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科普日主題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助力科技自立自強”,為迎接全國科普日的到來,9月24日,青版財經小記者走進青島市氣象臺, 舉辦了以“防范氣象災害,提升自救能力”為主題的參觀研學活動,科普氣象知識,了解氣象監測。
小記者們合影留念
青島市氣象臺副臺長耿敏介紹氣象臺的情況
青島市氣象臺副臺長耿敏回答小記者的采訪問題
預報員王倩博士向小記者們介紹了什么是天氣預報:天氣預報就是應用大氣變化的規律,根據當前及近期的天氣形勢,對某一地未來一定時期內的天氣狀況進行預測。它是根據對衛星云圖和天氣圖的分析,結合有關氣象資料、地形和季節特點、群眾經驗等綜合研究后作出的。
天氣預報節目主持人張霞介紹如何錄制天氣預報
認真聽講的小記者們
介紹什么是“摳圖”技術
“您就是我在電視里看到過的天氣預報節目主持人啊!”剛一進氣象演播室,小記者們的驚呼聲響了起來。天氣預報節目主持人張霞介紹了錄制天氣預報的情況:“我們不能穿藍色的衣服,因為背景板是藍色的,如果我們穿藍色的衣服上鏡,電腦系統就會把藍色自動休掉,那我們就變成透明人了。”原來,電視天氣預報都是通過“摳像技術”完成的。在播報天氣時,主持人背后沒有天氣圖,只能憑借自己的經驗比劃手勢,結合摳圖技術,看著文字提示器來告訴大家這個片區的天氣狀況。
預報員王倩博士向小記者們介紹了氣象預報的過程
介紹青島的氣候特點
認真聽講的小記者們
介紹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
介紹天氣預報的復雜性
介紹下雨的過程
“天氣預報是一門系統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數據,首先采用高空探測、地面監測、氣象衛星、海上浮標站、自動氣象站等多種多樣的探測手段來獲取大氣中的各種信息,然后通過計算機計算出的數據判斷氣壓、云層、洋流、降雨、風力等一系列天氣變化趨勢?!痹诙堑念A報會商室,預報員王倩博士向小記者們介紹了氣象預報的過程。
青島的天氣特點
同時王倩博士也介紹了青島的天氣特點:春季氣溫的回升緩慢,夏季多雨濕熱無酷暑,秋季天高云淡天氣爽,冬季風大濕冷無嚴寒,“春遲、夏涼、秋爽、冬長”是青島沿海地區顯著的季節變化特點。小記者們紛紛表示:這是一次非常難忘的研學活動,我們會將活動中的趣事與朋友分享,讓伙伴們一起了解氣象知識。
和山東氣象臺連線進行天氣會商
小記者采訪青島市氣象臺副臺長耿敏(左二)
最后,小記者們還采訪了青島市氣象臺副臺長耿敏,提出了許多關于氣象知識的問題,耿敏耐心地回答了小記者們的提問。通過此次參觀研學,小記者們不僅普及了氣象科普知識,也激發了他們學習科學、熱愛科學的熱情。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姜偉麗 盛軍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