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2024資本市場展望,哪些領域將是投資重點?

    2023年,A股市場總體延續去年的弱勢震蕩態勢。滬指上半年在AI行情帶動下一度狂飆至3400點,在“強預期、強現實”的情緒主導下階段性展開反彈。但隨著地產行業持續低迷,消費降級,居民信心不足,出口回落,國內經濟整體呈現疲軟狀態,A股自2023年7月起進入下行周期,全年A股上證、深證、創業板指均收跌。Wind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上證指數累計下跌3.7%,深證成指下跌13.54%,創業板指下跌19.41%;不過,北證50全年累計上漲14.92%。

    展望2024年資本市場,多數機構認為2024年整體呈現溫和復蘇態勢,經濟結構轉型期也需接受總量增速走向新常態與“舊產業”的有序退潮,預計經濟在中短期內仍呈現結構性復蘇。政策預期方面,2024年大概率仍舊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股市方面,美國2024年大概率進入降息周期,中國資本市場明顯被低估,對于外資更加具備吸引力,股市走勢可能呈現先穩后升;板塊方面,多數分析師看好科技、醫藥兩個類別,科技創新提速,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新醫改逐步落地,國內老齡化趨勢正在加速,對于醫藥有更大需求。

    上證指數近一年來走勢

    降準降息將持續進行

    展望2024年,中金公司認為,雖需應對內外部一些中長期問題的顯化,但考慮我國政策空間大、根基牢、發展潛力夠、較多領域在全球具備競爭優勢,基準情形下認為對后市表現不必悲觀,市場機會大于風險,重視階段性及結構性配置。

    中信證券指出,宏觀政策和經濟周期在2023年已出現轉折,2024年市場信心將重聚,投資者行為變化驅動估值修復是A股市場的主旋律。預計上半年彈性更大,下半年震蕩分化,建議堅持“三階段配置策略”,把握從當前第二階段超跌成長向第三階段白馬龍頭的切換時機。三階段配置剛進入第二階段,建議首選以科技和醫藥為代表的超跌成長板塊。2024年GDP增速目標可能確定為5%左右,宏觀政策會保持積極態勢推動經濟增速回歸潛在中樞。固定資產投資將呈現“基建走強、制造業提升、地產低迷”格局,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5.6%,比2023年高0.9個百分點左右。

    西南證券則指出2024年上半年,“三大工程”、化解地方政府債務,仍將是財政與貨幣政策協同的重點,新設政策工具有望發揮助力作用,政府預期赤字率或為3.6%左右,結構上,中央加杠桿、地方壓杠桿趨勢有望進一步持續;貨幣方面,隨著美聯儲逐漸結束加息進程,人民幣貶值壓力料將減緩,對貨幣政策掣肘減弱,2024年降息空間仍在,2024年二季度末和三季度降準的概率相對較大。

    增量資金方面,中信建投判斷,公募基金層面上,籌碼結構擔憂在邊際改善,但增量資金仍不足;保險資管則有望開啟絕對收益定價新時代。A股大小盤輪動具有3至4年一輪切換的特點,本輪自2021年茅指數泡沫破裂起的小盤強勢周期未來逐步進入尾聲,隨著近期地產政策利好頻發,人民幣升值和國債收益率上行有望對大盤起到潛在催化作用,未來一年大盤股有望出現結構性機會。

    不少分機構認為,2024年將繼續降準降息,財政政策持續釋放。海通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梁中華指出,積極的政策有望繼續發力,貨幣政策或進一步穩健寬松,積極財政的方向會延續,房地產政策重在托底而不是強刺激,產業政策仍會以“實體”為重,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重點關注政策的力度和規模。

    外資金融機構對2024年中國經濟繼續復蘇的期待,同樣落在寬松財政政策上。在2024年中國宏觀經濟展望上,高盛研究部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閃輝認為,宏觀政策仍將提供支撐,2024年穩健增長的政策支持力度應超出2023年。他認為,為了配合政府債券發行及需求側政策刺激,央行或需要在未來幾個季度繼續降準降息。他預測2024年會有三次降準,一次降息。

    利得基金認為,當前“弱需求,弱預期”已持續三年,“部分行業產能過剩、風險隱患仍然較多”成為新增壓力,2024年“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是經濟工作核心。宏觀政策上,2024年財政政策加碼更值得期待,貨幣政策有望保持寬松。重點產業政策上,遵循“先立后破”思路,房地產方面預計政策將以更大力度防風險、穩預期,科技創新發展則是2024年九大工作任務之首。國家經濟支柱將逐步從房地產走向高端制造,新舊交替過程中,結構性復蘇為2024年基準情形。整體看,預計整體宏觀風險可控,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可靜待下一個突破。

    一季度有望迎來“春耕時節”

