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正裹挾著新一輪產業熱潮而來,如何抓住機遇,贏得通往新世界的“船票”?短短一天,北上深接續發布關于支持人工智能產業政策文件。
5月31日,中共深圳市委辦公廳、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深圳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應用行動方案(2023-2024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缎袆臃桨浮窂膹娀悄芩懔汗┙o、增強關鍵核心技術與產品創新能力、提升產業集聚水平、打造全域全時場景應用、強化數據和人才要素供給、保障措施六個方面,提出十八項具體舉措。
就在深圳發布政策的前一天,上海市和北京市率先發布了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的相關政策。上海明確表示支持民營企業廣泛參與數據、算力等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北京則劍指推動國產人工智能芯片實現突破;深圳則將推進“千行百業+AI”孵化高度智能化的生產機器人。三個國內一線城市同步發力,通過政策紅利搶占人工智能的發展高地。
立法+政策“雙管齊下”
去年以來,ChatGPT以其超高的交互水平、通用性等特征讓世界為之驚嘆,人工智能正在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
4月28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重視通用人工智能發展,營造創新生態,重視防范風險”。
作為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深圳期望通過政策引領,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和全方位各領域高水平應用。
事實上,深圳在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上早有布局。去年9月,深圳發布《深圳經濟特區人工智能產業促進條例》,成為我國首部人工智能產業專項立法。
“除了政府的推動和投入外,深圳市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優勢還包括良好的研發基礎、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和生態鏈以及數量眾多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這三項要素能夠有力地支撐政府相關規劃和推進措施的實際落地,并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環,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的持續迭代升級?!北本煼洞髮W法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沈括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此次《行動方案》涵蓋了強化智能算力集群供給、增強關鍵核心技術與產品創新能力、提升產業集聚水平、打造全域全時場景應用、強化數據和人才要素供給、保障措施六個方面,提出了十八項具體舉措。
在核心技術和產品創新上,《行動方案》重點支持通用大模型和智能機器人的研發和應用,鼓勵大模型插件及相關軟硬件研發,以及在垂直行業領域的布局。
通用大模型的背后意味著海量的算力。隨著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在由通用算力、智能算力和超算算力構成的算力總體格局中,智能算力的占比將大幅提高?!缎袆臃桨浮诽岢鼋ㄔO城市級智能算力統籌調度平臺,實現“算力一網化、統籌一體化、調度一站式”;同時加快啟動建設鵬城云腦Ⅲ項目和“智能算力網絡關鍵技術體系研究及驗證項目,集聚各類智能算力資源,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智能算力樞紐”;此外,支持建設企業級智能算力平臺,打造多層次智能算力集群。
人工智能還依賴數據要素作為訓練原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數字經濟與法律創新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欣此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的大模型對比國外,除了算法、模型之外,用以訓練的數據語料庫差別非常大。
《行動方案》明確提及了加強數據關鍵要素供給,制定公共數據開放計劃,搭建全市公共數據開放運營平臺,建立多模態公共數據集;同時,研究數據要素市場培育政策措施,做大深圳數據交易所規模,打造一批企業數據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人工智能技術的落地應用,《行動方案》提出開放政府和行業兩大場景,一方面搭建場景開放供需對接平臺,另一方面大力推動公共服務、城市治理以及千行百業的人工智能場景應用。
另外,在資金保障上,《行動方案》提出統籌整合基金資源,形成規模1000億元的人工智能基金群。
一線城市率先發力
深圳并非唯一釋放利好助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城市。相反,國內大模型搶灘,“千模大戰”正酣,已有多個一線城市率先發力出臺政策,搶占人工智能高地。
去年9月,上海發布《上海市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條例》,提出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圍繞基本要素與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應用賦能、產業治理與安全等作出規定。
5月30日,《上海市加大力度支持民間投資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發布,其中提到,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專項等引導作用,支持民營企業廣泛參與數據、算力等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
同日,北京市發布兩項重磅政策,更聚焦于通用人工智能,分別是《北京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和《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
北京《實施方案》提出“核心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持續保持10%以上增長,輻射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等具體工作目標,并從突破關鍵技術、夯實底層基礎、構建產業方陣、推動場景建設、構建創新生態五大方向,提出16項重點任務?!度舾纱胧穭t圍繞算力、數據、模型、場景和監管五方面提出了21條具體措施。
對比來看,深圳的《行動方案》與北京和上海的類似文件相似。但艾媒咨詢CEO張毅注意到,深圳在此次文件中強調了人才培養與引進、產學研合作、智能制造、數字政府等方面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應的發展舉措,這些重點聚焦的方向體現出深圳市在發展人工智能領域的獨特視角。
“文件中‘打造人才培育和吸引高地’與‘應用場景’的舉措最為值得期待,因為想要培育出一批高素質、高專業技能的人才,是實現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應用的根本?!睆堃阏f。
此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行動方案》在附件中詳細列出了“城市+AI”應用場景清單(第一批)。在城市治理、公共服務、智慧醫療、智能制造之外,低空經濟被單獨列出,提到“加快推進低空智能融合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推動低空經濟產業創新發展”。這也是其他地方文件中所未提及的。
張毅認為,深圳一直是低空經濟的領軍城市之一?!缎袆臃桨浮反伺e將為低空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吳沈括則認為《行動方案》的特色在于其對算力集群的強調,重視從大灣區、城市到企業算力平臺的建設,這與深圳前期進行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很大關系,這項舉措有利于發揮深圳的算力優勢。
“這給我們的啟示是,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各個城市可以有自身的著力點和側重點,由此形成自身特有的差異化發展道路?!眳巧蚶ㄕf。
強調包容審慎監管
一邊是快馬加鞭地催動產業前行,一邊是警惕“潘多拉魔盒”的開啟。人工智能的發展伴隨著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科技倫理等一系列問題,不能信馬由韁。
如何統籌發展與安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在各地關于促進人工智能發展的文件中,治理始終是無法繞開的話題。例如,深圳《行動方案》與北京《若干措施》就均體現出“包容審慎”的監管思路,為人工智能新技術、新業態留下發展空間的同時,牢牢把控風險。
深圳《行動方案》指出,加強安全監管,“建立健全公開透明的人工智能監管體系,依法依規、包容審慎開展監管,圍繞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科技倫理、就業促進等領域建立風險防范和應對機制,防范和打擊違法行為,引導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和組織健康發展?!?/p>
北京《若干措施》則提到,探索營造包容審慎的監管環境。持續推動監管政策和監管流程創新,推動實行包容審慎監管試點。建立常態化服務和指導機制,加強網絡服務安全防護和個人數據保護,持續加強科技倫理治理。
南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特約研究員陳兵教授認為,“包容”不等于“放任”,“審慎”則是為了更好地“管住”,在觸及法治底線和監管紅線的問題上必須嚴格依法監管?!鞍輰徤鳌北O管能夠使人工智能產業達到效率與安全的動態平衡,對當前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至關重要。
在張欣看來,創新監管需要關注幾個方面。一是監管的基礎設施,在智慧型監管工具設定后如何去具體落地。二是監管生態,如何設立相應規則,為企業提供制度激勵,促進行業自律,重視科技倫理。三是“軟法”和“硬法”的有效協同,面對通用人工智能,僅依靠法律的效果比較有限,還需要制定相應的技術標準、倫理規范等。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李冬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