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青島地鐵4號線開通倒計時!首頁記者來打卡

    近日,備受社會關注的青島地鐵4號線通過初期運營前安全評估,具備了投入初期運營的前提條件。那么,被稱作為青島城市軌道交通中“金腰帶”的4號線,沿線都有什么特色呢?12月20日,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受邀參加了青島地鐵4號線媒體試乘活動,下面跟隨財經記者的鏡頭來一探究竟吧!

    地鐵4號線海泊橋站點站臺

    自然風光與青島人文的有機結合

    據了解,青島地鐵4號線自太平山腳下起,北上穿越老城區,由海泊河向東,從浮山后一路向東延伸到嶗山,最后到大河東,連接起了沿線的旅游景點、學校和醫院。

    “地鐵4號線的藝術設計從山海相依,到海天一線,均折射出百年青島的歷史淵源?!睋鄭u地鐵集團總工辦資深主管孫沖介紹,4號線設計團隊在實地調研和與當地文史專家充分溝通之后,通過對沿線文化深度理解,提取了“城市園林”的線路文化屬性,將4號線線路主題定位為“太平旭日,山海暢行”。從城市底蘊、宜居之都、山海風光三個層面展開文化提取,將青島地鐵打造成沉浸式體驗的公共藝術空間,把青島地域文化和城市精神氣質進行了藝術化表達。站內設計尋找一種全新的藝術語言,動態化的展現發展中的青島,呈現出城市文化中充滿活力的一面。

    據孫沖介紹,青島地鐵集團創新團隊組織西安美術學院與深圳廣田組成聯合體開展青島地鐵4號線車站空間一體化設計工作,設計方案經過青島地鐵藝術設計專家委員會多次的評議指導,最終形成了青島地鐵4號線注重功能性、設計風格簡約,國際化視野的空間一體化設計實踐。

    海泊橋站公共藝術品《海泊流韻》


    海泊橋站實景圖

    以海泊橋站為例。海泊橋站點文化創意源自于海泊河,站內公共藝術品《海泊流韻》展現了海泊河是青島水源地的概念,采用了琉璃馬賽克壁畫特有的質感,來展現河水波光粼粼,匯入大海的視覺場,營造出大自然賦予海泊河的生命肌理創造出川流不息、浮光瀲滟的意境。利用馬賽克拼貼形成的曲線表現水流的韻律,設計提取的色彩與形態均源自于河流,共同展現海泊河與青島城市的歷史變遷?!  ?/p>

    西吳家村站實景圖

    西吳家村站公共藝術品《幻城》

    在西吳家村站,這里的天花和墻壁確實有咱們老城區的特色。據孫沖介紹,西吳家村的設計風格源自里院。里院作為青島特有的一種民居方式,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遍及青島,更是青島原住民的集體記憶,鞍山路一帶是密集的居民住宅區,里院的院落大小不等,小到一戶一里,大到百戶一里,其建筑融合了中式四合院和西方商住式公寓的建筑風格,從中能夠反應出青島中西融匯的城市底蘊。藝術家通過對于青島老城區日常生活的提煉,將特色建筑作為空間的主要表現內容,以抽象的藝術手法提煉了里院“口、日、凸、回”等不同的幾何形態,運用在空間設計中,將充滿煙火氣息的里院重新呈現在觀者面前,色彩同樣源自里院建筑紅瓦黃墻的特點。公共藝術品《幻城》整體體現出街區概念,從中提煉出幾何之美并加以新的藝術創造,將這些元素以抽象的方式表達,彰顯出城市的文化變遷與幻城的詩意棲居。材料部分局部采用陶質,來展現里院建筑的文化質感。

    勁松三路站公共藝術品《綠漫島城》

    在勁松三路站,浮山的意象處處體現在車站里。勁松三路位于浮山區域,設計方面提取浮山九頂的地緣文化,在站內選擇九根柱子進行特色化設計,綠色代表著浮山是青島的城市綠肺,與頂部流線型的方通組合,詮釋出青島特有的平流霧在浮山流淌、蔓延的景象。公共藝術品《綠漫島城》提取青島的地標建筑、山色海光的自然風貌等元素,將浮山奇險形態與云霧縈繞的自然景觀,提純成符號語言運用在作品中。通過藝術水泥這一全新載體,采用數字化技術進行如夢如幻的動態視覺展示,利用現代科技構建出流動的虛實輝映的獨特視覺場域,以展現青島作為海洋城市的特有氣質。

    建設過程中創造多個“第一次”

    4號線西起人民會堂,東至大河東嶗山風景區,全長約31公里,共設25座車站,線路經過前海棧橋風景區、青島科技街、中央商務區、錯埠嶺居住區、浮山后居住區、嶗山科技城、沙子口片區及嶗山風景區等重要片區,通達11所學校、8家醫院,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教育線、醫療線、旅游線。開通后將極大緩解主城區交通擁堵,對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地鐵4號線車廂內場景

    “這短短的三十多公里線路,在建設過程中,卻凝結著建設者日日夜夜的艱辛與汗水。”采訪中,第一建設分公司工程管理處處長王鐵回憶說,自2016年正式開工建設以來,4號線地鐵建設者克服了地質條件復雜、周邊環境復雜等困難,創新應用多種新技術、新工法,拿出了亮眼的“成績單”,創造了多個“第一次”:投入5臺盾構和6臺TBM大型掘進設備,機械法施工占62%,其中在人民會堂站—信號山(青大附院)站區段下穿已投入運營的3號線,開創了國內首次超小徑距下穿運營地鐵線路的先例,下穿最大沉降值小于1毫米;大埠東站出入口由明挖法變更為矩形頂管法施工,是首次在地質條件差、埋深淺的主城區車站附屬引入頂管法施工工藝,也是全省首次在硬質地層采用矩形頂管施工的項目,極大減輕路面交通壓力,提高安全系數,縮短工期6個月;首次應用盾構泥水分離系統,將盾構渣土分離成碎石、砂、干化泥餅和濾液水,水、沙石等材質再利用率達40%-50%,有效解決盾構泥漿外運難的問題,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03工區TBM掘進月進尺首次突破900米大關,達到923.95米,刷新青島地鐵TBM單月進尺新紀錄;4號線圍護結構首次應用地下連續墻,開挖后基本無滲漏水,大幅降低富水砂層深基坑施工風險。

