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生育、零門檻、高質量、新質力……2023年的高頻熱詞,賦予2024年城市“才”富PK新邏輯、新內涵,從照顧衣食住行到補貼生娃,從“搶人才”“搶人口”到儲備“養老人才”,“人才大戰”的硝煙悄然彌漫到全生命周期、身心靈關照。
首先,時間線變了。無論是考公、考編,還是各地引才和就業創業政策,城市們都在披星戴月地“趕考”。
從2020年開始,山東省公務員考試就退出并早于全國聯考,2024年度山東省公務員報名時間提前了近10天;安徽省2024年事業單位考試時間將提前,內蒙古2024年度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提前開考……一系列果斷操作劍指人才。
以往“搶人大戰”圍繞畢業季開打,今后將成常態化、貫穿全季節。比如,揚州市打造“才聚揚城”四季引才品牌,無錫引才IP唱響四季,青島開展“青創四季”系列活動,辦起了“招聘夜市”;日照實行“天天有崗位、周周有直播、月月有招聘”專場,杭州開出“月月進校園”招才引智專列等,恨不得24小時無縫鏈“才”。
其次,成長線變了。在逐年走低的生育率面前,城市對人才的焦慮,演變成對人口的緊迫,從而發展到對個體的全周期關注。
緊盯2024年引才指標,一線城市下場了,強二線城市也不“端”著了,政策一擼到底、一步到位:2023年7月,廣州七區擬實施差別化入戶政策;9月,鄭州喊出“一人租房全家落戶”;11月,青島明確租房即可落戶,南京擬租房納入積分落戶,寧波實施住滿3年就能落戶;蘇州擬實施保障房、租房可落戶,無房可隨遷;12月武漢取消購房落戶限制條件;北京明確高層次養老服務人才可按人才引進落戶……
2024年,一二線城市“近身肉搏”將更加激烈。
以前城市向人才喊話,往往是“城市這么大,歡迎來看看”“深愛人才、圳等您來”“鄭州愛才,鄭州愛你”……一個比一個撩;現在,蘇州向人才的喊話直白且豪邁:你只管奮勇向前,其它“包在我身上”!“來了就是青島人”讓人才更有歸屬感。
人才看口號,更看細節。深圳、青島連續降低人才房申請門檻,青島“青雁歸巢”服務貫穿人才留青全程,“保障性租賃住房+青年人才驛站”階段性免費居住和保租房優惠租金政策,滿足新市民、青年人、畢業生的住房需求;以往令人咋舌的“人才補貼”“求職補貼”“住房補貼”已成標配,很多城市琢磨出“生活補貼”,青島的“人才消費貸”滿足人才各類消費類支出。四川攀枝花率先出手“生育補貼”,山東、廣東、浙江、河南、云南、甘肅等多地陸續跟進,發放生育津貼和育兒補貼,加強住房保障支持等。城市的一系列舉動明晰了從“搶人才”到“搶年輕人”再到“搶人口”的路徑更迭。
從補貼求職、住房到補貼生娃,城市為人才當起了24小時保姆。大膽預測,“入托補貼”“入學補貼”“帶娃服務補貼”或將陸續出現,隨著養老金制度的推廣,老年人才榜、中老年網紅、老年創業補貼漸行漸近。
第三,價值線變了。一座城市的本質是開放與包容。數字時代,更加開放、包容、多元的價值取向成為城市引才要義。
2023年,一個“國內最適合年輕人躺平的城市”的話題沖上熱搜,中國十大慢城排行榜吸引網友關注,還有全國城市單身率排名榜單、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00后宜居城市層出不窮。要搶年輕人,既要“種草”也要“種心”。
2024年什么詞會流行?新質生產力。搶人變育人,育創新人才。深圳市“不問出身培育人”,特別優秀的可突破學歷、年齡、經歷、論文等限制評定職稱。青島市試點“人才年金”培育骨干人才,逐步實現全員覆蓋??梢韵胍?,越來越多的“董宇輝”“草根”“新市民”都有機會活成一束光。
由此,生命的“躺平”和“內卷”將持續博弈、尋求和解,各地夜校的爆火已初露端倪。既要塑造人才的“核心競爭力”,更要關照心靈的“詩和遠方”,將成為各級政府、教育部門、培訓機構探索發展的方向。
第四,矛盾線變了。經過一年“戰”火洗禮的青島收獲了25萬名人才,如何把人才“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搶產業、比創新、拼服務的齒輪開始轉動,幾個問題值得關注。
“低”與“高”的矛盾。正如高鐵建設加速了人才流入,同樣方便人才流出,政策松綁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落戶門檻低到“塵埃里”,必然推動不同層次人員涌入,一方面高質量發展要求人才追“新”提“質”?!岸唷迸c“少”的壓力。搶才大戰和畢業生就業難雙重壓力,迫使城市上馬更多的項目、更新的產業、更高的平臺,解決企業崗位少、高精尖人才少的難題?!疤摗迸c“實”的糾結。產業數字化轉型面臨“存量人才”培養難、“增量人才”招募難,還有AI時代人工智能取代人力的隱憂、創新型人才緊缺急需等諸多問題。
為此,建議從幾方面著手。一是分泌城市多巴胺,從品牌端解決“魅力”問題。二是做大實體經濟蓄水池,從供應端解決“肚量”問題。三是下好政企校研一盤棋,從培育端解決“配對”問題。四是構筑城市HR生態圈,從服務端解決“保障”問題。
誠然,做強城市“才”富GDP上不封頂,未來仍需砥礪探尋最優解。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封滿樓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