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青島市委確定的“作風能力提升年”,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開局之年,是“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
今年以來,青島市市北區城市建設更新局作為市北區規劃建設更新的牽頭部門,通過開展“亮績賽績”擂臺賽等多種形式的載體活動,不斷推動“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走深走實,全面提升全局黨員干部“凡事講政治、謀事為群眾、干事重實效、成事爭一流”的作風能力,錨定建設繁榮美麗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區目標,推動城市建設更新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創新征遷模式找“出口”
山東路-鞍山路立交橋工程連通山東路、杭鞍高架,是實現山東路快速通行的通道,對于緩解山東路-鞍山路節點交通擁堵、改善市民出行環境、提升城市品質、帶動片區更新改造與升級發展有重要意義,同時是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重點項目。
但在項目前期,區域因涉及公司改制遺留、產權不一致、征收拆除未補償、應拆未拆歷史遺留建筑、大片臨街網點建筑、遺留拆遷等多元復雜問題,面臨面積大、戶數多、歷史遺留問題多、等眾多難題。
如何迎難而上解決這些難題?青島市市北區城建局成立了專班負責小組,通過創新征遷模式,為眾多難題找到了“出口”。
“了解情況后,我們第一時間組織區城建局、敦化路街道、環海灣集團等單位成立項目工作專班,建立日碰頭、日小結、日匯報機制,專班利用3個月的時間,先后走訪4個市級部門、4個友鄰區市、3個區級部門,摸清了底數、建立起臺賬,同時,創新采取‘單元管理、分片推進、協同作戰’和‘承辦單位+司法助力’的征遷模式。”市北區城市建設更新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此外,面對不同的征遷難題,專班工作人員還琢磨出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如鞍山路80號,存在歷史遺留20余年的產權問題,專班工作人員就多次登門拜訪征遷對象,與他們反復溝通協商,拿出符合群眾利益的最優征收補償方案,而且全程都有律師來協調代辦市級部門過戶手續、代繳費用,群眾不需要跑腿在家就能把事情辦完。
而今,市北區扎實推進該項目征遷工作,一批關系群眾“急難愁盼”的征遷遺留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城市布局結構進一步優化,城市功能品質大大提升完善。
聚焦老城區 突破停車難題
近年來,青島市市北區城建局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聚焦“兩帶三區”發展布局,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建設。
青島市北區區通過資金獎補、幫助辦理建設手續等措施,鼓勵引導企業參與停車設施建設。今年以來,鞍北片三期、海倫路、勁松一路河馬石等11處停車場竣工,新增停車位3000余個;地鐵海信橋站上蓋項目配建等14處停車場正在加快建設,規劃新增停車泊位5434個;完成區教育發展中心等13處機關事業單位停車場的智能化改造工作,完成卓越世紀中心等30個經營性停車場開放共享工作,完成2個住宅小區停車設施開放共享工作,共享停車位1萬余個。
勁松五路停車場
館陶路停車場沿用里院坡屋頂形式更好融入周邊建筑
“我們充分利用棚改征收區域、城市邊角地等閑置資源,采用多種形式增加公共停車場供給;老城區內可改造用地少,為了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市北區充分利用征收拆除的土地,通過建設地下停車庫、地上機械停車樓等方式,盡最大可能增加停車泊位供給,如聊城路停車場下挖4層、海倫路停車場上建11層,將空間利用到最大化;通過高水平規劃,將停車場周邊缺少的城市配套設施盡量進行彌補,既節約了空間,又滿足了居民多元化的需求,還提高了停車場收益,讓停車場建設良性循環起來;設計停車場外立面時,充分考慮與周邊建筑的互動協調,通過立面公建化處理,提升城市形象,如館陶路停車場位于臨近里院街區?!鼻鄭u市市北區城市建設更新局規劃編制中心副主任劉曉麗介紹說。
青島市市北區城市建設更新局牽頭論證人民路區域城市更新等項目的規劃方案,通過高水平謀劃,提升城市能級,補齊配套短板,有效解決好區域的交通擁堵、停車難停車亂、居住環境差、配套不完善、綠化品質低等問題,改善人居環境,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于爽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