    展望2024年A股行情,多數券商表達了樂觀的態度,認為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布疊加全球緊縮周期結束后外需的改善,國內經濟有望溫和復蘇,同時伴隨全球科技創新進入上行周期、庫存周期去化較為充分,A股企業將實現盈利上行,資金流入將企穩回升。

    多數券商認為,2024年海外流動性迎來拐點,政策將持續加碼,A股盈利增長邊際改善。

    此外,券商也普遍提及,市場當前估值水平、交易情緒等接近歷史偏極端位置,下行空間有限。安信證券強調,當前上證綜指處于長期相對底部位置,具備較強支撐。

    光大證券指出,展望2024年,海外流動性拐點或將到來,美債收益率有望隨美聯儲轉向寬松而逐步下行,國內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穩中偏松,疊加中國經濟回暖、監管發力等因素,皆有利于A股流動性,預計2024年北上資金將恢復凈流入,險資、社保、杠桿資金或將持續流入A股市場。

    券商分析師還認為,若北向資金仍然持續流出,中長期資金以及或將推出的平準基金相關資金有望對沖北向資金持續流出的影響 ,此外,除了吸引增量資金之外,政策或仍將在收緊大股東減持、階段性收緊IPO等方向發力,預計權益市場微觀流動性將重回均衡。

    從國內政策面來看,下半年以來各類穩增長政策的持續推出,國內經濟修復斜率開始出現明顯抬升。

    光大證券指出,政策助力下,2024年春季A股可能會出現第一輪投資機會。

    國開證券同樣認為,從生豬期貨與A股的聯動效應來看,2024年一季度市場有望迎來“春耕時節”,下半年市場情緒或出現好轉。不過,當前A股總體估值處在歷史較低水平,預計短期市場仍有一定概率維持“磨底期”。該機構認為,通過政策面的推動以及市場信心逐步恢復后市場或有所表現,預計下半年市場整體情緒有望好轉。

    展望2024年A股行情,多數券商表達了樂觀的態度,普遍看好科技、醫藥板塊

    科技醫藥等板塊被看好

    中金公司表示,未來重點關注三類投資領域:一是轉型期受政策支持,且順應創新產業趨勢的成長板塊,如半導體、通信設備等。醫藥和新能源領域仍需關注產業政策及基本面的邊際變化,但估值風險已得到較多釋放;二是自下而上尋找需求率先好轉或供給出清機會,可能具備更大的業績改善彈性,如汽車及零部件、油氣油服、貴金屬和航海裝備等;三是現金流充足、持續高分紅的高股息資產,如電信服務、上游資源品和公共事業等領域。

    國盛證券和西南證券均指出,看好2024年債券市場。國盛證券預計債牛不變,預計2024年弱勢的經濟基本面和寬松的貨幣流動性將驅動利率下行,預計2024年10年國債利率有望下行至2.3%~2.4%的低位。并指出2024年10年國債低點可能下行至2.3%~2.4%。

    西南證券則表示2024年化債仍是主旋律,金融機構化債將進一步為城投平臺減負,短端仍建議以絕對收益率為導向,故中長期而言,內在仍是核心,存量債務壓力可控且債務使用效率更高的區域或為最優選擇。

    在投資建議上,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整理,中信證券看好國防和航空航天、ESG、宏觀經濟板塊;華泰證券看好保險、交運、紡織服裝板塊;國泰君安看好化妝品、有色金屬、醫藥板塊;浙商證券看好生豬養殖、工程機械、酒店板塊,認為酒店估值接近歷史底部,具備配置價值。東興證券看好云計算、汽車、計算機板塊,建議重點關注AI+辦公、AI+教育、AI+硬件方向公司。西南證券看好債券市場、家電、宏觀經濟;華創證券看好銀行、房地產、環保行業;國盛證券看好農林牧漁、海外宏觀、證券市場;中國銀河看好游戲、新材料家居板塊;廣發證券看好風電、白酒、煤炭板塊。

    渤海證券認為,面對存量籌碼的消化壓力,2024年行業層面或仍以博弈性機會為主,可沿著以下兩條主線進行關注,一是產業趨勢催化下的主題性博弈機會,可關注以電子行業為核心的TMT板塊,汽車行業變革下半場智能化驅動下的汽車行業。二是監管定調下的政策博弈機會,可關注活躍資本市場及打造一流投行逐步推進下的券商行業,地產投資下行承壓,“三大工程”逐步推進下的“地產鏈”。此外,還可關注具備底部反轉條件,靜待催化下的醫藥行業。

    主題投資方面,中信建投表示,泛AI主題投資后續仍有望繼續演繹,進入去偽存真階段;同時,數字經濟新時代推動生產要素擴容。新型工業化加速落地,人形機器人等自動化高新設備為先導。重點關注主題AI、出海、進口替代、汽車智能化、機器人等領域。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高揚

    責任編輯:李雯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