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中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強榜單公布,青島位列全國第13名

    人口是一切經濟社會活動的基礎,人才更是第一資源。隨著人口紅利消逝、人才價值日益凸顯,“人隨產業走、人往高處走”的趨勢愈發明顯,人口正持續向大城市及大都市圈集聚。

    日前,智聯招聘通過分析人才流動特點和趨勢,推出《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報告,公布了中國人才吸引力100強城市榜單,青島在該榜單上位列全國第13名,維持了去年在該榜單上的位次,在山東省內排名保持首位。

    中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強榜,青島在山東省內排名保持首位

    從今年公布的中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強榜來看,除寧波外,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成都、蘇州、南京、長沙9城繼續維持榜單前十,但名次排布有所調整。武漢排名從去年的第11位升至第9位,躋身前十行列。而去年的第9位寧波位次有所下降,今年僅排名第17位。青島維持了去年在該榜單上的位次,列第13位,在山東省內排名保持首位。

    據了解,此次報告得出的人才吸引力排名,主要是通過人才流入占比、人才凈流入占比、應屆生人才流入占比、碩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十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的加權結果。人才流入占比(流入某城市的人才/全國流動人才總量)、人才凈流入占比【(流入某城市的人才-流出某城市的人才)/全國流動人才總量】,分別反映該城市引得來和留得住的能力。

    青島的人才流入占比1.7%,凈流入占比僅有0.4%,換句話說,青島對人才“引得來”方面表現不錯,但在“留得住”方面仍需下功夫。

    放眼全國榜單,排名前五位的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五城的人才流入占比最低位3.0%,最高北京達到6.4%,而五城的人才凈流入占比均在1.0%以上,最高上海凈流入占比達到2.1%。與這些人才吸引力超強城市相比,青島的表現仍有較大差距。

    而縱觀競爭激烈的新一線城市,表現一騎絕塵的杭州,近五年來人才凈流入占比始終為正且逐年攀升,人才吸引力排名穩居前列,主要因為杭州電商等產業發展迅速且平均薪酬超越廣州在重點城市中位列第四。

    成都2017-2021年人才凈流入呈現由負轉正的趨勢,這得益于成都近幾年經濟發展活躍、創新產業發達,并且“筑巢引鳳”吸引人才。

    此外,蘇州2017-2021年人才凈流入占比呈上升趨勢,這種城市日益增強的人才集聚能力,離不開蘇州近年來日益雄厚的經濟實力,2021年蘇州GDP增速位列重點城市之首,同時離上海最近、區位優勢明顯,這無疑也稱為蘇州吸引人才的一大有利砝碼。

    而南京近五年來人才凈流入始終為正且較穩定,主因高技術產業發展迅速且南京“寧聚計劃”實施、落戶政策寬松。

    武漢近5年來人才凈流入占比呈現上升趨勢,主因“學子留漢”政策實施效果好,落戶門檻寬松。

    而長沙得益于生活成本低、文娛產業繁榮,也吸引了不少人才前往,2017-2021年人才凈流入占比較穩定。

    突出產業、海洋、開放,青島推出新時代“人才強青”計劃

    不過意識到差距的青島,正馬不停蹄奮起直追。

    4月24日下午,青島召開市委人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全市人才工作總體目標——著力打造全球有影響力的海洋人才中心城市,建設國際人才交流合作重要樞紐平臺,構建一流人才發展生態,為加快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為我國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貢獻青島力量。并推出兩個重磅政策文件——《關于實施新時代“人才強青”計劃的意見》《推進“揭榜掛帥”的若干措施》。

    其中,新時代“人才強青”計劃更是推出圍繞擴大基數、高端引領、凸顯特色、賦能發展四個方面的10條40款人才政策,制定了包括人才基數倍增計劃、頂尖人才聚集計劃、高層次人才提升計劃、未來之星儲備計劃、青年人才招引計劃、技能人才培育計劃、海洋人才發展計劃、海外人才引進計劃、產才融合促進計劃和人才服務支撐計劃10項子計劃。

    面對激烈的人才競爭,青島也深刻地認識到,要在人才城市戰中突出重圍,必須緊緊抓住產業這個關鍵,突出海洋這個特色,放大開放這個優勢。因此在這次全面實施的新時代“人才強青”計劃中,青島明確產才融合的思路,聚焦產業人才,明確提出“產業留才”。結合全市《加快實體經濟振興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提出的重點發展的24條產業鏈,鏈接高質量人才鏈與之相匹配,并以高質量人才反哺高質量產業。

    圍繞海洋特色,青島也明確推出針對海洋領域高層次人才、海洋頭部企業、涉海單位等主體在內的人才政策,不僅在真金白銀的“獎勵”上厚愛海洋人才,更在海洋人才的評價、激勵和服務方面,明確了具體人才政策,鼓勵海洋人才發展。

    緊抓青島開放優勢方面,青島也明確實施海外人才引進計劃,暢通海外人才來青工作綠色通道,深入推進海外人才用匯便利化試點,推出與海外高層次人才實際情況相符的考核、參評標準,鼓勵海外留學人才來青創新創業,并對青島頭部企業在域外設立離岸創新創業基地成效突出的給予最高2000萬元獎補。

    全市緊鑼密鼓,各區市也馬不停蹄。5月16日,嶗山區召開區委人才工作會議暨優秀企業家表彰大會,拿出5166萬元重獎人才和企業家,啟動國際人才社區推進計劃,發布涉及10大工程、40條具體措施的“人才新政”。

    城市群內人才流動為主流,打好搶人“團體戰”

    隨著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網絡所形成的空間組織緊湊、經濟聯系緊密、并最終實現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體化的城市群體逐漸形成,搶人大戰也從城市間的單打獨斗,逐漸轉化為城市群之間的綜合競技。

    從此次公布的人才流動趨勢來看,超6成人才流向五大城市群。2021年長三角、珠三角人才持續集聚,京津冀人才凈流出趨勢繼續放緩,成渝基本平衡,長江中游人才持續凈流出。

    而在山東省內,此次公布的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強榜單中,除了青島排名第13位外,濟南排名第15位,排名前一百以內的山東城市還有8個,煙臺(40位)、東營(49位)、威海(50位)、濰坊(59位)、淄博(62位)、臨沂(66位)、濟寧(98位)、濱州(99位)。除日照外,膠東經濟圈城市全部在百強榜單。

    如何凝聚膠東經濟圈城市的合力,在更高站位和更長遠利益上謀劃城市群間的資源配置和人才組合,這對于青島來說,或許是一個實現人才搶奪戰的突破點。不管是產業協同發展還是城市群間的人才服務“無障礙”,要想讓人才近悅遠來、來了就不想走,必須得拿出一些“動真格”的硬舉措。

    在傳統人口紅利消失、人才價值日益凸顯的當下,我們也期待膠東經濟圈、青島能突出重圍,在全國人才搶奪戰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來源:觀海新聞

    責任編輯:林紅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