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片區形成了大約226項含金量較高的制度創新成果,多項排名進入了世界前列,多項指標躋身了國家隊。”8月19日,在批復成立三周年之際,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舉行建設發展大會,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對外發布青島自貿片區三周年綜合評估報告,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崔衛杰表示,總體來看,青島片區掛牌以來,能夠立足國家戰略,制度創新首創明顯,成果豐碩,總體達到三年的預期目標,無論從工作推進機制還是制度創新成果,還是從片區的運行成效來看,青島片區在全國21個自貿試驗區67個片區當中處于第一梯隊。
三年來,青島自貿片區新增企業主體2.5萬個、是成立前總量的1.4倍;新增納稅主體1.23萬個、是成立前總量的1.1倍;累計引進伊藤忠、歐力士等世界500強境內外投資項目149個。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作為改革開放“試驗田”之一,正在成為制度創新“引領區”、對外開放“先行區”、高端產業“聚集區”。
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建設發展大會現場
三年226項成果,“催化”高質量發展
根據《青島自貿片區三周年綜合評估報告》的統計 ,三年來,青島片區以落實任務帶動制度創新,以制度創新促進產業發展,率先探索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共形成226項改革創新成果,2項在全國復制推廣,7項獲得國家部委備案,29項在全省復制推廣,有效發揮了先行先試、示范引領、服務全國的作用。整體來看,青島片區掛牌運行以來,能夠立足國家戰略,運行有序,制度創新首創明顯,總體達到了三年預期目標,已成功步入自貿試驗區的第一梯隊。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崔衛杰發布青島自貿片區三周年綜合評估報告
從建設運行上看,首發和跨越效應明顯。落戶了一批在全球、全國和全省范圍內具有首發性的成果;在多個方面實現歷史性跨越,包括集成電路在內的多個領域實現零的突破;在基因科技、大宗商品數字化貿易生態、綜合保稅區、綠色低碳等方面占據國內外領先地位;從制度創新上看,突破和先導效果明顯。首先首創性突出。首創首單全國領先,226項制度創新成果中,79項制度創新成果為全國首創,5項制度創新落地全國首單業務,首創占比3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次,制度創新舉措系統集成性強。
另外,制度創新舉措差異化探索明顯;從服務全國上看,助力和支撐效應明顯。第一,以規則、規制、管理和標準為牽引,深入推動制度型開放;第二,以打通區域經濟循環關鍵堵點為抓手,助力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第三,以對接國別需求為導向,持續拓展RCEP經貿合作廣度和深度;第四,以特色新興產業開放發展為關鍵,全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第五,以構建自主創新體系為核心,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第六,以對標國際一流為出發點,全面優化提升營商環境。
展望未來,青島自貿片區緊抓差異化發展機遇,有望建成更加具有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的自由貿易園區。第一,從東北亞走向輻射全球,成為服務全球的國際航運中心;第二,從國際循環走向國內國際雙循環,成為鏈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第三,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升級,打造引領樞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創新服務中心;第四,從傳統為主向新興特色產業發展,形成支撐新舊動能轉換的產業生態圈。
一批在全球、全國和全省首發性成果落地
全球范圍內,青島片區發起全球首個萬種魚基因研究工程項目,落地全球首個時空組學國際合作中心,連續2條2.4萬標箱全球最大集裝箱船在青島片區開啟首航。
全國范圍內,建成國內首個超大通量測序設備生產基地。建成國內首個多模塊自動化集成測序酶試劑生產基地。注冊全國首個跨境易貨貿易市場主體。完成國內首票艙單狀態下無需報關的國際中轉集拼業務。北方唯一的國家級航空超級貨站項目落戶片區。完成全國首票20號膠期貨保稅交割。完成全國首單保稅原油數字倉單質押融資業務。
全省范圍內,獲批省內首家德資經營性職業技能培訓機構辦學許可。獲批全省首家聚焦智能制造產業的中德智能制造技師學院。全省首家跨境電商保稅直播基地投入運營。全省首單跨境電商9710、9810業務在片區落地。落地全省首家聯營律師事務所。建成全省首個科創中國海外工程師型研發社區。成立全省首個國際人才社區。落地全省首單單機融資租賃業務。落地全省首家跨境船舶融資租賃業務。
三年來,青島自貿片區不斷在實現著“歷史跨越”和零的突破。
青島片區建設一年后,青島港集裝箱吞吐量首次超越韓國釜山港,躍居全球第六、位居東北亞第一。2021年,青島港集裝箱吞吐量蟬聯東北亞首位。這是東北亞港口整體格局上的一次重大變化,意味著山東港口青島港的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中心地位更加凸顯。2021年,青島片區進口額首次破千億。三年來,青島片區外貿進出口年均增速36.9%,是全國外貿進出口平均增速的3倍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速58.6%,是全國實際利用外資平均增速的5倍以上。三年來,青島片區跨境電商創造出單場跨境電商倉內直播銷售額過億的記錄,年跨境電商單量首次突破2000萬單,年進出口額突破百億,實現連續翻番。
