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5月28日,“青島發展20人論壇2023·(春季)”會議上,青島市城市經濟學會會長雷仲敏教授、青島科技大學氣候變遷與能源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李長勝、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常務理事陳維民、青島市科學技術信息研究院研究員于升峰、稷量產業創新研究院院長徐蘇濤等專家為青島市全面重構產業崛起新賽道、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優品培育、建設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濟青都市連綿帶、產業創新發展以及夜經濟發展獻上了錦囊妙計。
論壇現場
重構與崛起 產業賽道的存轉優
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及生產要素的爭奪呈現出由傳統的“土地-資源-資本”型向“知識-技術-人才-數據”型態勢,第四產業正在快速崛起。雷仲敏在《轉型跨越,創新迭代,全面重構青島產業崛起的新賽道》的報告中提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產業賽道競爭的邏輯重構,目前大數據已成為國家、城市和企業之間全新的競爭領域,催生了新產業、創造出新業態、誕生了新商業模式?!?/p>
“我國制造業的發展范式已經變革,底層邏輯正處于重構的周期?!崩铋L勝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范式和邏輯重構與青島思考》的報告中也提到:在產業層面,制造業在發展動力方面,從利用國際技術溢出的外部帶動向自主創新的內生驅動轉變。在生產模式方面,從傳統生產方式向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方向轉變在組織關系方面,從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的生產關系向各類主體網絡化協同配合轉變在支撐要素方面,從以初級生產要素投入為主向依托高層次生產要素為主轉變。在發展動力方面,從利用國際技術溢出的外部帶動向自主創新的內生驅動轉變。
據青島市“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全市制造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9%左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力爭達到6%。
值得注意的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單位賽迪研究院賽迪顧問發布《先進制造業百強市》(2021)、(2022)榜單中,青島市自2021年重回前十后,2022年保持了全國排名第七的增速。
不難看出,自2019年發起“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以來,青島市在高端制造業與人工智能融合共生,打造現代產業體系,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5G等新興產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上已經實現了階段性突破。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年。也意味著在錯過多個躍遷的風口后,青島市夯實了制造業是立市之本、強市之基的基礎戰略。
但是,在新的發展要求面前,新興產業布局總處于跟跑狀態。對原創新技術創新關注不夠,產業迭代內生動力不足長期定位于先進制造業生產基地。被鎖定在產業價值鏈低端,青島優質企業不足?!按笃髽I小巨人”、大塊頭民營企業稀缺等問題仍然是擋在青島市產業存量向優質增量迭進面前的“窗戶紙”。
對此,雷仲敏特別指出,眼下“城市產業賽道的競爭更加依托網絡空間的接口、平臺、流量、信息、數據??杉壅先騽撔沦Y源的大尺度空間創新載體和特色創新平臺是重構城市產業賽道競爭的關鍵?!?/p>
雷仲敏建議:青島市應從戰略上“構建以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為先導,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為支撐的“兩點一面”現代產業體系。同時,借助豐富的產業應用場景大數據資源,導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系統,創新傳統產業生產、運營、服務模式,構建大數據場景下的傳統產業創新平臺和數據服務系統。第三,以紅島智慧島為主體,流亭未來之城和膠東臨空經濟區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紅島大科學城?!?/p>
李長勝也表示:應“提升新興產業策源和引領能力,有步驟、有重點推進集成電路、新型顯示、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智能制造裝備等新興產業發展。改變傳統產業思維,推進制造業向高精端投入品邁進;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大力培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和領航企業。加快構建能夠點上突破、鏈上協同、面上提升的產業鏈政策體系?!?/p>
優勢與挑戰 城市圖景與新視角
