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2024年招引21個文旅項目 新增就業3.8萬人以上 市南區奮勇爭先創佳績

    1月10日,青島市市南區第十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召開。據悉,2024年市南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以上,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左右,城鎮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圓滿完成年度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任務。為實現這一目標,市南區將重點發力四大方面,勾勒出市南發展的春天畫卷。

    產業聯動 塑強現代服務業發展

    加速建設金融強區。市南區金融業增加值占青島市比重繼續保持首位,存貸比超150%,普惠金融重點領域貸款余額突破550億元。新增金融機構及企業100家,推動意才合資證券、青啤商業保理、華通商業保理等法人項目落地。持續發力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和產業投資,引進中化綠色母基金等基金項目超20支。加快亞微軟件、科凱電子等企業上市進程,新增上市企業1家以上。

    持續激活時尚消費。零售業銷售額增長10%左右,重點服務中石化等頭部企業、愛回收等新落地項目。加快推進麗思卡爾頓酒店等項目建設。新增品牌首店20家以上。優化中山路老字號集聚區運營,爭創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

    深度推進文旅融合。招引孵化愛奇藝等總投資約120億元的21個文旅項目。重點發力婚拍旅拍、目的地婚禮,推出庭院婚禮、海上婚禮等婚旅新場景。推進文旅康養強縣建設,建成文旅康養綜合服務中心和智慧云平臺,提升文旅康養項目10個。落戶國際體育協會組織總部,引進國家級體育賽事,培育電競等數字體育業態,打造特色IP精品賽事100場以上。

    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聚勢培育。聚焦數字經濟、海洋科技、生命健康、新能源四大領域,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新動能。創新型中小企業增長30%,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實現翻番,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增長25%,省瞪羚企業增長30%。新增創新平臺20個以上、有效發明專利超1000件,全區技術合同成交額超75億元。

    提升城市品質 塑造典范城市

    擦亮“世界最美海灣”品牌。著力打造7大主題海灣,加快奧帆海洋文化旅游區爭創5A級景區。建設提升沿海服務驛站10處,增設“海上觀青島”特色航線,招引落戶重點涉海旅游項目20個。推出奧帆旅游實景演藝秀,布局沿海一線城市音樂角4處。鞏固10個山頭公園整治成果,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繼續保持100%。

    聚力打造時尚活力街區。做優做強以中山路為核心的歷史街區。推進設施更新。深化中山路核心區域5A級景區標準化建設管理。全面完成核心區域建筑保護修繕任務。做優做強以奧帆時尚消費中心為核心的時尚消費街區。以奧帆中心、百麗廣場、海信廣場、佳世客、太古、金街、米蘭道為縱向軸線帶動,建成輻射整個浮山灣區域的奧帆時尚消費街區。做優做強以香港中路為軸的中央商務街區。發揮“香港中路現代金融集聚區”“萬邦中心跨境金融集聚區”優勢,帶動區域高端商務要素集聚。

    聚力打造創新活力園區。建設全域無邊界創新產業園,形成全域多個園區協同發展的“3+N”空間布局。園區總收入、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20%。持續發力樓宇經濟,打造專業樓宇,完成樓宇升級15座,盤活閑置商業載體14處,總面積超30萬平方米,培育特色樓宇10座,新增億元樓宇2座,總量達30座。

    聚力打造品質活力社區。謀劃推進總面積44.7萬平方米的人才社區建設。實施38個老舊小區改造,總面積248萬平方米,惠及居民3.3萬戶,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60萬平方米,新投入使用加裝電梯80部。改造后老舊小區全部納入大物管,智慧化物業管理覆蓋率達30%。建設5個省級智慧社區,打造20個垃圾分類五星小區。

    聚力打造友好活力城區。新建停車場7個,建設泊位1300個,開放共享經營性停車場20個,累計釋放泊位2.1萬個,以智慧化賦能實現泊位動態管理,持續做好“全市一個停車場”接入工作。精細化養護10條背街小巷,整治提升15條道路。持續開展違建治理,拆除違建3萬平方米以上。完成40個城市“微更新”項目,打造20個花境小品,建設10個口袋公園、5條林蔭廊道、10處立體綠化,讓群眾在“小而美”中感受“微幸?!薄?/p>

    優化供給 強化民生服務保障

    做強最優教育品牌。新增班級33個、學位1500個,建設23間人工智能實驗室,開展“十大主題百條路線百節課程”研學實踐活動500場次。創建山東省智慧教育示范區、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

    優化醫療服務供給。提升改造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4個精品國醫館、4個中醫閣,建立“中藥配煎中心”。實現家庭醫生全人群簽約率60%以上、老年人簽約率75%以上。

    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建成2處“五站一會”新型為民服務中心,建設3處“如康家園”殘疾人之家。建設17處綜合養老服務站,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分類分級探訪關愛制度,打造“失能、失智”老年友好先行區。開展公辦托幼一體化建設試點,每千人口托位數達4.1個。

    拓寬就業創業渠道。新增就業3.8萬人以上,困難人員安置率90%以上,引進大學以上學歷人才超1.68萬人,持續開展城鎮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做優市南區零工之家公益性就業服務平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4000人以上。建設高校畢業生暨青年人才創業孵化示范基地,扶持創業1800人次以上。

    豐富文體惠民形式。推動浮山全民健身中心建設,建成健身主題廣場6處、口袋健身公園2處,增設健身步道20公里,完善健身路徑50處。建成區美術館,新增對外開放博物館2家,提升城市書房服務效能。以群眾點單形式舉辦文化惠民演出、社區電影節等活動140場。

    深化平安市南建設。鞏固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行動成果,持續提升應急風險防范處置能力。加強食品、藥品、醫療器械、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深化雙擁共建,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臺港澳工作。提升統計、檔案、史志、婦女兒童工作水平。

    一抓到底 打造服務型政府

    拓展主題教育深度。依法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自覺接受區政協民主監督,廣泛聽取媒體、群眾意見建議。對反復出現的問題注重從制度上找原因,防止問題反彈,確保常態長效。

    強化改革創新力度。構建“招商中心+專業部門+行業部門+街道+國企”的全要素招商服務體系,探索“12345”全員全域招商模式,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深度聚焦業務領域,做好第五次經濟普查工作。進一步健全城市更新工作機制。成立7個片區指揮部、10個專業推進指揮部,建立“一片區一專班”“一項目一小組”工作機制,高位推進、協同聯動、合力突破、高效攻堅。

    提升政務服務溫度。全省試點“一企一照一碼”集成化服務,推行個體工商戶登記“全域通辦”。深化“135”訴求處置機制,實現企業訴求辦理流程互通。面向社會常態化征集、發布市南區場景機會,搭建資源共享平臺,當好企業“最鐵合伙人”。提升便民服務效能。發揮12345熱線、行風在線、問政青島、暖南訴辦等民意反饋渠道“探頭”作用,強化大數據分析,推動“民聲數據”向“民生成果”轉變。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黃元暉

    責任編輯:李雯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