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青島城市迭代的人才觀嬗變

    近年來,青島市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將人才發展與城市戰略及產業布局同步推進、深度融合,通過不斷強化人才招引力度,壯大人才隊伍,優化人才結構。

    ▲為進一步促進穩定就業,滿足企業用工需求,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青島市舉辦多場招聘會

    日月其邁,歲律更新。大風泱泱,大潮滂滂。面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青島這座百年城市在生生不息的奮斗里,在砥礪奮發的進取中,堅實著城市發展根基,描繪著城市生態基底,塑造著城市價值和靈魂,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書寫著厚重而絢麗的篇章。

    百年奮斗,書寫恢宏史詩;偉大征程,召喚新的進發。2022年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一系列高規格目標任務——建設全球現代海洋產業中心和現代化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加快培育一批世界級、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打造世界一流灣區,打造世界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加快建設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基本建成國際貿易中心城市……

    青島,這座年輕的城市正刷新著城市封面,激活著城市發展機能,提升著城市智力和親和力。

    一個國家,一個城市,人才高度決定著事業高度,人才是城市迭代更新最大的動能。

    五年來,青島市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將人才發展與城市戰略及產業布局同步推進、深度融合,通過不斷強化人才招引力度,壯大人才隊伍,優化人才結構。特別是從2018年開始,青島對人才政策進行新一輪調整,逐步形成了落戶政策、普惠性政策、選拔性政策、產才融合政策相互配套銜接的政策體系,全市人才總量突破251萬人,比2016年底增長82萬人。這座求賢若渴的城市,正逐漸成為人才放飛理想、施展抱負、實現價值的“理想之城”。

    機制之變

    前不久,青島制造的中國首臺產業級晶圓磁光克爾測量儀上市引起世界矚目,此舉打破了美國企業在該領域的壟斷。而實現這一成就的,正是青島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張學瑩及其研究團隊。張學瑩先后獲得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博士學位、巴黎薩克雷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北航青島研究院自成立以來,緊緊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青島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全力服務青島市產業結構升級。基于國家和地方對現代信息產業特別是微電子領域的需求,張學瑩和研究團隊將科研成果瞄準實用,以磁性微電子測試設備研發為切入點,探索產學研結合的科研創新之旅。

    誠然,城市更新、城市再造、城市升級,不僅體現在改善居住空間環境,完善基礎設施體系,提高城市運營效率,更體現在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動力,推動科技創新和可持續發展,增添城市時尚和活力。

    城市更新浪潮中,青島的特色優勢產業正在不斷彰顯和提升: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下,青島制造正在迭代升級,加快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青島市建設“活力海洋之都”,著力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建設現代化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緊跟青島市產業“蝶變”步伐的是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不斷深入。

    青島市委書記和市長親自掛帥組建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了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決策、聯席會議協調推進、市人才辦調度落實的工作格局。在部門和區(市)層面,建立了“產業部門抓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和“黨委書記抓人才工作項目”兩項制度,統籌推進重點人才工作的開展;在市場層面,成立青島人才創新創業生態聯盟、青島人才戰略咨詢委員會,作為市委、市政府人才工作市場化、社會化的平臺和抓手,通過調動市場資源、統籌社會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動全市人才工作創新發展。

    為加大對產業人才的引育,青島市緊扣重點產業,出臺《關于促進產才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在強化頭部企業和領辦人激勵、促進產業高端人才集聚、加快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應用等方面推出系列舉措,促進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

    為促進校地融合、產才融合發展,青島市舉辦青島國際人才創新創業周和“藍洽會”,為人才及項目搭建綜合性合作與交流平臺;前往北京、東北地區高校開展“招才引智名校行”活動,碩博以上人才占現場投遞簡歷總數超過九成;市委組織部牽頭創新開展了“青才實訓營”行動,駐青高校畢業生留青率達到52%,實現“四連漲”……目前,青島已逐漸形成赴外引才、人才周引才、以賽引才、中介引才等多元化招才引智渠道,促進各類人才快速集聚。

    市場之變

    一個城市的人才用得其所、人盡其才,才能確定意義、體現價值,進而定義生命的精彩、定格歷史的脈動。

    2022年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數據顯示:制造業是青島的立市之基,2021年底,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4017戶,為近五年來首次突破4000戶大關;“四新”經濟是城市更新的新賽道,截至2021年底,全市有5099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112家隱形冠軍企業、97家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字經濟是驅動城市能級躍升的新引擎,全市重點行業累計建成智能工廠52家、數字化車間146間、自動化生產線350條;全市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到57.5%,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88%……

    如何讓政策活水最大限度地滋養城市迭代“細胞”,激活“細胞核”的最大能量?