集成電路產業是當前需要重點突破的“卡脖子”領域,也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核心突破點之一。青島片區引進全國首個共享共有式全流程集成電路項目,推動富士康半導體高端封測等重點項目落戶,建立集成電路產業園,解決山東的“缺芯少面”困擾,實現集成電路全鏈條“從無到有”,助力山東打造成為北方“芯”高地。
掛牌建設以來,青島片區聚焦發展海洋基因科技產業,海洋基因組數據產出量位列全球第一。
大宗商品數字化貿易生態“全球領先”。青島片區在國際大宗商品貿易及倉儲流通領域率先形成數字倉儲、數字貿易、數字金融三位一體的生態體系,大宗商品原材料最大進口口岸和集散地的地位不斷鞏固。全球首創8項自動化碼頭技術,創造了每小時60.18自然箱的世界紀錄;碼頭橋吊單機作業效率連續9次刷新裝卸效率世界紀錄,自動化碼頭作業效率全球第一。
易腐貨物通關效率達到“國際一流”。青島片區優化水果、蔬菜、乳品、肉類、水產品等易腐商品的通關流程,實現通關效率并肩上海自貿試驗區,超過大連、連云港等沿海地區自貿試驗區,易腐貨物通關達到RCEP要求“6小時”通關的國際先進水平。
青島片區在全國首創“綠色自貿”新模式;發布全球首個自貿試驗區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獲國際標準委員會認可,助推國際標準的編制,填補功能區綠色發展標準領域的空白;綠色金融、綠色港航物流、綠色能源等產業在全國領先;綠色技術獲取多個獎項,中德生態園(被動房)技術展示中心是全球2021“被動房建筑獎”中國地區唯一獲獎建筑。
三年三十人,致敬行業先行者
中國(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三周年建設發展大會上,對評出的制度創新十大先鋒頒獎
創新驅動發展,創業凝聚力量。青島自貿片區三年來的發展建設離不開各個領域的“創新榜樣”。本次大會上,還從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三大類評選出30名創新先鋒人物,
獲得管理創新先鋒人物的連瑞鑫認為,企業的發展與青島自貿片區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是分不開的。中儲京科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連瑞鑫,他和團隊探索打造數字化的全國性大宗商品供應鏈協同服務平臺“貨兌寶”,推動落地實現全國首筆大宗商品區塊鏈電子倉單質押業務,上線業內首個數字倉庫平臺。平臺被中央網信辦、中央宣傳部等17部委評選為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區塊鏈+貿易金融”特色領域試點單位。
青島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前港分公司安全環??萍疾扛苯浝碲w偉麗被選為科技創新先鋒人物。據悉,趙偉麗組建“偉麗創新團隊”,致力于干散貨碼頭信息化技術研究與應用,通過上百項創新項目研發應用,用科技手段推動傳統干散貨碼頭向無人機械、無人堆場、無人登船等“九個無人”于一體的智慧綠色港口轉型。改造完成全國首個全流程、全堆場、全機種干散貨智慧綠色碼頭,平均作業效率提升20%、平均能耗率降低10%、人員配置壓減15%、安全風險點降低70%,開辟出傳統干散貨碼頭向智慧綠色碼頭轉型升級的“山港路徑”。
青島海關自貿區和特殊區域發展處科長李超組織海關創新團隊推出數十項首創性改革舉措,其中企業集團加工貿易保稅監管新模式,通過打造合同、企業、集團“三位一體”的新型加工貿易監管模式,將同一集團下諸多企業視為一個整體進行監管,打破了以往保稅料件無法在集團內企業間流轉的藩籬,全面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現已在13個企業集團的48家企業推廣應用,累計為企業減少資金占用近3000萬元。該創新做法于2020年9月獲評山東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2022年6月由海關總署在全國復制推廣。
下一個“三年”,開啟自貿2.0時代
在今年山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實施山東自貿試驗區2.0版”,青島自貿片區是山東自貿試驗區中面積最大、試點最多的片區,將在山東省“走在前、開新局”的征程中,肩負重任。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也明確指出推動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開展首創性、差異化探索,每年推出30項含金量高的制度創新成果,做強大宗商品交易功能,推動航運、貿易、金融和先進制造業融合創新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吳志強對于青島自貿片區地未來,給予充分地暢想,他認為,青島自貿區的成立三年來,可以體會到,感受到這片土地和世界接軌的脈搏,見證了變化和發展。在這里航運、貿易、金融、生產、技術五大功能聯動發力?!霸谶@里我們需要超前的布局,用這些創新力來構架謀劃一個第四代的自貿區”。
從省到市,屢次“點贊”、“點題”青島自貿片區,在肯定過往成績同時,亦為其接下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記者從《青島自貿片區三周年綜合評估報告》中看到,“青島自貿片區2.0版”將從東北亞走向輻射全球,成為服務全球的國際航運中心;從國際循環走向國內國際雙循環,成為鏈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升級,打造引領樞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創新服務中心;從傳統為主向新興特色產業發展,形成支撐新舊動能轉換的產業生態圈。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郭清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