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創新,是提升實體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經之路。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此外,《報告》特別強調,要促進平臺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發揮其帶動就業創業、拓展消費市場、創新生產模式等作用。
這即是要求以平臺之力推動創業創新進程,為廣大創業企業賦能加速。作為服務中小企業創業創新的新型科創服務平臺,海創匯自創立至今便通過搭建開放的大企業創業創新平臺,圍繞科技創新,為生態各方提供創業創新的相關服務及產品,并逐步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生態。
成果端:科技孵化
科技創新是一個從技術研發到市場落地的全流程工作,而為創業創新賦能,同樣也是一個全流程的過程。在這一點上,海創匯以“科技孵化”為核心發力點,通過成果轉化、產業創新、技術引入等方式,為科研成果提供市場轉化服務。
具體而言,科技孵化就是以高校為技術策源地,以產業龍頭研發為產品化主體,實現“技術—產品—產業”的高效、高成功率成果轉化。
在科技孵化過程中,海創匯前端鏈接技術策源地,后端鏈接產業龍頭企業。其一方面挖掘高校、科研機構及海外資源的優質技術,另一方面為這些技術成果提供加速器、VC等孵化服務,并深度對接產業資源,完成科研成果的市場轉化。
以高校端為例,海創匯累計為華中科技大學舉辦創業紅娘路演活動80期,共吸引480多個項目參與;此外,海創匯又深度挖掘西安交通大學65個創業項目,并成功與其中29個項目開展孵化合作,目前已有19個項目進入孵化轉化階段。
作為華中科技大學博導創業的科技項目,華引芯便是海創匯科技孵化的受益者之一。在創業初期,華引芯由于缺少足夠多的產業場景應用,始終未能融入大企業的產業鏈中。基于此,海創匯開放了海爾集團的產業資源,通過資源協調、產業對接等方式,最終將華引芯順利引入海爾生物醫療、海爾卡奧斯等多個產業平臺。在海創匯的賦能下,華引芯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準IDM的光源廠商,不僅完成了高端光源芯片的設計、封測以及模組的國產化,打破進口壟斷,更成為湖北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企業端:科創服務
科技孵化是海創匯促進成果轉化、提升企業創新力的重要實踐。但需要看到的是,助力創業創新絕非只是科研端的事情,對于企業自身而言,如何獲得更“充沛”的賦能亦是顯得極為必要。
在這一方面,海創匯踐行著“科創服務”的賦能路徑,其以數字化平臺為基礎,為中小企業提供知識產權、項目申報、資質認證服務,打造競爭壁壘,實現行業高占位。
在科創服務過程中,海創匯圍繞著“專精特新”企業打造了青島專精特新大數據平臺,成為“專精特新”小巨人唯一創業類公共示范服務平臺;其又與福州市聯合,打造福州知識產權平臺,引領當地知識產權、政策申報服務生態;更打造了企業認證服務平臺,覆蓋細分行業20+,服務省市地區32個,服務企業30000+。
事實上,科創服務的推進,即是海創匯實現創業企業發展所需與產業場景、資金、科技的鏈接,其在加速創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持續提升著企業自身的行業競爭力。以專注于建筑設計AI服務品覽科技為例,在進入海創匯平臺后,通過平臺賦能,品覽科技迅速與中國金茂達成戰略合作,不僅讓自身建筑設計AI產品“筑繪通”尋得了市場,更讓品覽AI智能繪圖、設計優化等數字智能化服務得到全面的場景應用。在海創匯的賦能下,品覽科技深度嵌入到了產業協同生態之中,融入供應鏈和市場的雙循環。
平臺端:新基建、新生態
科技孵化與科創服務讓海創匯持續為創業企業提供賦能動力,而值得思考的是,究竟是什么樣的內在基因,才讓海創匯具備這些科技賦能的能力?
這個答案便在于兩個“新”,一是新基建,二是新生態。
海創匯基因中的新基建,即是一種土壤的塑造,其通過數字化、專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的產業鏈條的搭建,為創業企業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務。以數字化為例,海創匯自主研發了即刻路演智能測評工具,為企業提供商業計劃書智能評測、專精特新企業智能評測分析等服務;而在專業化方面,海創匯針對創業公司人力有限、職能部門不足等痛點,推出了近200項專業服務,并搭配行業頂級服務團隊為企業賦能;而標準化和品牌化則聚焦企業的創新及成長需求,為創業企業提供標準化全流程創新服務及攸關方資源整合。
對于新生態,海創匯便在強調開放與融合的重要性。一來開放自身的創業平臺,讓全球一流資源進入海創匯生態圈,共同為創業企業賦能;二來則通過各生態方的交互共融,讓生態圈內的企業逐漸裂變出更多的賽道,創造新的服務能力。
海創匯發起成立的工業互聯網加速營是典型代表。該加速營以“雙向賦能、協同創新”為模式,一方面開放大企業創新場景和產業生態,整合大企業核心優勢資源為中小微創企加速賦能,幫助中小企業實踐新商業模式;另一方面將創業企業技術創新融入大企業,驅動大企業創新與轉型,助力大企業開啟“第二增長曲線”,最終實現雙方的生態共建、共贏進化。
肥沃的創業土壤,開放的生態平臺,強化著海創匯的賦能實力,也豐富著整個創業生態圈的“物種體系”。在這個過程中,既賦能他人,又強化自己,這或許便是創業創新的智慧,永無止境,共同成長,而海創匯的探索,便是一次平臺與企業關于創業創新的“雙向奔赴”。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尹為鑒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