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11月19日上午,青島市“美麗鄉村行”攝影展在青島市圖書館開展。此次呈展的144幅照片,分為生態優美、生產興旺、生活富足、文化豐厚、產業興農五個板塊,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展示了青島市奮力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變化,展現了全市農業農村戰線奮力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豐碩成果。此次展覽持續到11月27日,誠邀各界人士觀展。
在青島市農業農村局的指導下,在各區市農業農村局的大力協助下,青島市老戰士攝影協會自2022年9月中旬組織“美麗鄉村行”攝影采風活動,由45名老戰士組成7個拍攝小組,歷時一個多月,深入我市7個區市24個鎮街57個村和15個涉農大項目,聚焦我市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建設,用鏡頭展現了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城鄉融合發展方面的嶄新風貌。
近年來,青島市以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為抓手,把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目標,以生態美、生活美、生產美、服務美、人文美“五美”為內核,持續投入,系統建設,久久為功,走出了一條連片開發、融合發展的社會主義新鄉村建設路徑。打造省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600個,有230多個村莊獲評省級以上榮譽稱號,青島市獲評“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新典范地區”。
“生態美”已成為青島鄉村的重要標志。青島市在鄉村建設過程中,堅持“先謀劃后建設、無規劃不建設”,將美麗鄉村創建與鄉村旅游、田園綜合體打造結合,把握好保護與建設的關系,實現山水路林田村協調發展。注重保留原山原水原生態,分區分類培育東部山海相連、中部生態廊道、西部原山原水等美麗鄉村群落。嶗山區“仙居嶗山”、即墨區鰲角石村“梅香茶韻”等一批村莊達景區標準,實現“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生活美”展現了城鄉基礎設施聯建的新成果。青島市在鄉村建設中牢牢扭住村內戶外公共基礎設施配套這個重點,推動村莊基礎設施硬件全方位升級。累計實施道路硬化829.7萬平方米,建設污水管網及排水溝渠123.8萬米,整治美化公共空間18.2萬平方米,新安裝路燈3.2萬盞,新建文化廣場597處,設置養老服務2721(床/位),配備戶外健身器械、文化娛樂設施2441套。
“生產美”帶來了青島鄉村富裕富足的新面貌。青島市在鄉村建設中注重產村融合發展、業興村美同步,推進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466個,發展文旅、電商等新業態626個。布局園區項目190個,拉動村均集體增收約8萬元。西海岸新區上溝村“引進一部劇,搞活一個村”,村莊變舞臺,村民變演員,集體村民實現雙增收。
“服務美”構建起了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衡的新平臺。青島市在鄉村建設中持續深化拓展“萊西經驗”,建成1056個農村黨群服務中心,實現黨組織統領鄉村發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務融合“一統領三融合”,構建起群眾身邊服務平臺。184個示范村被評為縣級以上先進基層黨組織。
“人文美”傳承著齊魯大地膠東半島的優秀傳統文化。青島市在鄉村建設中特別注重保護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修復古建筑等村莊遺存古跡321處,修繕紅色文化教育設施193處。創新“道德銀行”“積分制”等群眾自主參與機制,380個示范村被評為縣級以上文明村的村莊,建成一處青島市級農耕文化館,推出“百人百村慶建黨百年”宣傳片,開發美麗鄉村紅色教育線路32條。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通訊員 盧穎 宋瑞祺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