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第九批藥品集采官宣:覆蓋42個品種,市場影響幾何?

    目前,集中帶量采購已經進入常態化、制度化。近日,上海陽光醫藥采購網發布《全國藥品集中采購文件(GY-YD2023-2)》,將開展第九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工作。采購文件顯示,此次集采的開標時間為11月6日,開標地點在上海市奉賢區。 

    根據官方發布的文件,此次包括42個品種,其中近50%是注射劑型,包括阿立哌唑口服液體劑、阿托品注射劑、烏拉地爾注射劑型、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劑、阿昔洛韋注射劑型等多款注射劑。與今年8月發布的《關于開展第九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相關藥品信息填報工作的通知》中所涉及的44個品種相比,此次覆蓋的品種減少了右丙亞胺注射劑型和艾司洛爾注射劑型兩款藥品。

    談及第九批集采藥品的亮點,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第九批集采的一大特點在于注射劑數量占比較大,這也延續了第八批集采的趨勢。 

    “在集采常態化的趨勢下,化學藥、中成藥、生物藥等均有所覆蓋,對企業而言,這也意味著市場競爭格局會越來越嚴峻。在集采推動藥品降價的大方向上,也使得企業利潤大幅縮水,總利潤減少?!苯鸫毫种赋?,為此,企業如果要中標的話,在以價格競爭的同時,還需要關注成本價格比,價格低于成本太多并不可取。畢竟,如果出現低于成本價而導致藥品斷供的問題,也會使企業今后面臨的風險越來越大。

    第九批集采亮點何在?

    根據《全國藥品集中采購文件(GY-YD2023-2)》來看,第九批集采將繼續聚焦采購金額高、充分競爭、社會影響強烈的全品種,一半的品種為注射劑,覆蓋心腦血管系統藥物、全身用抗感染藥物、全身用激素類制劑等。 

    米內網數據顯示,2022年上述藥品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銷售額合計超過183億元。5款注射劑銷售額超過10億元,其中丙泊酚注射劑以超過36億元的銷售額領跑,卡泊芬凈注射劑銷售額超過23億元,吡拉西坦注射劑銷售額超過19億元。 

    從競爭格局上看,4款注射劑競爭最激烈,葡萄糖酸鈣注射劑、縮宮素注射劑、頭孢替安注射劑、特利加壓素注射劑過評企業均達10家及以上,且后續或還有企業拿到集采入場券;氟馬西尼注射劑、阿昔洛韋注射劑型符合條件企業數均有5家,競爭格局較好。從過評企業上看,倍特藥業、正大制藥、齊魯制藥、上海醫藥、華潤醫藥、石四藥、翰宇藥業、辰欣藥業、國藥集團、揚州中寶藥業等企業均有多款注射劑擬納入第九批集采。 

    在采購周期方面,各品種各地采購周期自中選結果執行之日起至 2027 年 12 月 31 日。 采購周期內采購協議每年一簽。續簽采購協議時,約定采購量原則上不少于各地該中選藥品上年約定采購量。采購周期內若提前完成當年約定采購量,超出部分中選企業仍應按中選價進行供應,直至采購周期屆滿。 

    “以往注射劑就比其他產品競爭激烈,因為其他產品的競爭基本是有院外市場的,而注射劑幾乎都是院內市場為主。如果不中標,互聯網、藥店等渠道布局很難,企業很大程度會丟失市場份額。所以注射劑市場競爭較為激烈。”金春林表示,企業要做好心理預期,如果選擇打價格戰,則需要考慮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不能一味壓低注射劑產品的價格,出現注射劑產品價格低于礦泉水,最終影響產品質量,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 

    如何應對集采常態化?

    根據國家醫保局此前發布的《關于做好2023年醫藥集中采購和價格管理工作的通知》,藥品集采覆蓋面將持續擴大,到2023年底,每個省份的國家和省級集采藥品數累計達到450種。其中省級集采藥品應達到130種,化學藥、中成藥、生物藥均應有所覆蓋。

    西南證券分析認為,自從2018年的4+7城市帶量采購開始后,目前帶量采購已經進行了8次,另外在2019年還有一次針對4+7集采品種的擴圍集采。第八批集采成功中標39個品種,174家企業的252個產品獲得擬中選資格,平均降價幅度56%,與此前52%-59%的平均降幅相近,最高降幅高達94%。 

    從品種類型上看,注射劑占比為歷次最高。從采購規則來看,第八批集采中選產品的執行期均到2025年12月31日,中選產品在非主供、非備供地區的掛網價不能高于中選價格的1.5倍或同品種最高中選價,部分產品備供企業數量增至兩家。

    談及集采的發展趨勢,畢馬威中國生命科學行業主管合伙人于子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集采經過多年發展和推進,目前已經進入常態化,規則更加完善,也更加透明,給企業準備和應對也提供了更清晰的指導和依據。企業應該在充分理解和研究規則的前提下,順勢而為,提交有效證據,根據產品特點和潛在挑戰,優化談判策略,并在準入執行上做好執行到位。在集采常態化的背景下,企業需要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關注政策變化。企業需要及時關注政策變化,包括集采和國談的規則和要求,以及相關政策對企業產品的影響;二是,加強自身能力。企業需要加強自身的研發能力和生產能力,推出更多的優質創新藥和特色仿制藥,以提高市場競爭力;三是,合理報價。在集采和國談中,企業報價需要合理。太高可能會被排除在外,太低則會影響企業的收益和發展;四是,重視品牌建設。品牌是企業的重要資產,企業需要加強自身的品牌建設;五是,加強與政府溝通:企業需要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了解政策走向和市場需求。

    致同咨詢生命科學與健康行業領導合伙人、致同咨詢融資與并購財務顧問服務合伙人董慧慧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今年落地的第八批集采的降價幅度達到史上第二大降幅,這說明第八批集采未能延續2022年第七批集采時的溫和降價幅度。

    “在第八批集采的基礎上,結合我們對目前宏觀形勢及醫藥行業的理解,我們認為未來的第九批集采和國談仍將延續高降價的趨勢,藥企在談判競價時將面臨更加進一步的挑戰。在集采和國談前,算好賬、控好本、‘仿創結合’逐步降低仿制藥占比,是我們目前建議的方向?!倍刍壅f道。

    (記者 季媛媛)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林紅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