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從6月17日青島市召開的全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暨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現場會上獲悉,近年來,青島市通過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蓬勃發展,全市納入農業農村部家庭農場名錄管理的家庭農場數量達到4.5萬家,比2020年增長近105%。
會議觀摩了萊西市后垛埠村農業社會化服務現場,即墨區藍村青香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地平線家庭農場和移風店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中心建設情況。青島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沙劍林出席會議并講話,各區市農業農村局分管領導和相關工作人員參加了會議。
會議指出,近年來,我市瞄準率先走在前、開新局目標定位,以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為主線,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蓬勃發展,組織小農戶、服務小農戶、提升小農戶的功能作用進一步彰顯。
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全市納入農業農村部家庭農場名錄管理的家庭農場數量達到4.5萬家,比2020年增長近105%;登記注冊的農民合作社達到1.8萬家,比2019年底增加了近4000家;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3800余家,建立鎮級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50多個,實現了農業鎮全覆蓋。
規范程度不斷提升。引導農民合作社自愿注銷550多家,規范1000多家,建立了588人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輔導員隊伍,全市共創建區市級以上示范社1000多家、示范場600多家、示范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100家。
帶動能力持續增強。全市家庭農場經營土地面積近200萬畝,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吸納農村勞動力60余萬人,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面積每年500多萬畝,服務小農戶110萬戶。
扶持政策逐步完善。以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為主體,構建了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賦權、引導、培育、支持的“1+N”政策體系,統籌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
服務農民能力大幅提高。2019年以來,統籌財政資金近1.7億元,培育農業服務公司、服務型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主體,發展農業生產托管等多種服務模式,累計補助面積250余萬畝,補助農戶近百萬戶,促進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會議要求,要錨定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目標,抓好“三線布局”,培強“三級主體”,推動由數量增長向量質并舉轉變,促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在產業支撐、裝備水平、經營效益、服務能力等方面穩步增強,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提供有力的經營主體支撐。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