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青島自貿片區與各部門通力協作,實踐形成了32項高質量制度創新成果,全面完成了目標任務……12月26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23青島自貿片區高質量制度創新成果情況。
新聞發布會現場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青島自貿片區建設發展,提出了年度形成不少于30項高質量制度創新成果的目標要求。今年以來,在市委財經辦統籌領導、市自貿領導小組辦公室有力組織下,青島自貿片區與各部門通力協作,實踐形成了32項高質量制度創新成果,其中國務院推廣1項,部委推廣2項、備案2項,黃河流域九?。▍^)推廣5項,省級推廣22項,全面完成了目標任務。
今年高質量創新成果特點
含金量高,“動產質押融資業務模式”獲評國務院第七批改革試點經驗,系制度創新最高層級;“以數字‘新基建’重塑大宗貿易生態體系”獲國務院自貿部際聯席會議推廣,累計已有3項,數量占全省一半。
帶動營商環境根本性變革,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目標導向,從制度層面解決企業面臨的障礙,降低了經營成本、提高了運轉效率。青島特色鮮明,重點突出航貿金融合、海洋經濟、綠色低碳等領域,具有較強的差異化特色。
創新打造辦事方便的服務環境
1、準入準營更便利
市行政審批局會同青島片區在全國率先開啟建筑企業開辦“一事全辦”審批新模式,實現建筑企業開辦“一次告知、一個流程、一事全辦”,提交材料減少70%、辦理時間壓縮60%,平均提前17天取得相關施工證照;在全省率先推行房地產開發企業資質審批“證照聯辦+告知承諾”,企業一次性拿到營業執照、房地產開發二級資質證書,創造了房地產開發資質告知承諾審批全省最快速度,審批時間由法定20天壓減至1天,企業跑動次數由4次壓縮為1次。
2、企業辦事更方便
市行政審批局聯合青島片區在全省率先落地公共資源交易“一照通投”試點,企業使用電子營業執照即可實現招投標登錄、簽章、標書加解密和在線合同簽署,有效解決了跨地域投標申領CA數字證書申請材料多、操作繁瑣、平臺不兼容不互認等問題,單次可節省2-3天時間,每年可為全市投標企業節省費用450萬元以上。
黃島海關會同青島片區針對短保質期調制乳保質期短、查驗取樣送檢周期長的特點,以“信用管理+快驗快放”推動進口短保質期調制乳從“船邊”到“餐桌”,實現隨到隨驗、隨驗隨放、現場查驗“零待時”,已累計快速通關放行54批、190余噸,貨值300萬余元,產品報損率減少20%、平均貨架期延長30%,銷售量及銷售額同比上升50%。
3、辦稅服務更精細
青島前灣保稅港區稅務局會同青島片區在全國首創出口退(免)稅申報“免填即報”服務新模式,實現出口退稅“即報、即審、即退”,企業辦稅時間減少約85%以上。
市稅務局聯合市中級人民法院在青島片區全國首創法拍財產執行聯動協作新模式,法拍財產稅費征管更透明、更規范,法院定向詢價時間由30日壓縮至5日,繳費人往返稅務、法院從不少于5次變為“零跑腿”,辦理時間壓縮80%以上。
青島前灣保稅港區稅務局會同青島片區全國首創FDA小型企業資質認證收入證明“即時辦結”,規范涉外非常規稅務證明事項開具,實施一窗受理、即時辦結,并對企業實施納稅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和事后核查,企業出口醫療器械單件產品申請費用由1.98萬美元降至0.49萬美元,形成了以告知承諾制開具涉外非常規稅務證明事項的新路徑。
創新打造充滿活力的市場環境
1、惠企政策更精準
外匯管理局青島市分局會同青島片區創新建立外貿企業匯率避險增信服務機制,通過“政府+銀行+擔?!钡倪\作模式,實現中小微外貿企業匯率避險“免占用授信、免保證金、免保費”,同時構建了基于數字人民幣的風險補償與獎勵機制,履約金額達8.5億美元,企業數量、履約金額同比增長134%、42%。
創新實施新能源二手車出口“滾改集”改革,破解鋰電池產品運輸限制,打通車輛海運集裝箱出口通道,推動新能源車出口17項檢測“一站式”辦理,實現新能源二手車出口事項辦理、車輛改裝檢測“一條龍”服務,裝船發運提速78%、綜合運輸成本下降25%。
2、口岸通關更具競爭力
黃島海關會同青島片區在全國率先開展大宗商品驗估單證一次性告知改革,通過制定驗估“5+N”告知事項清單,一次性告知、一窗受理,作業時間平均縮短2天,稅收尾款結算等縮短5-10天,以原油為例,單船節省20余萬元成本,每年僅原油一項即可為企業節省費用超5000萬元。
黃島海關會同青島片區全國首創進口棉花“智能鑒重”檢驗模式,以棉花智能鑒重系統,自動記錄棉花鑒重全過程,且數據寫入后不可篡改、準確安全,減少鑒重用工60%、提升監管時效50%。
黃島海關協同威海海關、山東港口青島港集團創新打造“青威一港通”作業新模式,搭建海上物流新通道,實現青威港口間“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通關周期縮短2-3天,操作成本每箱節約800元。
創新開展國際航行船舶供退船物料通關服務集成改革,建設北方首個供退船無紙化系統,實現了海關與港口、船供企業、船代企業、檢疫企業等多方作業指令狀態電子化、數據無紙化、操作便捷化,打造了國際船舶供應業務“快速通道”,累計完成2.3萬票供退作業,企業節約費用400余萬元。
黃島海關會同青島片區精準施策助力打造“千億級”集成電路產業基地,針對集成電路企業提供“一企一策”個性化定制服務,采用“擔保放行”等模式,推動急需進口設備或原材料轉至目的地工廠實施“一站式”監管,實施隨約隨檢、貨到即檢,實現“5+2”零待時查檢,累計驗放設備800余批,通關速度提升85%。
創新打造保障有力的要素環境
1、金融供給更多元
青島片區會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青島監管局,創新構建基于數字倉庫、可信倉單的動產質押融資業務模式,打造標準倉單質押融資全流程線上操作體系,有效解決了大宗商品行業貨物難管控、貨權不清晰、信息不透明、融資成本高以及線下操作耗時費力等問題,數字倉庫倉儲管理成本降低近40%,提貨效率提高約50%,大宗商品貿易企業年化融資成本降低3%-6%,累計融資560余筆。該創新成果獲國務院全國復制推廣。