    青島地鐵貫徹落實“為人民建地鐵、為城市建地鐵”理念,充分發揮黨組織在“急難險重”建設任務中的戰斗堡壘作用。王鐵表示,第一建設分公司組建臨時黨支部,成立黨員突擊隊,動員外來務工人員,確保4號線關鍵節點順利實現。去年春節期間,動員38個工點2200余名外來務工人員留青過年,節后迅速實現復工復產,參建各方晝夜奮戰,提前20天實現4號線洞通。今年3月疫情突發期間,第一建設分公司在封控區成立臨時黨支部,黨員突擊隊逆行至封控區內開展工作,幫助現場迅速恢復正常生產秩序,組織參建各方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持續奮戰,全面完成封控區的TBM拆除和隧道清淤任務,有力保障軌通節點順利實現。

    “隨車醫生”讓列車運行更加穩定高效

    4號線列車整體呈綠色,工作人員也是親切地稱它為“青蜂俠”。運營初期,4號線共配備列車37列,在設計上采用了城市軌道交通最常使用的B型車,6輛編組,最大載客量為1800多人,設計時速80公里,跑完全程不到一小時。車體采用高性能、免涂裝的不銹鋼車體,外表更美觀,使用壽命長達30年,具有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節能環保、舒適美觀等特點。整車滿足國際上最嚴格等級的EN45545防火要求,采用43寸LCD電子地圖、環保水性油漆、LED節能照明燈具等先進設計,整體提高了車輛性能和舒適性。

    據了解,4號線電客車是青島地鐵首次搭載采用智能運維系統的車輛,可以實現車輛運行過程實時狀態監控和智能運維管理。相當于給列車配備了一位“隨車醫生”,實時對牽引、輔助、制動等系統進行監視和深度診斷,可對整車及關鍵系統進行狀態監測、故障診斷、全壽命周期履歷管理、故障預測及健康管理,運用先進的理念和豐富的數據支撐,實現車輛運維智慧化升級,最終達到“延長檢修周期、延長服役壽命”的目的,使整車運行更加穩定高效。

    為保證地鐵4號線工期,在調試階段,4號線電客車采取“雙段齊發、并線調試、多維聯動”的工作模式。因前期4號線車輛基地尚未具備調試條件,4號線列車就先拉到了2號線遼陽東路車輛基地開展車輛調試工作。這是青島地鐵首次采用這種跨越車輛段調試的方式,將整體的工期提前了不少。

    為確保4號線高質量、高水平開通目標的順利實現,9月1日起,青島地鐵4號線正式開啟了為期3個月的試運行環節,對設備功能和系統安全可靠性進行驗證,參建各專業共計開展各級演練241項,并通過對演練全過程監控分析,新增、修編4號線適用規章119部。在1500余名新線籌備參建人員的共同努力下,試運行期間各項指標數據表現良好,上線列車數從最初的8列,增加至20列;行車間隔從20分鐘最短壓縮至2分鐘;運行時間從每天8小時延長至每天19小時,4號線全線共計接收、調試4號線列車37列,累計開行列車 21102列次,列車運行圖兌現率、正點率均達到99%以上,在國標要求的試運行20天跑圖統計期內(11月11日-30日)列車運行圖兌現率、正點率更是達到了雙100%。

    4號線讓地鐵版圖“穿線成網”

    在青島地鐵線網格局中,4號線具有十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因換乘站多,被譽為“金腰帶”,寓意它像一條“金腰帶”一樣,將整個地鐵線網“穿線成網”,成為貫穿島城東西的快速軌道交通走廊和客運大動脈。

    地鐵4號線車廂內場景

    據了解,地鐵換乘站是軌道交通的客運樞紐站,是連接軌道線網的關鍵節點,客流呈現高集中性。“換乘站數量和功能發揮,直接影響到整個地鐵線網的運營效益和服務水平。”據青島地鐵運營有限公司線網管控中心運輸生產部經理能宗鵬介紹,在目前已經開通的6條線路中,3號線、2號線、1號線的換乘站均為4個,8號線北段、11號線和13號線的換乘站均為1個,整個線網換乘站為7個。而4號線開通后,與既有的1、2、3、11號線7座車站換乘,使整個青島地鐵線網的換乘站增加一倍,由7座增至14座。7座換乘站包括:人民會堂站(3、4號線換乘)、觀象山(市立醫院)站(1、4號線換乘)、泰山路站(2、4號線換乘)、海泊橋站(1、4號線換乘)、錯埠嶺站(3、4號線換乘)、遼陽東路站(2、4號線換乘)、張村站(4、11號線換乘),對推動我市軌道交通主干網絡成型具有重要意義。未來,隨著8號線南段以及三期規劃線路中的5號線、7號線、15號線陸續開通,4號線將更多線路實現換乘,在整個線網中將承擔起“貫穿東西、四通八達”的重要使命。

    據悉,地鐵4號線開通后,青島地鐵線網運營里程將達315公里,旅游旺季預計線網最大日客運量將超150萬人次。4號線的開通對于完善軌道交通線網架構、實現資源共享、發揮客流網絡化效應和引導城市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雯 攝影記者 盛軍

    責任編輯:林紅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