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主體是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是青島實現新的城市夢想的主攻手。6月25日,2021青島年度經濟成就發布儀式舉行,榜單從事件、人物、企業、案例等多個維度解讀青島2021年度經濟發展成就。作為青島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和企業家活動之一,走過十余年的青島年度經濟成就系列活動,已經成為青島經濟發展的風向標和記錄儀。
在相互成就中行穩致遠
企業穩則經濟穩。市場主體是穩定經濟基本盤的重要基礎。
當前,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新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實現“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和新征程的良好起步開局,關鍵就是要看市場主體能否戰勝困難、穩定預期、穩健發展。
作為一份持續17年的發展報告,見證和經歷了經濟發展的波峰波谷和潮漲潮落,也涌現出一些新亮點和新特色。企業在擴張上繼續趨于穩健,注重內涵式發展,向創新驅動轉變,有效順應了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轉型之大勢和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的政策導向。百強企業員工總數69.84萬人,比2020年百強企業增加3.7萬人。從新產品收入來看,有50家填報的新產品銷售收入共計5010.39億,占其總銷售收入的55.76%,2021青島百強企業中有74家企業填報了專利信息,專利總數共計94950項,其中69家企業擁有發明專利46993項,專利數量和發明專利數均創歷史年度新高。
這份穩健前行的成績單也恰好暗合了中國經濟所處的新方位——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把握發展的時與勢,才能堅定信心,行穩致遠。
爬坡過坎,是當下眾多市場主體的切身感受。一個個數字里,既有青島成為全國第九個工業資產過萬億城市的榮光,也有青島經濟總量排位下降引發的對產業發展模式的深刻思考,這份報告已經和青島經濟社會發展融為一體,成為這座城市、城市品質、未來夢想追求的外在體現。可以說百強企業無疑是青島經濟發展的“壓艙石”,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更是創新突破的“先鋒隊”。
歸根結底,“穩”的目的是為了“進”。正如新華錦集團常務副總裁張航所言:“慎始敬終,方能行穩致遠。20年來一路走來,新華錦一直把‘穩’字當成經營的首要要素。下一步,新華錦將繼續在穩定發展的情況下不斷的挖掘機會,為青島市做更多的貢獻?!?/p>
穩中求進,進中提質。在這方厚植企業家成長的沃土上,一代代企業家與青島這座城市同頻共振,譜寫了在相互成就中行穩致遠的精彩篇章。
榜單背后的青島底氣
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是對投資者最大的感召。青島作為中國最早啟動工業化的城市之一,百年來,“青島制造”記錄著城市的發展軌跡。
在本次發布的榜單中,青島本土企業,服務業和制造業的指標繼續呈現上升的趨勢。
在總體指標方面,在百強企業中,非央企在服務業和制造業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和資產總額均有所增長,其中營業收入增長率為27.6%、6.84%,利潤總額增長率為62.61%、17.07%。
在平均資產增長速度方面,百強企業中非央企業、服務業、制造業均高于百強整體水平,表現尤為亮眼。
有潛力,也需摸索出釋放潛力的路子。
青島作為特大城市,產業門類齊全,各類應用場景豐富,一直致力于推動制造向創造轉變、速度向質量轉變、產品向品牌轉變。以榜為鑒,百強中的企業無一不是逆勢而上、持續領先的翹楚,它們對經濟的強牽引提供了鮮活的現實樣板,日漸壯大的青島企業也深刻展示了城市經濟發展的未來方向。
搶占先機,青島更需要強勁的開路先鋒。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字經濟正成為充足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這意味著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會不斷涌現,機遇與挑戰并存、合作與競爭共生。為加速“數字強省”建設,山東省政府已通過《推行“云行齊魯 工賦山東”專項行動》。結合區域發展特色,卡奧斯將全面推廣“1+N+X”模式:搭建“工賦山東”工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實施垂直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工程,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為區域的產業鏈協同和資源聯動配置提供最優解。
近年來,青島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動能轉換,產業競爭力明顯增強,實體經濟的根基更加穩固。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動能迅速起勢,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等引領型大項目落地建設,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2個產業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躍居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第7位。
可以說,數字轉型已不僅僅是青島的產業風口,更是長期的戰略性生態建構。從全國首創城市數字經濟新范式的“工賦青島”,到自主創新數字城市場景平臺、全國輸出現代治理青島方案的松立控股,這些依托于數字經濟蓬勃發展而興起的新業態正孕育著青島經濟發展的澎湃新動能。
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雙向奔赴
頭部企業引領行業發展,腰部企業茁壯成長,獨角獸、新物種不斷涌現,一個孕育企業和企業家成長的良好生態正在形成。生態,讓資源要素便利流動,讓企業和城市之前相互賦能。
數據顯示,截止今年6月,青島實有各類市場主體突破200萬戶。其中,民營市場主體占全市市場主體總量超過98%??梢哉f,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已成為青島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創新創業的重要力量,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關鍵環節。
相較于大型企業,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弱,尤其是在當下不確定性日益增加的不利形勢下,需要更多的關注和呵護。營商環境作為市場經濟的培育之土,是市場主體的生命之氧,只有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讓更多的市場主體在“陽光雨露”中茁壯成長,青島才能在激烈的“城市排位賽”中提高競爭力。
在《2021年度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報告》中,青島的表現可圈可點——市場環境評估得分64.22分,連續兩年位列北方地區第一;在全國率先建立中小企業統計監測體系;通過“民營經濟創意會”打造“政策配套齊全、金融資本助力、應用場景開放、資源充分對接”的項目落地閉環生態;完善全流程服務,推動創意項目落地生根等經驗做法也被一一收錄。
“有為政府與有為市場需雙向發力,守正創新,守正出奇,方能在全國引領現代化發展的大潮?!钡谑粚?、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現任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高水平開放平臺也加速了優質資源向青島積聚,進一步撬動了青島的開放空間。近年來。青島相繼被賦予建設上合示范區、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建設山東自貿試驗區等“國之重任”。國家戰略匯聚青島既是機遇,更是挑戰。對青島而言,不斷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匹配國家戰略,體現青島擔當成為題中應有之義。
在現場訪談環節,山東省港口集團總經理李奉利將“融”字選為年度關鍵字。他感慨道:“‘融’是我最深的感受。作為供應鏈服務的企業,首先是要更好地融入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其次,港口作為沿黃流域最重要的出??冢玫厝谌氪蟀l展戰略;第三,要更好地融入山東、青島經濟社會的發展,能夠在保暢、保供方面當好服務員,服務于供應鏈的暢通、產業鏈的協同和價值鏈的創新?!?/p>
企業是社會的企業,中國經濟的創新發展,需要這樣的企業,也需依仗這樣的企業。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十四五”時期關鍵之年,在全省勇當龍頭、在全國爭先進位、在全球彰顯特色,加快邁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奮力譜寫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宏偉篇章的新征程上,青島潛力無限。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