在全省創新應收海運費信用保險融資模式,率先將出口信用保險由貨物貿易拓展至海運費服務貿易,界定國際海運費保險認定標準,利用資金池平臺打造便利化提款機制,建立基于保險產品的賠款轉讓機制,企業投保金額超2億美元,累計獲得銀行授信超3000萬元,融資效率提高了70%。
在全省創新落地中歐班列鐵路運輸單證項下貿易融資,建立鐵路運單控貨、融資和風險控制機制,確保貨物全程可管、可控,為貿易商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融資時間縮短了1-2天、成本下降近30%。
全球首創進口原油鏈式融資服務,打通原油融資全場景,實現原油國際海運、在庫存儲和在途陸運三個階段的提單、倉單、運單融資接續轉換,整個貿易流轉環節一次融資、覆蓋全程,平均節省企業5-7天的融資時間成本。
2、法治供給更高效
青島海事法院會同青島片區創新推出以國際海事裁判規則為基礎的標準供給,從規范應用標準、編制應用范本等環節,完善航運經貿規則供給鏈條,打造航運經貿標準合同范本,有效保障港航企業涉外合法權益,累計簽訂相關合同2000余份,港航企業內部合同審批時間減少30%,訴訟案件數量減少50%以上。
青島海關會同青島片區在全國率先開展進出口貨物知識產權狀況預確認,以信用管理為基礎,將“通關時審查”改革為“申報前預確認”,實現快速通關放行,已實施10批次,惠及30余個中外品牌商品10萬件,協助收發貨人避免經濟損失近40萬元。
創新打造差異化發展高地
1、涉海創新更具特色
西海岸新區自然資源局會同青島片區在全國率先探索海域使用權及海上構(建)筑物所有權一體登記新路徑,明確適宜登記的海上構(建)筑物定義及權屬調查與測量標準,健全完善登記操作規程,并頒發全省首本一體登記證書,對于保障用海企業用益物權起到了示范作用。
市海洋發展局會同青島片區在全國率先探索海洋經濟活動商事主體登記直接認證機制,通過建立數據共享機制、構建識別邏輯體系,形成簡便高效、可復制可推廣的認證新機制,有效提升了海洋經濟活動單位識別的時效性與經濟性,海洋經濟活動單位名錄認定準確性由56.4%提升至86.6%,認定數量增長18.3%。
2、綠色創新更具引領性
西海岸新區生態環境、金融監管等部門會同青島片區深化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推動氣候投融資機制創新,建立氣候項目全周期管理機制,先后落地了全省首筆“碳中和”貸款、全省首批碳排放權質押貸款、全國首單超低能耗建筑性能保險等,綠色信貸余額279.5億元,同比增長43%,綠色基金總規模435億元,為全國開展氣候投融資工作提供了模式借鑒。
市生態環境局會同青島片區創新建立碳評納入環評新機制,在輪胎、啤酒等重點行業建立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新機制,制定碳評技術指南,設定碳排放績效水平、規范碳核算方法體系,累計在4個規劃環評和13個化工、電力等重大項目環評中納入了溫室氣體排量核算與評價,核算溫室氣體排放量約500萬噸,提出減排措施80余條,填補了國家、省在該行業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體系空白。
創新打造協同開放高地
1、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
創新打造黃河流域跨境電商協同發展機制,牽頭建立黃河流域“9+2”跨境電商產業合作交流平臺,重塑物流服務、產品分銷機制,舉辦黃河流域跨境電商博覽會,成交額3700余萬元,全面降低電商綜合物流成本20%以上。
市發改委會同青島片區創新實施工業互聯網賦能黃河流域產業數字化轉型,在全國首創“1+N+X”工業互聯網立體賦能模式,聚焦沿黃省(區)產業數字化轉型,著力建設工業互聯網企業綜合服務平臺、特定行業特定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工業互聯網示范園區,賦能7個?。▍^)387家企業。
2、推動省內聯動創新區共建共享
青島片區協同濟南片區、煙臺片區推出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互認”新模式,對異地許可外國人才轉聘本地工作,實行許可“異地互認、即審即辦、原件代核、跨域出證”極簡審批,審批流程由3個精簡為1個,提報材料由10項精簡至4項,申報材料精簡60%、審批環節壓縮70%。
青島片區會同聊城陽谷經開區推出進口銅精礦“兩段監管”新模式,對進口銅精礦五項有害元素檢測、品質項目檢測分段監管,通關效率提升50%,帶動其銅精礦進口增長近26%。
青島片區聯動濰坊濱海經開區創新探索農藥跨境電商B2B出口模式,落地全國首單農藥跨境電商B2B出口業務,開辟了農藥跨境電商出口新渠道。
高質量制度創新,帶來青島片區營商環境的顯著提升,截至前三季度,帶動青島片區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15.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8%、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7.8%,有效彰顯了自貿試驗區作為對外開放新高地的重要作用。
下一步,青島片區將加快落實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推進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努力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助力青島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大偉
責任編輯:李雯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