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機揮臂鏟土,塔吊擎起巨臂來回轉動,機器轟鳴中,工人們們鼓足干勁、加緊施工,奏響冬季項目建設“奮進曲”,以項目建設“沖刺跑”邁向2024…年關將至,在青島市市南區南京路1號航運貿易金融總部大廈項目施工現場,呈現出一派火熱的建設場景。
說起南京路1號,想必“老青島”都不陌生了,這塊“黃金寶地”位于香港中路與南京路交會處。2022年8月30日,航運貿易金融總部大廈項目規劃建筑方案批前公示,規劃將這里設計為商務、住宅綜合建筑,致力打造城市地標。
緊抓城市更新建設契機,聚焦“空間+產業+運營”發展模式,市南區啟動樓宇經濟提質三年行動,向上求發展、向樓要效益,跑出了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航運貿易金融總部大廈施工現場
老舊地塊實現蛻變
深冬時節的南京路1號,航運貿易金融總部大廈項目仍在趕著工期。
“項目預計2025年主體施工完成,2026年完成內部裝修和設備安裝。”青島海諾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唐芾非告訴記者,“今年預計完成地下建設,地上建設30余層。目前,項目的土石方和支護已經全部完成,地下的施工進程已經完成40%了?!?/p>
航運貿易金融總部大廈項目規模有11.9萬平方米,總投資約32.6億元。記者了解到,整個項目建筑限高是240米,總占地面積約9600平方米,預計地上建設53層,地下建設5層,包括樓宇的相關配套設施和面向社會的停車場。項目建成后,擬引入魯信創投、海豐物流、山東港口科技等企業,打造集金融業、航運商貿業、現代服務業、時尚產業等多種新型業態的高端產業園區。
據唐芾非介紹,地上項目分為頂層住宅區、中層辦公區、底層商業區,將產業空間發揮到極致,讓城市產業垂直生長。
項目的頂層是擁有70年產權的住宅區,面積約39700平方米,位于塔樓27-54層,針對青島、山東乃至全國的精英人士打造。標佳層27-43F為1層5戶,45-52F為1層3戶,53層為1層1戶,面積段為257-659平方米,居住此處盡享極致海景景觀。
項目辦公面積約45000平方米,位于塔樓4-21層,標準層面積約2200平方米,依托優勢區位,高端空間營造,積極吸引金融業、航運商貿業現代服務業、時尚產業等多種新型高端業態,將對青島市高端服務業的集聚產生示范帶動效應。
項目底層商業面積1280平方米,位于塔樓1-2層及周邊裙房,西南側裙房為2層,東南側裙房為2層,面積分別為312平方米和336平方米;西北側裙房為1層,約112平方米;塔樓內底層商業,約520平方米。項目業態將引入全球范圍內的新型潮流業態,屆時該商業將成為青島高端時尚休閑的首選目的地。
創新工地 智慧城市
走進施工現場,到處都是匆忙的身影。攪拌車通過管道將混凝土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指定地點,由操作工人澆筑主體建筑。另一邊,木工也在忙碌地進行支模工作,為接下來的操作做準備工作。
作為市民們萬分期待的新地標,海諾公司項目團隊鉚足了勁,在項目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新舉措。
“因為這個項目是老基坑,開挖以后在回填的,所以我們在施工的安全性做了很多思考。”唐芾非說,“經過多方考量,我們在工地上做了四角鋼支撐,保證結構的穩定性?!庇浾呖吹剑诨境收叫蔚墓さ厣?,四角各有幾根藍色的圓柱體連接兩端,十分引人注目?!八闹艿匿撝危芎玫乇WC了側壁的穩定性,能夠讓工人施工更安全,也為項目建設加了一層保障?!?/p>
除此之外,項目針對老基坑重新開挖還采用了獨特的“四邊施工法”。所謂“四邊施工法”就是:邊檢測、邊設計、邊監測、邊施工。在航運貿易金融總部大廈項目指揮中心,映入眼簾的便是科技感滿滿的智慧工地平臺。
相較于以往普通的工地監控,智慧平臺設立了環境監測、AI隱患識別,進度管理等更加方便快捷的功能。根據工作人員介紹,這臺設備可以精準地鎖定安全措施沒有做到位的工人,還能識別工地上的PM2.5和噪音指數,指揮中心就會根據平臺的提醒及時完成項目的管理和整改。
2023年,航運貿易金融總部大廈項目出現了智能開合的“巨型天幕”,就像一幅美好的生態畫卷罩在了整個工地上空,讓建筑工地變身城市風景線,防塵、降噪、遮陽、降溫、照明等諸多功能集于一身,成為智慧城市工地中又一大創新性舉措。
唐芾非介紹,在航運貿易金融總部大廈項目土石方施工階段,設立了青島第一個二代天幕。天幕能夠根據工程進度需要自動開合、分區開合。在人流量密集的南京路上有效地降低了揚塵污染,贏得了一致好評。
以樓“論英雄” 向上要效益
樓宇是帶動城區經濟發展的“立體化園區”,因地制宜,培育特色樓宇經濟,是激發城區向新向上動能的有力舉措。作為集住宅、商業、辦公為一體的航運貿易金融總部大廈,正是市南區突破發展空間束縛、激發城市活力的真實映照。
2023中國樓宇經濟北京論壇上,“2023中國樓宇經濟(總部經濟)標桿城區30強”正式放榜,青島市市南區再次入選,排名第23位。當下,以商務樓、功能性板塊和區域性設施為主要載體,主打集約型、高密度發展的樓宇經濟,已然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風向標。
近三年來,市南區在推進老舊樓宇升級轉型,提升樓宇商業業態和品質上下大力氣、苦功夫,更新改造老舊樓宇35座、總面積達95萬平方米,盤活閑置載體50余萬平,大批老舊樓宇和閑置廠房重新煥發活力。去年,市南區發布了《市南區樓宇經濟提質升級三年行動方案》《市南區樓宇經濟發展獎勵扶持政策實施細則》2.0版等一系列文件,吹響市南樓宇經濟再出發的新號角。
依托區位優勢,市南區將商務樓宇視作“立體園區”,持續激發城市“垂直”發展、向新向上的動能。以樓聚產,培育特色樓宇。針對樓宇產業集聚情況、稅收情況開展特色樓宇培育,助力樓宇集聚新產業、新項目。
30.01平方公里的市南區,已經擁有135座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務樓宇,“億元樓”達26座。
從項目里看發展,從發展中看實力。怎樣拓展產業空間,怎樣掙脫發展桎梏,市南區給出的答案是:拔節生長,筑巢引鳳,向上攀空間,盤活空間資源,激發區域發展活力。航運貿易金融總部大廈項目還在熱火朝天建設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市南區將再添新地標,支撐城區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黃元暉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