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可轉債發行遇阻:12家公司發行計劃終止 基金持轉債規模超3000億

    近日,方大特鋼公告,綜合考慮當前資本市場行情、政策變化情況、公司自身實際情況、公司發展規劃及市場融資環境等諸多因素,經與各相關方審慎分析、研究與溝通,公司決定終止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事項并撤回相關申請文件。今年以來,監管層不斷優化再融資機制,持續提升對上市公司可轉債項目的審核精準度。據滬深交易所官網數據統計,截至11月9日,兩市年內共有12家上市公司發行可轉債的審核終止。其中,1家因審核未通過而被終止,另外11家為企業主動撤回發行申請。 

    三原因導致可轉債撤回增加

    優美利投資總經理賀金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造成今年可轉債發行遇阻的原因,主要是監管層面對再融資政策的優化和變動,提升對上市公司發行可轉債審核的精細化和顆?;瑢е罗D債較年初相對放緩了發行速度。同時,一些制造型企業的生產投資活動基于當前行業的整體狀況而趨于謹慎,也抑制了再融資的意愿。

    此外由于上市公司發可轉債更熱衷于在股價相對較高時發行,因為相對較大的市值規模在同樣再融資的轉債規模下,稀釋效應更少,并且在股價上行的主升浪階段,觸發強贖的可能性也較大。這些都是影響上市公司發債融資的原因。而在增量受限的情況下,存量市場也同時表現出資產相對稀缺性和估值的提升,對于年內震蕩下行的權益表現,轉債存量市場凸顯了賺錢效應,整體估值抬升,并且伴隨權益市場當前位置、在宏觀降息周期,寬資金面和寬信用環境下更具配置性價比。

    今年最受關注的可轉債撤回案例非民生銀行莫屬。今年8月11日晚間,民生銀行公告,公司現綜合考慮資本市場環境,經審慎分析與論證后決定終止本次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事項,并向上交所申請撤回相關申請文件。根據此前的申報材料,民生銀行擬發行 A 股可轉債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 500 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在可轉債轉股后按照相關監管要求用于補充發行人核心一級資本。

    其實早在2017年,民生銀行董事會會議就審議通過了《關于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A股可轉換公司債券并上市方案的議案》等相關議案,先后收到并回復了證監會的兩次反饋意見,而后發行申請平移到交易所,又收到并回復了上交所的兩份審核問詢函,最終仍是主動止步。

    據民生銀行此前測算,在不考慮本次可轉債發行及其他外源性資本補充的情況下,為滿足發行人未來三年的資本充足率目標,預計于 2025 年末核心一級資本缺口將達到 493.39 億元。

    排排網財富研究部副總監劉有華表示,近期多家公司撤回可轉債發行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市場環境的原因。企業一般更愿意在行情好的時候發行轉債,不僅能夠降低融資成本,還能提高融資成功的概率。其二,監管政策的調整和變化。注冊制后,可轉債市場相關配套機制也在不斷完善,使得企業可能需要重新評估發行計劃。其三,企業自身的原因。企業可能也會因為自身情況發生了變化,從而不得不撤回可轉債發行計劃。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副總經理曹源源表示,可轉債發行審核的重點包括公司業績變化原因、經營和財務指標異常的原因及合理性、募投項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及募集資金規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這與當前監管機構加大對證券市場信息披露質量、上市公司質量的監管要求保持高度一致,有利于保護投資人合法權益,維護可轉債市場穩健發展。

    公募基金三季度提高轉債倉位

    從審核未通過而終止發行的1家企業來看,上交所公告內容顯示,原因是該企業未能充分說明“存貸雙高”的合理性以及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健全且有效執行。

    賀金龍判斷,由于2022年上市公司業績增速較過去有所放緩,因此在監管層面對于發行可轉債較去年11月、12月再融資政策有所收緊。由于往年11月、12月平均發行量超過30只,今年年末預計發行低于20只。并且在行業上,預案中轉債以醫藥生物,電子,化工等行業居前;規模上,除銀行外,以電力,電子,醫藥居前,呈現出以成長型企業再融資需求增加的特點。

    由于今年可轉債表現相對強勢,機構也對可轉債的興趣一直較高。東方金誠分析師翟恬甜表示,基金作為轉債品種的重要持有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基金持倉轉債規模達3060.28億元,占轉債存量規模的35.01%。債券型基金作為絕對主力,持倉轉債占基金持有全部轉債的八成以上,其中混合型二級基金、混合型一級基金、可轉債基金為轉債市場的主要參與者。 增量方面,2023年三季度基金增持轉債164.79億元(交易所口徑),7月加倉量年內次高,此后增持節奏放緩。具體看,二級債基轉債持倉市值增加110.23億元,規模與倉位同步提升,是基金轉債持倉增量主要來源;可轉債基金轉債持倉小幅擴張,一級債基轉債持倉有所降低。 持倉結構方面,在權益市場承壓的背景下,基金防守需求提升,金融板塊轉債為基金轉債增持主要方向,低估值轉債同受青睞,而強贖風險較高、正股景氣度下行個券被顯著減持。

    華創證券分析師周冠南發布的研報表示,三季度公募基金持有可轉債市值3306.15億元,環比增長4.25%,市值同比增長17.90%,占可轉債總市值37.89%。公募基金持有可轉債市值占債券投資市值比為2.10%,較二季度提升0.08個百分點;占凈值比為1.21%,較二季度提升0.05個百分點。三季度,公募基金重點加倉國防、煤炭、基礎化工等,減持家用電器等。從行業布局上看,國防、煤炭、基礎化工等行業環比增幅在10%以上,其中國防增幅達105.46%;相反,傳媒、通信等共計11個行業的持倉市值環比下降;二季度持倉市值增長比較多的家用電器在三季度持倉市值出現較大降幅。從配置個券看,大秦轉債位居基金持有次數首位,浦發轉債位居基金持有市值首位。從持有基金的次數看,三季度公募基金持有數量前十的可轉債中,銀行板塊的轉債占據其中5個,大秦轉債位居首位,較二季度增持136.14萬張。從基金持倉市值看,持倉市值前十的轉債中銀行占7個,其中浦發轉債位居首位,較二季度增值722.73萬張。

    (記者 葉麥穗)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林紅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