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省份三季度經濟數據陸續對外發布。
其中,廣東前三季度GDP規模約9.62萬億元,同比增長4.5%,經濟總量繼續居第一。江蘇緊隨其后,前三季度GDP規模約9.32萬億元,同比增長5.8%。山東前三季度GDP規模為6.81萬億元,同比增長6%,居第三位。浙江前三季度GDP規模為5.92萬億元,同比增長6.3%,居第四位。
從前三季度經濟增速來看,多數大省增速好于全國平均水平(5.2%)。比如,四川前三季度經濟增長6.5%,浙江增長6.3%,安徽增長6.1%,山東增長6%,江蘇增長5.8%。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數據發現,前三季度經濟大省經濟運行表現上存在差異,主要與其出口產業結構、房地產市場恢復進度密切相關。比如河南受房地產拖累較為明顯,前三季度經濟增長3.8%。汽車和光伏產業對安徽工業經濟帶動明顯,安徽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3%,表現亮眼。
當前距離全年收官還剩兩個月,部分省份有望順利完成全年增長目標,還有部分省份仍需在四季度加力沖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雖在穩定恢復,但依然面臨需求不足的問題。部分大省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還明確要求,要抓好重大項目和重點工作,為2024年開好局起好步。
出口、重點產業、房地產等影響各省經濟表現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前三季度GDP規模超過3萬億的省份有13個,其中廣東、江蘇GDP超9萬億元,山東超6萬億元,浙江接近6萬億元,河南、四川、湖北GDP規模超過4萬億元,福建、湖南、安徽、上海、河北、北京的GDP超過3萬億元。
這些省份經濟增速存在差異,其中前三季度經濟增速超過6%的省份有四川、浙江、安徽、山東、湖北、上海;前三季度經濟增速好于或達到全國平均水平(5.2%)的省份還有江蘇、河北;不及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有北京、廣東、福建、湖南、河南。
部分省份經濟增速較高,在于去年同期基數較低,比如四川、上海等。四川前三季度GDP為4.34萬億元,同比增長6.5%。今年以來,四川經濟增速整體在不斷走高,從一季度的3.8%,到上半年的5.5%,進而到前三季度的6.5%,背后原因在于去年三季度四川高溫干旱帶來的工業限電形成的低基數效應。
面對相對疲弱的外部需求,東部外貿大省首當其沖,不過部分省份憑借優勢產業,其出口形勢好于預期。廣東前三季度外貿進出口規模超6萬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略微下降0.1%。其中,出口規模超4萬億元,同比還增長了3.9%。江蘇前三季度進出口規模為3.83萬億元,同比下降6.5%。其中,出口下降5.4%。
全球電子信息產品需求雖在回暖,但今年整體需求偏弱,對廣東出口影響較大。另外,電子信息產業國內布局在優化,對不同省份影響不一。受這些因素影響,廣東前三季度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制造業僅增長1.0%。消費電子產業加快在內陸省份布局,這對河南、四川相關產業帶動明顯。前三季度,河南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產量分別增長553.4%、6.2%,四川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長8.7%。
部分省份出口形勢好于預期,比如安徽、浙江、山東等,“新三樣”對出口帶動明顯。浙江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3.7萬億元,同比增長5%;其中,出口實現2.71萬億元,出口規模居全國第二,同比增長4.4%,其中太陽能電池、電動汽車、鋰電池出口分別增長8.7%、47.6%和54.8%。
由于產業結構上的差異,各省份帶動前三季度經濟的主要力量存在差異,安徽、江蘇、山東等主要受工業經濟帶動,四川、浙江、湖北等服務業恢復較快。
安徽前三季度經濟增長6.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3%,該增速比全國高3.3個百分點。部分重點產業帶動明顯,前三季度安徽汽車業增長42.8%,光伏產業增長72.8%,這兩個行業貢獻了工業54%的增長。
山東前三季度經濟增長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1%。山東的工業經濟,則主要依靠石油、化工、通用設備、汽車等重點產業帶動,其中汽車產業增加值增長17.1%,化工產業增長13.6%。
今年作為疫情防控措施優化后的第一年,服務業在加快恢復,其中餐飲住宿、交通出行、會展等行業更是反彈明顯。
浙江前三季度經濟增長6.3%,其中服務業增加值增長7.3%,數字經濟帶動明顯。1-8月份浙江的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實現營收3748億元,同比增長22.3%,其中會展、旅行社相關業務分別增長1.2倍和1.1倍;數字經濟相關的營收規模要大得多,1-8月浙江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8365億元,同比增長8.0%。
