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青島市應急管理局獲悉,為深入貫徹落實青島市“深化作風能力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要求,全面提升行政審批“精致化”管理服務水平,根據《青島市應急管理局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意見》,以打造“辦事不求人”政務服務環境,樹立“店小二”形象為核心,制定九條行政審批便民服務措施。
一、“秒批+承諾制”擴能增效。在前期實施范圍的基礎上,對無需進行現場核查和法定公示的事項均實施“秒批”服務;將非煤礦山地質勘探單位、采掘施工企業和石油天然氣技術服務企業安全生產許可延期事項、評價機構資質認證中的專職技術負責人變更事項及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證中的授權簽字人變更事項納入“承諾制”事項。
二、審批時限再壓縮。對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建設項目(除構成重大危險源外)實行簡易程序,將安全條件審查和設施設計審查合并,同時受理、同時審查、同時許可;將“承諾制”事項涉及的現場審核環節與日常監管檢查合并,于許可后實施。兩項措施分別壓縮審批時限20個工作日。
三、安全風險靶向審核。引入化工過程全生命周期本質安全管理的四類企業本質安全技術(IST)檢查表,在危險化學品生產許可審查時,同步對本質安全策略(最小化、替代、減緩、簡化)進行檢查,提前介入,靶向施策,推動企業向本質安全型發展。
四、“三零e辦”無感智辦。整合各項便民服務措施,通過流程再造和系統改造,全面完成涉企行政審批事項全流程數字化審批服務場景建設,由“網上可辦”轉變為“全程網辦”,實現申請材料“秒收”、電子證照“秒發”、審查環節智能化的無感智慧審批,打造“辦事不求人”的營商環境。
五、開門納諫、敲門問需。堅持要素跟著企業需求走,進一步深化重點項目嵌入式服務,主動上門找需求、送服務。實施“訂單式企業服務直通車制度”,企業下“訂單”,服務送“上門”,以項目推進速度檢驗營商環境成效。
六、24小時服務“不打烊”。強化細化告知提醒、服務指導,提前三個月向企業發送許可證延期提示。持續開展周末節假日預約服務、午間晚間延時服務等便民服務,24小時通訊暢通保持在線,確保“早晚彈性辦”“午間不斷檔”,做到“全天候服務”常態化,樹立“店小二”形象。
七、群眾訴求不得說“不”?!捌髽I吹哨,我們報到”,嚴格執行首問負責制,有求必應,有問必答,不得說不。能辦的告知資料、程序、路徑等信息,貼身服務靠上辦;不屬我局權限的幫助與職能部門對接,引導服務幫著辦;不符合要求的一次性說明原因,耐心做好政策解釋,確保服務對象訴求有人管、有人辦、能辦成,確實不能辦的有答復。
八、AI賦能電子證照“同認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AI)自動提取關鍵信息、自動錄入模板、加蓋電子簽章,形成電子文書、電子證照和電子檔案,且隨業務辦理同步生成、隨業務信息變更同步更新和廢止、與紙質證照同步發放,享有同等法律效力,互通互認。
九、零距離接受“陽光監督”。向社會公開市應急管理局審批、紀委、信訪等部門和區市應急系統行政審批相關處(科)室負責人工作電話,通暢咨詢、投訴和舉報路徑,引導社會公眾行使參謀咨詢、橋梁紐帶、輿論引導等職責,讓審批行為“曝曬日光浴”,以更開放的姿態主動接受監督、自覺支持監督。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趙震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