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面源污染是指農業生產過程中由于化肥、農藥、地膜等農業投入品不合理使用,以及畜禽養殖廢棄物、農作物秸稈等處理不及時或不當,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害,做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是實現鄉村生態振興的重要內容。
全環節入手,治理農業面源污染
青島是農業大市,全市每年糧食播種面積720萬畝,經濟作物280萬畝,果茶面積大約是55萬畝。目前,生豬存欄180萬頭、牛存欄15萬頭、家禽存欄大約4500萬只。種養業的生產發展,必然會對生態環境產生一定程度的污染,對此我們高度重視,從產前、產中、產后三個環節入手,全程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產前抓投入品使用,實現農業面源污染源頭減量。推廣水肥一體化、測土配方施肥,綠色防控、統防統治等減量增效新技術,全市化肥農藥年使用量連續8年保持“負增長”。
產中抓清潔化生產,實現農業面源污染過程控制。建設具有清點、承重、包裝、貯存、轉運、無害化處理等功能完善的農業廢棄物回收中心、站點,覆蓋全市所有涉農鎮街、村居。全市廢舊農膜回收率達到93%,回收處置農藥包裝廢棄物占可回收量95%以上。
產后抓加工利用,實現農業面源污染末端處理。推廣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等農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新技術,全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6%,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
加大新技術新品種推廣工作力度
調查分析,加大農業面源污染監測工作力度。開展化肥農藥、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等農業面源污染物對空氣、水體、土壤污染情況的監測分析,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農業面源污染對環境影響的成因、類型、程度及各項數據。
科技支撐,加大新技術新品種推廣工作力度。圍繞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廣種養循環等綠色低碳生態技術,推廣使用標準地膜、生物農藥等生態產品,2023年集成示范推廣六種農業有機廢棄物綠色低碳綜合利用模式。
培育典型,加大示范項目建設工作力度。加快國家級、省級等各類落戶我市的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示范項目建設,輻射帶動全市工作全面發展。
強化監督,加大問題整改工作力度。結合對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的涉農問題整改,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專項整治行動,在問題整改中提升全市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水平。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于倢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