰遷行動,出動干警137人、警車13輛,聯合李滄區政府職能部門、街道辦、公證處等,并邀請省、市兩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零距離見證、監督執行。法院歷時8小時順利騰出酒莊,后經過4小時七輪談判,4家商戶同意搬離該土地及辦公用房,強制騰遷行動圓滿結束。
【典型意義】
“重慶路快速路項目”是2023年重點建設類市級重大項目,該土地及房屋位于該項目必經節點。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府院聯動機制作用,協調多方參與,聯動配合,有效保障了該土地和房屋順利騰遷,為服務保障城市更新建設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劉瑞東 通訊員 朱本騰 呂佼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