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是城市發展基礎性戰略性資源。今年以來,在青島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青島市水務管理局圍繞打造“六個城市”,著眼全市水安全保障,統籌調水、蓄水、供水、排水、治水,水務建設發展取得重大突破。事關青島長遠發展戰略保障的官路水庫實現當年開展前期當年開工建設。全市23座大中型水庫蓄水6.25億立方米,創歷史之最。1-10月水利管理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7.7%。
一、積極構建全市“大水網”,戰略蓄水工程實現重大突破
積極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局,搶抓國家、省大水網建設發展機遇,加快編制《青島現代水網建設規劃》,明確“四水同治、五水統籌”工作思路,構建現代水網“六大”支撐體系。官路水庫納入國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利用國家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爭取建設資金9.15億元,僅用10個月就完成69項前期主要任務,12月圍壩工程將正式施工,全市人民期盼近30年的“雙渠雙庫”調水安全戰略格局化為現實。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小沽河防洪排澇及水源利用工程開工建設,實施桃源河、洋河等11條河道綜合治理,開工建設水務項目49個,累計完成投資35.6億元,為穩住全市經濟大盤貢獻了水務力量。
二、全力應對洪澇“防御戰”,科學組織調度實現河湖安瀾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汛前完成497座水庫、74條河流、711個山洪災害易發區等超標洪水防御預案編制,組織特大暴雨雨型和臺風影響模擬推演,排查整治防汛隱患476個,修復水毀工程9項,除險加固病險水庫水閘17座。落實198名防御專家和6000余人的防御隊伍,加強汛期值班值守和防汛搶險處置。今年經歷了歷史罕見的17次強降雨和兩次臺風襲擊,汛期降雨量居1952年以來第二位,全市398座大中小型水庫多次溢洪泄洪,大沽河出現自2004年以來最大洪峰,通過超前部署、積極應對,全市庫河安瀾,保障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打贏了防汛“硬仗”。
三、大力改善城鄉“水環境”,系統治理助力城市品質提升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注重源頭固水土、末端抓治理、全程大保護。完成6個國家重點小流域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2平方公里。實施雨污合流管網、城市黑臭水體“兩個清零”,城市污水處理廠“一個提標”三年攻堅行動,完成5221.6公里市政污水管網排查,改造新建污水、雨水管網137.3公里。5座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項目開工,啟動9個再生水重點項目建設。到11月末,全市累計處理城市污水7.1億噸,削減CODcr23.89萬噸、BOD10.87萬噸、總氮2.33萬噸,河道生態補水1.9億噸,有效改善和提升了水生態環境。認真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動態調整各級河湖長385名,推進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整改各類河湖問題2719處。加快開展一河、一庫、一閘、一區的“四個一”河湖數字化試點和數字孿生大沽河項目建設,李村河等5條河道創建省級美麗示范河湖。
四、用心當好市民“水管家”,多措并舉優化水務便民服務
扎實開展“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轉作風強能力提升水務管理水平。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出臺《青島市落實節水激勵政策若干措施》,對55個飲用水水源地實行“一源一檔”,全市900余家取用水戶全部納入計劃用水體系。嚴格執法檢查,立案查處違法取水案件74起。認真把好市民“水龍頭”安全,新建改造城鄉供水管網476.3公里、“一戶一表”11263戶,安裝農村智能水表5萬塊,改造提升農村水廠11座,新增規?;┧迩f253個,實施38.1萬畝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開展科技下鄉41場次,完成163個美麗移民村建設、產業扶持等項目年度任務。辦理“青水管+”便民服務事項470余件,“欠費不停供”政策惠及市場主體32943家,緩收水費3869萬元。出臺疫情期間緩繳污水處理費政策,惠及企業6437家、個體工商戶3040戶,緩交污水處理費1975萬元。建立水資源論證區域評估機制,搭建“水電一站式”服務平臺,進一步優化了便民服務和水務營商環境。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初志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