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企業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主力軍,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力量。近日,農民日報社、全國農業企業發展聯盟共同發布“2023中國農業企業500強”,青島市24家企業入選,其中4家企業入選100強,企業入選數量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位居第一。
2018年以來,農民日報社連續六年推出中國農業企業500強名單,成為社會各界觀察農企改革發展和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窗口。此次評選中,取得的亮眼成績充分彰顯了青島農業產業發展的強勁實力,以及在全國范圍內持續領先的能力,為現代農業強市全面起勢提供強力支撐。
“龍頭”領跑
本次500強榜單中,青島市山東新希望六和、青島啤酒、青島渤??萍?、九聯集團等4家企業位居前100名。作為青島民企“領頭羊”,山東新希望六和以營業收入709.8億元居全國第11位,山東省第1位。在同期發布的農業細分行業榜單中,山東新希望六和、九聯集團、康大集團、萬福集團等4家企業進入中國農業企業畜牧行業20強,青島市作為畜牧強市的資源優勢愈發明顯。
從榜單分析,青島農業企業在規模、質量、效益等方面得到穩步提升,表現出青島農業企業蓬勃向上的活力。從營收規???,中國農業企業500強營收入圍門檻為11.2億元,青島市營收超100億的企業達到4家;其中青島渤??萍嫉?4家企業新上榜。從區域分布看,黃島區以6家的入圍數量領跑全市,嶗山區、平度市各4家緊隨其后,其余為萊西市3家、市北區2家、城陽區2家、市南區1家、即墨區1家、膠州市1家。
本次上榜的青島企業均來自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肩負有開拓市場、創新科技、帶動農戶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任,能夠帶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推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截至目前,青島市共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55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0家,省級73家。今年前十個月,全市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1030家,營業收入達到2038億元,實現企業數量和營業收入雙增長。
據統計,2022年,青島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固定資產凈值349億元,同比增長9.9%;營業收入2174.4億元,同比增長8.4%;利潤總額68.5億元,其中凈利潤59.4億元,同比增加15%;企業從業總人數約14.7萬,其中農民(戶籍在鄉村的勞動者)從業人數11.6萬,帶動農戶170多萬戶,對農戶支出總額430多億元。
“鏈主”賦能
推動農業全產業鏈升級升值是青島實施“強龍頭戰略”關鍵一環。以農業“金花”和“鏈主”超高的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充分賦能農業全產業鏈,引領全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近年來,青島市從龍頭企業中優選32家農業“金花”和18家“鏈主”企業重點培育。在此次榜單中,青島16家“金花”和8家“鏈主”企業赫然在列。
其中,山東新希望六和集團作為本次青島農業企業的“領頭羊”,是國內最完整的飼料生產企業鏈,擁有國內最大的肉禽產業,也是青島市肉禽產業鏈“鏈主企業”。該企業年養殖家禽6億只、生豬2000萬頭,屠宰加工肉禽7億只,培育的“中新白羽肉鴨”新品系,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是我國第一個國產品種,打破國外肉鴨育種的壟斷。
九聯集團是青島農業“金花”企業和肉雞產業鏈“鏈主”企業,本次上榜中國農業企業第99名。作為集種禽繁育、肉雞養殖、飼料生產、屠宰冷藏、熟食制品加工、印刷包裝、出口貿易為一體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九聯集團獨創的“公司+合作聯社+農場”這種產業化經營模式被青島市政府命名為“九聯模式”。企業近幾年發展勢頭強勁,計劃在未來15年內在中西部地區,以青島九聯為依托,總投資300億元,再建10個與目前青島九聯同等規模的九聯,達到年屠宰肉食雞12億-15億只,年銷售收入1000億-1500億元,實現利稅100億元。
天祥食品是全國排名前十的花生油加工企業,是花生產業鏈“鏈主”企業,本次入選全國500強第249名。該企業采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訂單農業”方式與農戶進行利益聯結,年可加工花生米近20萬噸,帶動種植面積50萬畝,帶動農戶15萬余戶,年平均促進農民增收4000萬元左右;青島天祥食品集團旗下品牌“喜燕”花生油榮獲“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好糧油產品等榮譽。
通過“金花”與“鏈主”高效賦能,不斷激發鄉村產業深層活力,全面提升農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據統計,全市花生規模種植100萬畝,總產34萬噸,年出口15萬噸,出口量占全國的28%,帶動320余家花生加工企業開發花生油、花生蛋白、烤花生等8大類產品、126種產品,生產技術處于全國領先地位。膠州市建成全國最大的辣椒加工出口集散地,聚集辣椒加工企業365家,年交易量100萬噸,出口量占全國的80%以上。青島西海岸新區發展藍莓種植10萬畝,帶動6.8萬農民從事藍莓產業,年產值達10.5億元。
