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12月18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山東省人民政府已于12月17日正式批復設立山東長島“藍色糧倉”海洋經濟開發區,面積包括南、北隍城島東部海域170平方公里,這標志著全國首個海上經濟開發區正式獲批。
據了解,長島作為山東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正在搶抓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大機遇,加快創建首個海洋類國家公園和國際零碳島。山東長島“藍色糧倉”海洋經濟開發區的功能定位,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大力發展現代海水養殖業,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陸海協同推進種苗培育、養殖生產、加工流通一體化建設,積極推進產業鏈統籌發展,打造形成“海洋牧場+海工裝備制造”聯動、“水產養殖+海上文旅”融合、“海洋科技+品牌塑造”互促的產業生態,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展利益鏈,不斷提高海產品附加值,打造海洋經濟新的增長點。努力建設成為全國全省綠色低碳環保的生態園區,打造全國海島保護與開發的示范樣板,爭創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助力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
省商務廳副廳長張慶偉介紹,目前我省共有省級以上經濟開發區139家,長島“藍色糧倉”海洋經濟開發區設立后,成為全省第140家省級以上經濟開發區。山東長島“藍色糧倉”海洋經濟開發區在建設過程中,將堅持陸海統籌,注重協同聯動,將按照“1+N”布局產業,“1”即海上養殖區,包括長島南北隍城東部海域25.5萬畝核心區和南五島周邊海域45萬畝拓展區,在南隍城島設立綜合服務保障區,積極探索無居民島合理開發利用新路徑;“N”即多個產業配套基地,依托行業領域優質企業建立種苗繁育基地、加工物流基地、養殖裝備制造基地,帶動形成海工裝備制造及水產加工、漁業種業及科創等產業聚集區,通過島內島外緊密銜接、協同發展,打造種苗培育、養殖生產、加工流通、裝備制造、海上旅游等全產業生態。長島“藍色糧倉”海洋經濟開發區作為全國首個海上經濟開發區,是經略海洋的重大機制創新,是推進制度型開放的創新,是拓展我省開發區發展空間和路徑的創新。
張慶偉表示,下一步,省商務廳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開發區管理制度改革推動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部署要求,充分發揮省推動開發區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用,聯合省有關部門在產業發展、招商引資、生態建設等方面加強指導服務,為長島“藍色糧倉”海洋經濟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來源:煙臺日報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