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島地鐵集團獲悉,備受市民關注的地鐵4號線將于26日上午11時開通。據了解,地鐵4號線被稱作是一條“金腰帶”,7座換乘站將地鐵“連成網”。4號線開通后,與既有1、2、3、11號線7座車站換乘,青島地鐵線網換乘站由7座增至14座,數量增加一倍,對推動我市軌道交通主干網絡成型具有重要意義。
4號線列車
一條貫穿島城東西的“大動脈”
據了解,青島地鐵4號線起于人民會堂站,止于大河東站,全長約31公里,全程運行約54分鐘。4號線共設25座車站,自西向東分別是人民會堂站、信號山(青大附院)站、觀象山(市立醫院)站(暫不開通)、泰山路站、昌樂路站、海泊河公園站、海泊橋(海慈醫療)站、西吳家村站、錯埠嶺站、福遼立交橋站、洪山坡(婦兒醫院)站、勁松三路站、埠西站、大埠東站、遼陽東路站、董家下莊站、科苑經七路站、張村站、彭家莊站、南宅科站、小嶗山站、沙子口站、段家埠站、登瀛站、大河東站。4號線開通后,青島地鐵運營線路達到7條,線網運營里程達到315公里,位列全國第十。
4號線開通后,將成為貫穿島城東西的快速軌道交通走廊和客運“大動脈”,對完善軌道交通線網架構、發揮客流網絡化效應、更好支撐引導城市空間拓展、助力青島打造宜居宜業宜游高品質灣區城市意義重大。預計地鐵4號線開通后的日均客運量將近20萬人次,旅游旺季整個線網的最大日客運量將超150萬人次。
4號線列車車廂內
一條功能豐富的“民生線路”
與其他線路相比,地鐵4號線貫穿新老城區,承載的功能更加多元豐富。作為一條集通勤、教育、醫療、旅游等資源于一體的民生線路,地鐵4號線通車后將極大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為市民帶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從教育功能來說,地鐵4號線串聯了青島市實驗小學、市實驗中學、三江學校等11所學校,開通后有望吸引不少乘坐私家車出行的學生轉乘地鐵,從而進一步緩解學校周邊的交通擁堵現象。
從就醫功能來說,地鐵4號線連接青大附院、市立醫院、海慈醫院、婦兒醫院等8家大型醫院,不僅可以讓市民看病就醫之路更加便捷,而且將極大緩解醫院周邊的交通擁堵。
從旅游功能來說,作為一座聞名世界的濱海旅游城市,青島擁有五四廣場、棧橋、嶗山等豐富的旅游資源,便捷通達的交通是提升旅游服務品質的重要支撐條件。地鐵4號線直接串聯起市南海濱風景區、嶗山風景名勝區等景區,開通后將成為一條“旅游線”。屆時,市民可乘坐地鐵從別有韻味的市南老城,直達山海深處的嶗山風景區,領略山海城灣的如畫青島。
未來,隨著8號線南段以及三期規劃線路中的5號線、7號線、15號線陸續開通,4號線將與更多線路實現換乘,在整個線網中承擔起“貫穿東西、四通八達”的使命。4號線開通后,青島地鐵的運營線路達到了7條,運營里程達到了315公里,7條地鐵線路連接起了五大商圈和除青島西站之外的所有交通樞紐。
西吳家村站站臺
一條富含科技的和諧線路
4號線沿途地質變化復雜,地面建筑密集,要下穿運營中地鐵線路、側穿高架橋。特別是東段,近山海,富水砂層、上軟下硬等地質給施工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開工以來,青島地鐵堅持科技創新為導向,結合施工情況,開展了TBM超前地質預報、不同地質條件的注漿研究等一系列的科研課題。對重點工作和卡脖子工點重點調度。4號線是一條完全位于主城區的線路,所過之處人口密集、社會活動繁忙。為了將建設過程中對沿線居民生活的影響降到最小,青島地鐵通過引進新技術、改進新設備等手段,打造和諧地鐵。建設分公司通過技術攻關,改進了矩形頂管施工,使之適應青島上軟下硬的地質條件,在三座車站引入該施工法,通過將原本需要占路施工六個月的通道施工完全轉移到地下,為遼陽西路等主干道的通行爭取了最大的空間。在下穿運營中3號線的過程中,4號線專門啟動了“TBM對各地層震動和位移影響研究”,優化TBM掘進參數以及注漿的材料和工藝,強化掘進過程中的風險管控。
4號線TBM首次始發
4號線是山東省2022年重大項目之一,是市民關注的民生線。青島地鐵秉承“為人民建地鐵、為城市建地鐵”的理念,面對疫情反復的不利影響,全力推進4號線建設,從土建過程開始,不斷刷新“地鐵速度”:月進尺突破900米大關,提前20天實現洞通;采用“自變型輪胎式混凝土施工車”進行澆筑,不斷刷新鋪軌施工紀錄;在青島地鐵建設過程中,首次實現了供電、通信“雙通”。據悉,4號線在建設過程中大膽嘗試、細致部署,與險峻環境展開了較量。全線順利穿越百余個風險源,成功側穿杭鞍高架及福遼高架橋橋樁,為“建設世界一流地鐵”打下扎實的基礎。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雯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