深度布局
盡管青島市有一定數量的國家級、省級、市級龍頭企業,但與先進城市相比,青島農業企業在全國乃至全球影響力大、知名度高、輻射面廣、帶動作用強的重量級龍頭企業仍然較少。對此,青島市集聚優勢力量,布局打造“十百千”億級農業全產業鏈,推動茶葉、葡萄、胡蘿卜等15條十億級特色產業由“小特產”轉變為“大產業”,集聚糧油、奶業、生豬、禽肉等8條百億級產業鏈由“平面分布”轉變為“集群發展”,實現農副食品加工業、畜牧業2條千億級產業鏈的主體關系由“同質競爭”轉變為“合作共贏”。
從行業細分上看,青島農業企業500強主要分布在6大行業,其中,占比較大的是畜禽業8家、農業投入品業(飼料、農藥、獸藥)7家、糧油業3家、水產業3家。這些企業以強勁優勢引領行業發展,部分頭部企業布局產業鏈橫向拓展和縱向延伸,成長為多個領域的綜合性企業,為深度布局“十百千”億級農業全產業鏈提供更多“青島經驗”。
青島要高質量建設農業強市,農業企業的力量不可忽視。如何全面布局,關系到建設農業強市的未來之路。在這方面,青島市農業農村局多措并舉,通過不斷強化政策支持、融合發展、科技創新、品牌建設和雙招雙引等,為農業企業量身定制一系列培育賦能服務,持續助力農業企業發展,加快提升全市農業企業經營水平。
精準施策助提升。連續出臺一系列指導意見,引領農業企業不斷實現質量提升和數量增長。如:近期出臺的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意見,圍繞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加快實施農業產業化提升四大工程,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鏈條完整、優勢互補、創新能力強、聯農帶農緊密的現代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到2026年,力爭新一代農業金花企業達20家以上,新培育20個以上市級知名農產品品牌,支持農業產業化企業做大做強農業全產業鏈,培育一批超百億級農業全產業鏈,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融合發展提效能。探索“農業+”新模式,提高產業融合發展水平,協調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強縣、農業產業強鎮等產業融合項目優先支持龍頭企業。通過實施產業鏈和大項目建設行動,大抓項目、抓大項目,58個過億元重點項目加快推進,累計完成投資73.37億元、同比增長10.95%。成功創建青島市首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獲得中央財政獎補資金1億元,累計創建國家級農業強鎮5個,帶動補齊產業鏈條,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科技創新強動力。深入實施種業強農、數字強農“雙強行動”,新選育蔬菜、糧食等新品種(系)21個。加大種源“卡脖子”技術攻堅力度,在全國率先創設“撥改投”種子金,首期股權投資金媽媽農業公司和清原作物公司,青島現代種業創新中心落戶青島農業大學,成功創建全國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1個,認證市級智慧農業應用基地15個。高起點建成全國首個“一圖速覽、一屏統管、一鍵直達”的“三位一體”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真正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打造品牌促增效。實施“品牌強農”戰略,“青島農品”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連續4年入圍全國十強。定期舉辦農民豐收節、黃島藍莓節、北宅櫻桃節等重大節會,承辦第二十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推進會、中國國際花生高質量發展大會、中國國際預制菜產業發展大會等重大活動13場,加強行業國內、國際間交流合作,提升品牌影響力。今年以來,新認證綠色食品37個,綠色、有機、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總量達到242個,創歷史新高。形成了從產品到產業、從企業到區域的品牌體系,真正做到了優質優價,增強了企業市場開拓力。
對外合作促開放。依托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等平臺優勢,對外積極對接共建“一帶一路”國家、RCEP成員國等,對內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組織企業參加中國—東盟博覽會、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等各類展會,目前,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1700多家,產品遠銷173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額321.6億元,連續八年位居全國36個大中城市首位。
鏈式培育,協同發展。在充足的陽光雨露和土壤之下,更多的農業企業將茁壯成長為支撐青島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參天大樹”。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通訊員 王英俏 馮志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