各省份房地產市場調整幅度也有不同。前三季度上海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5.3%,浙江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7%,江蘇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3.4%,廣東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8.4%,四川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21.3%。
沖刺四季度并為2024年經濟開好頭
經濟大省前三季度表現整體平穩,但需求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仍需要穩增長政策加以呵護。10月24日,中央財政決定今年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1萬億元,重點用于災后恢復重建相關基建投資,推動四季度經濟加快恢復并致力于為2024年經濟開好頭的意味明顯。
比如,四川前三季度經濟增長6.5%,為全年6%左右的增長目標打下較好基礎。四川省統計局副局長曾俊林表示,三季度四川全省真抓實干,經濟實現了快速回升。但也要看到,快速回升背后也有上年低基數的“紅利”,主要指標的兩年平均增速仍然不高。四季度是沖刺全年目標的關鍵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需求不足、預期偏弱等問題仍然存在,疊加上年四季度高基數的影響,四川經濟穩增長的壓力仍然較大,實現全年預期目標仍然需要持續加力加勁。
曾俊林指出,四川當前經濟分化仍舊明顯。與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相關的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等行業保持兩位數增長,但農副食品加工、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等發展不及預期。大中型工業企業保持較快發展,但小微企業經營承壓增長乏力。要針對存在的問題短板,著力提振信心改善預期、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加強精準施策,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廣東年初確定2023年經濟增長目標為5%以上,四季度還需加把力。10月23日,廣東省政府召開全省第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會議指出要鼓足干勁、奮力沖刺,全力推進項目提速、發展提質,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廣東上述會議指出,要大力推動投資回升,著力提升投資有效性,抓實項目前期工作,抓緊成熟項目開工,選好選對一批打基礎、利長遠項目,積極撬動民間投資,推動形成更多投資增量。要加快促進消費復蘇,抓好各類促消費活動,積極擴大汽車、住房、家居、電子產品、文化旅游等消費,通過高質量供給創造和激發新的需求,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要鞏固外貿回穩向好勢頭,用好廣交會、進博會和“粵貿全球”等展會平臺,全力幫助企業搶訂單、拓市場,積極培育跨境電商、市場采購等新業態,進一步擴大“新三樣”出口。
江蘇2023年經濟增長目標為5%左右,前三季度已有較好基礎。10月19日,江蘇省委常委會會議暨省委財經委員會會議召開,會議指出,做好四季度工作,既決定今年收好官,又事關明年開好局起好步。要看到積極變化和新的亮點,又要看存在的問題和隱憂,確保全面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力爭取得更好結果。
江蘇上述會議指出,要堅持長短結合,多措并舉釋放內需潛力。一方面抓好當前,聚焦季度特點,著力打開消費新業態、新熱點、新群體的“增量空間”,推進更多項目年內竣工投產,加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另一方面謀劃長遠,著眼全局研究布局新的重大項目、重點平臺、重要政策,為下一步發展爭取更大主動。
浙江2023年經濟增長目標為5%以上,也已經有較好基礎。10月20日,浙江省三季度經濟社會形勢分析會指出,以更足干勁、更高標準、更實舉措拼搏四季度、奪取全年勝,以浙江的“穩”和“進”為全國大局多作貢獻。
浙江省委書記易煉紅表示,釋放重大項目潛能,積蓄產業升級勢能,激發民營經濟動能,做好迎峰度冬和能源保供穩價工作,全面完成年度目標。以三個“一號工程”為牽引,加快構建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突出抓好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著力引進一批標志性制造業外資項目。抓好充分就業,優化公共服務,促進居民增收,兜牢民生底線,全力辦好民生實事。(記者周瀟梟 北京報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