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從“1”到“21”的擴圍!自貿試驗區十年這樣走過→

    今年是自貿試驗區建設十周年,2013年9月29日,中國第一個自貿試驗區在上海掛牌運行。十年間,全國先后分6批陸續設立21個自貿試驗區,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新高地、全面深化改革的排頭兵和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從今天起,央視新聞頻道將陸續推出系列報道《開放最前沿》,展現自貿試驗區設立十年來的最新變化。下面我們先去第一個自貿試驗區上??匆豢?。

    01

    自貿試驗區十年:從“1”到“21”的擴圍

    通過衛星圖,可以清晰感受自貿試驗區十年之間發生的巨大變化。

    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總面積只有28.78平方公里。之后,“試驗田”的范圍不斷擴展,陸家嘴金融片區、金橋開發片區、張江高科技片區和臨港新片區相繼納入,如今,上海自貿試驗區覆蓋面積約240平方公里。在最新設立的臨港新片區的衛星圖上可以看出,四年時間,滴水湖沿岸的空地如今已高樓林立,基礎設施配套齊全。

    就在上海自貿試驗區面積不斷擴大、產業不斷聚集、功能不斷增強的同時,其他20個自貿試驗區在全國陸續推出。

    2015年,(+3)廣東、天津、福建自貿試驗區設立。

    2017年,(+7)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自貿試驗區設立。

    2018年,(+1)海南自貿試驗區設立。

    2019年,(+6)山東、江蘇、廣西、河北、云南、黑龍江自貿試驗區設立。

    2020年,(+3)北京、湖南、安徽自貿試驗區設立。

    十年間,我國自貿試驗區的總面積從不到30平方公里發展到3.8萬平方公里左右,涉及51個城市和海南島全島。今年上半年,我國自貿試驗區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國土面積,實現了占全國18.4%的外商投資和18.6%的進出口總額,帶動全國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統籌沿海內陸沿邊的改革開放創新格局。

    02

    上海自貿試驗區:從“苗圃”到“森林”

    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于2013年9月,是我國設立的首個自貿試驗區。作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重要“試驗田”,上海自貿試驗區堅定不移服務國家對外開放戰略,在推進投資和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等方面大膽創新實踐,十年之間,上海自貿試驗區發生了哪些變化?我們跟隨記者去了解一下。

    03:44

    在上海自貿試驗區的張江高科技片區,每天都在上演著新的科技傳奇和創業故事。全球人才、科研項目、高新技術在這里蓬勃發展,創業企業、孵化器等在這里“開枝散葉”。

    自2013年9月以來,國家先后印發四輪方案,推出了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方案的1.0版、2.0版、3.0版以及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

    上海自貿試驗區由28.78平方公里擴展到240平方公里,一攬子開創性政策相繼推出,在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自由化、加大開放壓力測試等方面不斷破題探路。

    開放促進改革。十年來,上海自貿試驗區不僅推出了我國第一張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還創設了第一個自由貿易賬戶,實施了第一批“證照分離”改革,建成了全國第一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打造了首家外商獨資整車制造項目。數據顯示。國家層面復制推廣的302項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中,源自上海自貿試驗區首創或同步先行先試的,占比近一半。

    上海自貿試驗區2013年掛牌以來至2022年底,累計新設企業8.4萬戶,新設外資項目1.4萬個,實際使用外資586億美元。2022年,上海自貿試驗區實際使用外資和進出口總額都約占全國21個自貿試驗區總額的30%。

    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 趙義懷:我們聚焦投資管理、貿易監管、金融開放和事中事后監管等關鍵領域,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自貿試驗區建設要從“苗圃”變成“森林”,上海自貿試驗區充分發揮開放綜合優勢,一直站在我國擴大開放和制度創新的最前沿。

    03

    自貿試驗區:新高地引領構建高水平開放新格局

    不僅是上海,目前,我國21個自貿試驗區已經覆蓋了東西南北中等多個區域,一項項制度創新從自貿試驗區這個開放新高地復制到全國,促進我國構建起全方位、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接下來,我們再去海南看一看。

    在對標世界最高水平開放形態的海南自由貿易港,一系列更深層次、更大范圍的壓力測試正在進行?!凹庸ぴ鲋得怅P稅政策”讓這家企業進口貨值為455萬元的一批加工增值內銷大豆油,享受了免征關稅41萬元,不僅讓企業降低成本,也推動了各類要素自由便捷流動。

    海南澳斯卡國際糧油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慧:當初吸引我們來到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原因就是加工增值30%免關稅這個政策,從來以后到現在享受加工增值這個政策已經減免了2億多元的關稅,其中去年一年就有9000多萬元,實際上我們還享受了更多的自由貿易港的優惠政策,比如自用進口設備零關稅政策。

    以自由貿易為主線,加快建立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凹庸ぴ鲋得怅P稅政策”實施兩年多來,海南洋浦已有9家企業開展加工增值業務,加工增值內銷物品累計貨值31億元,免征關稅2.4億余元。這一政策已在海南擴大試點至海口綜合保稅區等多個區域。

    2013年以來,自貿試驗區版的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經過7次縮減,從2013年的190項減少到如今的27項,制造業條目已經歸零,服務業開放持續擴大。2021年,海南自由貿易港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出臺,在專業服務、交通服務、金融服務等領域作出了水平較高的開放安排,實現了跨境服務貿易管理模式的根本性改革。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 崔衛杰:自貿試驗區十年建設推出了一系列高水平開放舉措,助力自貿試驗區成為開放型經濟發展的主陣地和穩定器。

    04

    全國各自貿試驗區 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

    放眼全國,不僅是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越來越短,各自貿試驗區也在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

    廣東自貿試驗區不斷推進粵港澳職業資格互認;重慶和四川探索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的新模式,依托中歐班列和陸海新通道等樞紐建設,推動陸上國際貿易規則創新。今年7月,國務院出臺有關措施,聚焦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商務人員臨時入境、數字貿易、營商環境、風險防控等6個方面,率先在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北京等5個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開展先行先試。

    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王海山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