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下午,作為2023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板塊之一,以“塑造海洋品牌 引領藍色消費”為主題的2023海洋品牌與產業賦能論壇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來自海洋經濟、海洋品牌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海洋企業齊聚一堂,圍繞品牌引領推動我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題進行研討、建言獻策。
此次論壇的舉辦是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加快推進建設海洋強國重大戰略部署,進一步推進《質量建設強國綱要》實施,踐行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體現。通過論壇的成功舉辦,建立了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對話窗口,打造了海洋品牌建設交流的平臺,大大加強專家、企業、平臺之間的合作。
啟動儀式
論壇上,《中國品牌》雜志社·海洋產業品牌研究中心啟動建立。依托研究中心的建立,聚集海洋經濟、海洋品牌優質創新要素資源,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海洋產業品牌創建與產業創新發展,積極服務海洋品牌國際化戰略,打造以青島為核心、輻射沿海城市的海洋品牌示范樣板,為海洋品牌發展提供中國智慧、中國力量、中國方案?!吨袊放啤冯s志社總編輯、中國品牌研究院執行院長宛楓就研究中心籌建及工作開展情況作了介紹。
論壇上,《品牌賦能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洋品牌戰略實踐》發布。研究報告由谷倉新國貨研究院、北京藍海智庫共同發布,以區域品牌建設為重點,戰略性、系統性地分析了打造海洋品牌集群、增強品牌影響力的路徑。谷倉新國貨研究院膠東分院院長劉在濤介紹了以政府、企業相向而行、和合共生的雙輪驅動機制,引領新區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海洋品牌是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象征,青島西海岸新區擁有16處國家級海洋牧場,獲批首個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首批國家級漁港經濟區,全國首個國家級刺參良種場。青島西海岸新區重視海洋品牌的培育工作,2022年發布全省首個海洋漁業區域公用品牌“靈瑯八鮮”,今年年初“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揭牌,這里是海洋品牌發展的一片“沃土”,也是海洋品牌發展的一片“藍?!薄?/p>
論壇上,來自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中國漁業協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十幾位國內外專家學者進行了精彩的主題演講。
國際標準化組織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顧問組主席、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劉平均指出,海洋經濟將成為繼土地經濟、山川經濟之后的巨大產業經濟,將成為全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命脈。同時對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打造海洋產業品牌提出三點建議:海洋養殖產業要建立環保標準體系,確保大海的清潔、無污染;建立海洋交通運輸的動力標準規范,防止化學物質動力的危害;海水轉化氫能源工程,要確保大海生物環境安全,做到可持續發展。
中國漁業協會會長趙興武在演講中提出,要加強海洋牧場建設,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糧倉。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養護近海,開發深海,走向遠海,持續發展,保障供給。
北京大學教授、著名品牌專家王齊國在《中國式現代化海洋品牌創新與強國路徑》中提出,我們對海洋的認知有多高,我們的海洋事業就會有多大。深刻認知海洋,善待海洋,將海洋視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海洋才會回饋人類。
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范紅提出,要加強保護中國海洋文化遺產,發展海洋文旅產業,打造多樣化的海洋文旅品牌。做好“中國海洋文化國際傳播”的頂層設計,科學專業建設好中國海洋國際形象。建設中國海洋的國際傳播矩陣,提升中國海洋文化話語體系的國際影響力。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自貿區港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張國慶就我國海洋經濟的發展與前景作出展望:海洋經濟將持續向高質量發展,海洋經濟將有規?;嵘?,海洋經濟將往綠色化、國際化方向努力。
來自新加坡的瑞士私人銀行新加坡分行高級董事總經理潘建锜闡述了“藍色金融”的概念對青島海洋經濟的品牌助力。
東方文化與城市發展研究所特約研究員高明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給了中國漁業一個巨大的機遇,就是用產業轉移去調整我們的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用漁業漁村的轉型去提升國民的營養水平,實現我們的價值鏈。
盒馬(中國)有限公司公共事務總監王偉表示,未來盒馬鮮生愿與各方一起努力合作共贏,共同繁榮數字海洋產業的新生態,不斷加強海洋產業與科技融合,加快構建海洋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升海洋產業勞動生產率與競爭力,助力中國式海洋產業藍色消費高質量發展。
海洋是青島的突出優勢和鮮明特色,品牌是青島的深厚底蘊和核心戰略。通過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將激活海洋經濟效能,為青島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范鎮 通訊員 王雪 張棟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