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氣象局、市農業農村局和市海洋發展局近日聯合印發《青島市氣象為農服務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進一步推動青島氣象為農服務高質量發展,助力青島打造農業強市。
《方案》明確到2025年,氣象為農服務供給能力和精細化水平顯著提高,糧食生產全鏈條氣象服務基本實現數字化,特色農業產業氣象服務凸顯成效,現代農業氣象科技創新和業務服務體系以及農業氣象災害風險預警體系更加完善,氣象、農業農村、海洋發展部門合作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農業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更加牢固,實現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直通式氣象服務覆蓋率達到90%以上,氣象服務糧食安全、大食物觀安全、特色農產品生產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方案》結合本地需求,突出青島特色,聚焦糧食安全保障、特色產業增效、智慧氣象賦能、科技創新引領四大行動,明確10項具體任務。主要圍繞青島市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發展需求,優化農業氣象觀測站網布局,做好農業生產全鏈條氣象保障;聯合加強農作物生育進程、重要農事活動、作物苗情長勢等信息共享,做好農業防災減災氣象服務;充分融合利用“氣象+農業”大數據,聯合建立氣象觀測、農業環境、作物狀況等基礎數據庫,提升農業氣象時空精細化預報能力;針對大沽河流域重點區域、黃島煙葉種植區等經濟作物重點產區,開展常態化生態修復型立體式人工增雨(雪)作業。圍繞青島農業、漁業、畜牧業等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需求,重點建立健全嶗山茶葉、黃島藍莓、城陽紅杏、膠州大白菜、大澤山葡萄、萊西梨樹、即墨刺參等氣象服務技術和指標體系;在黃島、即墨等地重點海產養殖基地、國家級海洋牧場生產區域等,聯合建立2~3處海洋漁業氣象觀測站;持續研發分區式海洋氣象預報預警業務產品,探索建立精細化海洋漁業氣象監測預警服務體系。依托氣象和農業大數據,融合共建“農業+氣象”智慧農業氣象服務平臺,加強農情調度信息的共享互通;依托青島市農業技術集成示范基地,在全市共同建設10個智慧農業氣象服務示范基地。聯合開展農田小氣候、作物長勢和土壤水分等農業氣象觀測數據與地面基本觀測數據融合與應用技術研究,發展時空尺度精細化的小麥、玉米生長發育等級指標確定及其應用技術。根據服務需求和能力,因地制宜開展茶葉、藍莓、果樹、海參等特色農產品天氣指數保險試點服務。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封滿樓 通訊員 林澤磊 劉歡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