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的發展方向。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改造甚至顛覆原有的傳統生產模式和業態,加速制造業發展動力、生產模式、支撐要素和組織方式等范式的變革,其中高效的供應鏈管理服務體系對于制造企業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中國領先的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及場景物流服務提供商,日日順供應鏈聚焦產業端升級需求、用戶端體驗痛點,以場景思維定制原材料供應鏈管理方案,創新“VMI整合”、“統裝統卸”模式,進一步推動制造供應鏈管理從粗放經營向數字化、集約化等精細化經營轉型。
制造企業在生產制造過程中所需原材料零部件等品類眾多、規格龐雜、數量巨大,相對應提供原材料的供應商也數量眾多,以往供應商在為工廠供貨過程中還需經過采購、代理商等多個環節,供貨流程復雜,雙方溝通效率低,運營成本高。在此背景下,以降低成本為目的的合作性策略——VMI(又稱為“供應商管理庫存”)模式被行業逐步應用。日日順供應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創新,搭建起原材料數字化交付體系,將原本傳統的交付策略進行升級,鎖定工廠生產需求,將分布在不同區域、提供不同類別原材料的供應商供貨模式由此前10種場景歸類為VMI整合、統裝統卸兩種模式,減少供應鏈交貨頻次、交接次數,有效降低供應商經營成本的同時,提升了工廠的智能化作業能力。
通過VMI整合,日日順供應鏈設立VMI倉,將原本無序、分散的廠外物流進行升級,針對遠距離供應商,集中優化管理運輸、倉儲、配送等資源。其中,通過集中運輸,供應商可實現均衡生產、批次整合、集中發貨,整體運輸成本明顯下降;集中倉儲也帶來了規模效應,借助高效立體貨架等設施,倉庫利用率進一步提升,倉儲成本也顯著降低。
與此同時,日日順供應鏈通過檢驗前置、齊套前置等模式將原材料檢驗、齊套等操作前置到VMI庫內,實現原材料質量把控,質量問題提前解決,提前7天完成齊套,保證訂單即時滿足率,進一步保障生產,提升智能工廠的制造能力,實現了多方共贏。
某工廠采購表示,“以前倉庫晚上交接后才知道第二天生產所需原材料是否欠缺,現在通過平臺可以隨時查看供應商原材料的發貨、到貨、入庫等行動軌跡,不僅管理上更加智能化,信息也變得更透明了。”除此之外,日日順供應鏈還建立起統裝統卸平臺,通過“1+N”模式,即鎖定1位管理人員有序對接固定范圍的供應商,實現接口唯一,同時應用多種自動化物流裝備實現高標準的統一化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供應商供貨與工廠收貨的效率。以海爾青島園區為例,通過應用日日順供應鏈定制的原材料供應鏈管理方案,該園區不僅實現了流程集約化、物流自動化、原材料軌跡可視化的管理升級,其原材料相關入廠管理成本降幅也達到了17%。
此次日日順供應鏈打造的原材料供應鏈管理方案,僅僅是其探索制造業供應鏈管理模式升級轉型的一個側影。在生產制造領域,日日順向供應鏈前端制造供應鏈進行延伸,通過輸出先進的供應鏈管理模式,為制造企業設計并輸出涵蓋原材料管理庫存、線邊物流等在內的制造供應鏈一體化解決方案,實現品牌多維賦能,并向新的行業不斷拓展復制。
物聯網時代,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企業更快、更好發展的需求。日日順供應鏈創新制造業原材料供應鏈管理方案,正由內而外改變行業傳統模式,全面激發行業活力,實現了多方正向循環價值升維。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竇衍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