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的根基在于市場主體。受全球疫情流行和國內疫情多點散發以及國際復雜形勢的影響,對市場主體發展造成直接沖擊。面對新形勢,青島市密集出臺紓困惠企政策,優化營商環境、激活創新創業“一池春水”,全市市場主體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記者從5月24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2022年5月23日,青島市市場主體總量達到2001023戶,超過200萬戶。
對于青島而言,從2016年12月突破100萬,再到今年5月突破200萬,5年半的時間,全市市場主體總量翻了一番,反映出這座城市市場經濟發展的生機與活力。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青島市市場主體總量排名第5位,每千人擁有市場主體量為193戶,排名第3位。
200萬戶市場主體,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數字。這200萬戶市場主體的磅礴力量承載了青島數百萬人就業的基本盤,推動了城市經濟總量、城市財力和社會財富穩定增長,成為了支撐青島這座城市經濟長期向好的重要基礎。
全市市場主體總量達200萬戶 同比增長6.25%
據公布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5月23日,青島全市實有各類市場主體2001023戶,同比增長6.25%;實有注冊資本83508.95億元,同比增長6.44%。
其中:企業748474戶,同比增長7.55%,占市場主體總量的37.40%;實有注冊資本80914.5億元,同比增長6.38%。包括內資企業20653戶,同比增長0.85%,占市場主體總量的1.03%;實有注冊資本14987.62億元,同比增長9.20%。私營企業713887戶,同比增長7.9%,占市場主體總量的35.68%;實有注冊資本58291.29億元,同比增長5.43%。外資企業13934戶,同比增長1.18%,占市場主體總量的0.70%;實有注冊資本1495.56億美元,同比增長10.67%。個體工商戶1234854戶,同比增長5.64%,占市場主體總量的61.71%。農民專業合作社17695戶,同比減少3.96%,占市場主體總量的0.89%。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速快 增長率達64.71%
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和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影響,全市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106326戶,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總量增速放緩,但增長的質量仍然保持良好勢頭。一季度新登記市場主體中,企業占比40.87%,超出全省12個百分點;新登記企業數量為2.47萬戶,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2倍。
新登記數量排名前五位的行業是: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建筑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分別新登記39426戶、17041戶、7827戶、7361戶和7324戶,共計78979戶,占全市新登記量的74.28%。增長率排名前三的行業分別為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64.71%),租賃和商務服務業(54.61%),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49.3%)。
出臺46條創新突破政策 厚植企業發展沃土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營商環境決定了市場主體發展的關鍵。青島多措共舉創新政策服務模式,著力構建親而又清的新型政商關系,對市場主體“多予少取”“只予不取”,形成“放水養魚”生態,實現了市場主體數量規模和質量效益的雙提升。 近年來,青島市通過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出臺了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行動的46條創新突破政策,打造優質創業生態,厚植企業發展沃土,獲評“營商環境全國十佳城市”。
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高善武表示,密集出臺紓困惠企政策,推出抗疫情促發展“暖企行動”20條措施,從推動企業發展、優化注冊服務、精準服務產業、知識產權幫扶、發揮消費拉動作用、服務型執法等六個方面服務全市生產生活秩序恢復發展。發布“賦能青年企業家創業發展”17項舉措,聯合團市委、市人社局、市民營經濟局、市私營個體經濟協會,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實施“問診式”監管、打造“創業第一課”“青創先鋒課”公益培訓講堂、組建青島青年創業者聯盟、搭建“創業一件事”服務平臺、開展“政銀攜手 助商惠民”專項活動等,為青年企業家賦能助力。制定出臺《知識產權補助資金使用管理實施規程》,對企業國外授權發明專利、授權國防專利、構建關鍵核心技術專利組合、應對專利糾紛維權、專利權質押融資、專利獎、地理標志運用促進等,給予相應資助或獎勵。
青島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黨組書記、局長路玉軍表示,不斷提升企業開辦服務水平,持續增強市場主體開辦企業的體驗感和滿意度。深入整合營業執照、印章刻制、社保登記、公積金開戶、稅務發票等業務,將7個環節壓減至1個環節,0.5個工作日辦結,企業開辦效率全國領先。今年4月,打破登記地域管轄限制,在全市范圍內推行分支機構登記注冊“集中辦理”改革,全市4萬余家各類內資市場主體分支機構的登記注冊業務實現“全城通辦”,進一步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省率先建成企業開辦及注銷智能一體化平臺,創新推出企業開辦“索引式”智能推送、“嵌入式”填報指引、“自助式”智能客服等“六式”服務,其中“索引式”為全國首創。
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局長郭振棟表示,在全市組織選聘了290名青島市企業政策服務專員,涵蓋各涉企政府部門和企業服務機構,構建起政策服務重心下移、區域覆蓋、延伸觸角、精準輔導的新體系。針對企業反映的“政策不易找、申報靠腿跑、進度看不到”等難題,開發建設“青島政策通”一站式政策服務平臺,打造了“一口發布、一口解讀、一口兌現、一口服務、一口評價”政策惠企機制。暢通企業訴求解決渠道,開通“市委書記信箱”,累計督辦專辦民營企業來件611件,辦結率100%。建立清欠長效工作機制、事前摸排機制、投訴線索受理機制和協同工作機制,累計幫助民營和中小企業追回逾期欠款31億余元,在全市范圍內形成不敢欠、不能欠、不想欠的社會氛圍。
打造民營經濟的“青島樣本” 已入選全國首批
在市場主體這一龐大的群體中,民營企業無疑是最大的主角。全市市場主體突破200萬戶,其中民營市場主體占全市市場主體總量超98%,民營企業占全市實有企業總量超95%。2019年、2020年、2021年全市民間投資分別增長20.9%、13%、8.3%,高于全國16.2、12、1.3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占全市投資比重分別為52.5%、57.5%、59.8%,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我市實有境內外上市公司73家,其中民營企業43家,占比58.9%。
在民營經濟發展中,青島的答卷是令人滿意的:青島市成為唯一入選全國首批民營經濟示范創建城市的北方城市,打造民營經濟的“青島樣本”被表彰為山東省改革試點成果;《新聞聯播》三次報道青島促進民間投資、培育“專精特新”企業、開展“民營經濟創意會”的做法。
郭振棟介紹,今年以來受疫情和國際環境影響,經濟運行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嚴峻,給部分企業帶來了困難,在這種形勢下,我市出臺了助企紓困42條和“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有效應對疫情沖擊、提振市場信心。支持企業擴投資上項目,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民間投資的若干措施》,全面促進民間資本真正“敢投、能投、愿投”。幫助企業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引導融資擔保機構降低擔保費率,創新擔保模式,2022年一季度為488家(次)中小企業提供擔保貸款28.18億元。創新開展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轉貸,累積服務企業3175家(次),提供轉貸資金476.92億元,為企業節約融資成本2.28億元。設立全國首家民營中小企業大學,實施百千萬中小企業培訓計劃,上線青島民營中小企業大學線上商學院,開展線下專題研修班和高質量發展講堂,線上線下服務企業超20萬人次。
下一步,青島市要更加堅定地貫徹落實市黨代會、市“兩會”的部署要求,以創建全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為主線,以實施民營經濟壯大計劃為抓手,以培育實體經濟和四新經濟領域企業為重點,以開展“我與企業共成長”活動為載體,推動實現全市場資源要素配置、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培育、全體系全門類政策服務和保障。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