2023年1月,山東省省長周乃翔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為有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啟動濟青發展軸帶三年行動。為青島市高質量發展樹立了頂層設計的依據。
圖片來源:青島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在山東,濟青都市連綿帶已經具備了城市群的特征和可能?!标惥S民在與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馬學廣聯合發布的《山東城市群發展戰略的新視角:濟青都市連綿帶》的報告中指出:“從帶動能力看:濟青都市連綿帶為省會經濟圈、膠東經濟圈雙中心帶動,相比較杭州都市圈等均為單中心而言,獨具優勢。從城鎮體系看:省會經濟圈和杭州都市圈大中小城市分布均勻,鄉鎮富集,能夠形成很好的圈層效應;同時,濟青都市連綿帶擁有較多的中等城市,具有較強的成長性。從全域面積、人口集聚和經濟規??矗夯痉铣鞘腥旱呐嘤龡l件。從城市群的空間效率看:濟青都市連綿帶具有較高的空間效率,集聚輻射效應比較明顯?!?/p>
圖片來源:青島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建議對標國際,打造海洋灣區創新型城市?!庇谏逶凇秶H化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思考》的發言中提出:借鑒“世界著名創新型灣區城市:舊金山灣、紐約灣、東京灣、粵港澳大灣區等的發展特征、發展環境、發展模式,為青島制定新的發展路徑?!?/p>
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宜居宜業宜游高品質灣區城市、現代化治理樣板城市。2022年4月,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了建設“六個城市”的全景發展圖。
2022年11月《山東加快推進新時代科技強省建設的意見》指出:“加快建設山東半島創新型城市群,支持濟南市建設高水平引領型國家創新型城市。青島市建設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標桿?!?/p>
截至2022年底,24個GDP萬億城市的黨代會報告和十四五規劃,都明確提出加強創新型城市建設的目標。
以城市群建設為基底,以創新和科技為引領?!按蚱瓶啤a、城、港、人功能不適配、模式不迭代的瓶頸?!毙焯K濤在《青島現代產業發育的戰略考量與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抉擇》的大會報告中指出:“青島需要在中國式現代化條件下,圍繞時代變革、國際分工與國家大局,促進城市形態、發展能級、產業結構與發展動能的協同演進與系統提升?!?/p>
港口城市一般借助港口功能提升產業功能,承接國際產業梯度轉移發展臨港產業,積極發展貨物貿易、價值鏈貿易或轉口貿易;再從以制造為主的臨港產業走向港航服務業為主導的港口經濟,在現代服務業帶動下提升城市功能;一旦港、產、城能協同發展與量級、城市能級提升,借助全球價值鏈躍升帶動科技功能或創新功能提升,最終圍繞人的發展實現科產城港融合。
對于科產城港融合,徐蘇濤提到:“科產城港不適配是制約青島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在國內主要港口城市的港、城、產、科關系中,第一類以上海、深圳為代表,港口屬性、城市屬性、產業功能與創新功能協同提升;第二類以天津、青島為代表,都市功能發展明顯快于港口功能、產業功能和創新能力;第三類以寧波、廈門為代表,具有較強的港口屬性,需要通過“科產城港”融合來打破平衡?!?/p>
提質與躍遷 發展向高質量發展
在會議上,圍繞著城市實體經濟提質戰略。青島市生產力學會品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蓋彥,青島市城鄉規劃協會會長宋軍、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師孔祥榮還分別發布了《青島優品培育與城市高質量發展》、《青島夜經濟發展研究》的報告。
蓋彥在報告中提出:“應力爭通過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城市公共品牌,提高青島產品和服務的美譽度和競爭力?!?/p>
孔祥榮則在報告中指出,青島夜經濟提質增速的關鍵在于強化頂層規劃。“編制全市夜間經濟發展總體規劃,打造經濟聚集區,培育夜經濟消費中心,強化社區級夜經濟服務圈,全市形成“集聚區—消費中心—生活圈”的夜間經濟格局?!?/p>
6月2日,青島市發布《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暨2023年“穩中向好、進中提質”政策清單(第三批)》提出了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支撐、做優做強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經濟、政策保障等8個方面,共21項工作措施、32項支持政策。所提到的核心目標與本次會議相應相合。
而如何圍繞科創功能、開放功能、產業功能、城市功能、生態功能以及治理功能;以新的產業結構、空間結構、創新結構、貿易結構、能源結構、治理結構,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外需依賴走向創新驅動、數字驅動、綠色驅動帶動城市發展提質增優,是本次會議核心話題。
以創新的姿態,解決好城市定位、產業重構、品牌戰略等問題,走向都市運營,走向數智時代,走向國際都市。切實推動青島市實現由發展到高質量發展躍遷,是與會專家們的共同愿望。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趙彭 周潤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