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青年人才與青春之島“青青”相惜

    青年人才是科技創新的生力軍,更是城市建設發展的主力軍,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座城市的活力與發展前景。近年來,青島市將青年人才集聚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好引、育、留“三篇文章”,讓青年人才與青春之島“青青”相惜、雙向奔赴。2023年1-10月份,青島市引進首次來青青年人才13.66萬人,同比增長19.7%。

    引“人才活水”激蕩“一池春水”

    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近年來,青島市圍繞海內外知名高校、省內重點高校、在青高校三個圈層,通過“走出去”和“引進來”并舉的方式積極引進各類青年人才,加速推動青年人才創新創造活力與城市創新創造活力相互激蕩、青年高質量發展和城市高質量發展相互促進。

    “山東——名校人才直通車”活動

    青島黃海學院參加了2023年青島市在上海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舉辦的3場雙選會,僅現場就收到了107份簡歷。學院HR張延軍說:“以往的‘單兵作戰’效果一般,現在政府把資源集中起來組織赴外引才,‘伯樂’和‘千里馬’都有了更多選擇空間。”今年1-10月份,青島市累計組織7322家(次)單位舉辦240余場次校園引才活動,發布人才崗位30余萬個,累計收取簡歷15.2萬份。

    產才融合是青島在引才納智中的“關鍵一招”,在2023年8月3日舉辦的第十屆“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島行”中,近百所國內外重點知名高校1000余名博士生集聚一堂,參與到在中車四方研究所、青島大學、賽輪集團、歌爾科技等16個單位設置的研修分營,立體化、沉浸式體驗就業實習場景。10月19日,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辦的2023青島國際人才創新創業周暨第二十三屆“藍洽會”,吸引全球80多位高層次人才對接治談,同時發布5700多個以青年人才為主的優質崗位“智引全球”。據統計,2023年1-10月份,青島市引進首次來青青年人才13.66萬人,同比增長19.7%。其中,博士1034人,同比增長6%。

    以“人才出彩”博得“未來精彩”

    人之才,譬如草木焉,雨從濡之,風從動之,則其長也。

    畢業于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周文迪,懷揣對未來的憧憬回到國內,于2022年參加了“中國青島留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并榮獲優秀項目獎,賽后光速落地青島市高新區,注冊成立了青島霖邁裝備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高端裝備、新材料的開發與應用,并與多所高校院所共建“成果轉化”“科研就業實踐”“新材料新技術中試”等基地。

    周文迪的路越走越寬,期間,青島市、區兩級人社部門為他提供了多重服務支持,通過賽事推廣提高其創業影響力,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并以科技產業園的形式為項目落地提供場地。周文迪說:“青島‘一站式’培育幫扶讓我快速融入了國內市場,切身感受到了人才政策優化升級帶來的營商環境改善?!?/p>

    第十屆“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島行”

    近年來,青島市持續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構建起全鏈條的人才創業培育孵化體系,助力青年人才成長、成功、成就事業。打造約10000平米的青島市創業賦能中心,幫助青年人才“一鍵式”找政策、找場地、找活動、找項目、找資金、找培訓、找服務、找人力。通過VR虛擬現實技術重現企業開立、人力招聘、市場營銷等18個仿真場景,幫助人才沉浸式體驗創業全過程,增加知識儲備、規避潛在風險。同時,組建200名專家教授、企業家、投資人的導師隊伍,為人才提供創業咨詢、培訓問診等精準服務。開展公益講堂,邀請相關領域專家教授、企業家和投資人,線上線下累計培訓創業人才372.6萬人次;連續多年組織青島創業城市合伙人百企加速營,率學員“走出去”,赴上海、杭州、深圳、蘇州等地學習交流,開拓視野。

    用“貼心溫度”詮釋“城市態度”

    博士研究生許行就職于青島某科研院所,他的女朋友碩士畢業后也在青島找到了心儀的工作,二人最近正在籌備婚禮,關于婚房他們早已有了主意。

    2022年2月,許行在朋友圈看到朋友轉發的青島市租賃型人才住房項目的配租公告。當時正為住房問題頭疼的他被“租賃價格保障標準內面積按市場租金的60%計算”等字眼吸引,閱讀公告后發現自己符合條件,便立即申請了金惠萬家·惠寓的租賃型人才住房,并最終順利入圍選房環節。在看房期間,他一眼就相中了采光明亮、戶型規整的精裝三居室。小兩口當機立斷,決定把它作為臨時婚房。

    在提到這段的經歷時,許行興沖沖地說:“青島的人才住房政策給我們剛工作的年輕人解決大難題了,我們現在住著租金只有市場價6折的人才住房,我倆每個月還可以領到2000元的住房補貼,住房方面基本上不用自己花錢。將來我們買了房子,若符合條件,兩人還可以申請最高25萬的一次性安家費,在青島工作幸福感太高了。”

    近年來,為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青島市圍繞青年人才落戶安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對來青就業創業的博士、碩士和本科畢業生分別按照每人每月1200元、800元、500元標準發放最長36個月的住房補貼;對在本市行政區域內購買唯一商品住宅的研究生,按照博士每人15萬元,碩士每人10萬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安家費;對符合相關條件在青實習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每人每月發放3000元、累計最長發放3個月的實習生活補貼。此外,為加強人才住房保障,青島市還在全市布局了“可租可售”的人才住房,租賃型人才住房租金僅為市場租金的60%-80%,產權型人才住房售價不高于商品房售價的80%。

    青島拴心留人不僅僅有“真金白銀”的付出,更多的是“真情實意”的流露。為打造更加優質的人才服務環境,青島市著力提高服務主動性,推行“一式四化”(一站式、市場化、無感化、定制化、國際化)人才服務模式。建設人才服務“一件事”聯辦平臺,將分散于全市各部門的高頻人才服務事項集成來青人才視角的“一件事”,通過加強跨部門業務聯動,實現人才政策“易兌現,快落地”,截至目前,網上辦事大廳累計服務用人主體超3.5萬家、98.57萬人次,累計開展市場化服務項目65個、市場化服務5.2萬余人,為重點項目制定專項支持政策19項,無感平臺累計推送專屬政策726.4萬余次,覆蓋企業8萬余家。

    人才有機會、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城市有未來。青島已經精心搭建起一座座“鳳凰臺”,一幕幕淵深魚歸、花香蝶來的生動畫面正在這座青春之島接續上演……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封滿樓

    責任編輯:林紅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