    為此,青島市轉變“政府主導”思維、擺脫傳統路徑依賴,探索實踐“三個說了算”的市場化打法——需要什么政策,讓企業“說了算”;誰是人才,讓市場“說了算”;支持哪些創業者,讓資本“說了算”。突出企業主體地位,把人才政策“制定權”交給企業,提升人才政策與企業發展的契合度、適配性。對具有戰略性、引領性的頭部企業及高端人才項目,實行政策定制化支持,精準支持企業發展。將人才評價權交給市場,實施按薪定才、以績推才、自主薦才,樹立“憑能力、比貢獻、看實績”的鮮明導向。連續舉辦“新銳青島”等創新創業大賽,邀請企業家、創投風投機構負責人當評委,充分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青島市通過搭建平臺、開放場景、放權賦能,逐步把人才政策定制權和人才評價權交給企業,充分激發企業的主觀能動性,逐步構建起以企業為主體的人才引育留用全鏈條機制。

    一時間,山海大地引才用才激蕩市場化變革之聲,企業自主創新力提升,人才面貌煥然一新:

    ——青島人才政策制定從“政府端菜”轉向“企業點單”后,充分讓企業參與政策制定,將企業行之有效的做法、引才聚才的想法變成具體舉措,從源頭上解決人才政策與產業發展、項目落地“脫節”問題。其中,為海爾集團開出的綜合性定制政策,有效助力其入選“國家高端智能家電制造業創新中心”。

    ——青島市從教育、體育、衛生、金融、財會等重點行業領域,遴選297名行業拔尖人才。選拔9個人才團隊和27名人才為產業領軍人才(團隊),入圍人才及團隊依托單位均為企業,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海洋、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領域。

    ——2021年以來,青島市打破地域空間限制,采取“人才飛地”的方式,首批在上海設立青滬智谷、蔚藍生物、朧愛科技,在日本設立海信視像共4個“人才飛地”。目前,集聚高端人才37人、孵化項目90余個,實現“項目孵化在外地、產業化在本地,研發在外地、生產在本地,投入在外地、效益在本地”。

    務實之變

    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今后五年,青島加快邁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宜人之城”體現著以人文本,涵蓋宜居、宜業、宜商、宜游、宜樂等深層次內核。

    宜商。青島入選首批創建國家級創業型試點城市,被國務院表彰為首批全國創業型先進城市。青島提出打造創業城市,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創業城市的十條意見》,構建“政、產、學、研、才,金、服、用、獎、賽”十個方面政策支持體系,快速感召、集聚各方創新創業資源,培植成全創業者創意創新創造的“熱帶雨林”。

    為破解人才創新創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青島出臺《關于加快推進金融賦能人才發展的若干措施》,推出20條舉措,進一步建立完善“人才金”“人才貸”“人才板”“人才債”等聯動機制,拓寬人才多元融資渠道。2021年6月11日,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和青島財通集團共同簽訂了青島市“人才金”委托管理協議,標志著青島市級人才賦能資金正式投入運行,在全省各地市開啟了財政資金“撥改投”賦能人才發展的先河。

    宜業。為著力破解人才公共服務領域碎片化等難題,青島上線“人才服務一件事”聯辦平臺,通過邏輯理順、數據共享、材料去重、路徑重塑,讓分散在全市公安、住建、教育、人社等8個職能部門的13個高頻人才服務事項實現“一口進、一并辦、一網通”,最終達到“一件解決”效果。為加強高端人才培育,將分散在9個行業部門的10項人才工程,優化整合為“產業領軍”和“行業拔尖”兩大類別,架構了“青島菁英工程”新體系,樹立了尊重人才、唯才是舉的導向。

    宜居。從2018年開始,青島對人才政策進行了新一輪調整,逐步形成了落戶政策、普惠性政策、選拔性政策、產才融合政策相互配套銜接的“四大政策體系”,覆蓋各類人才,貫穿住房、教育、醫療各個環節,在優惠度上位于全國前列。為擴大人才基數,促進人才有序流動,調整人才落戶政策,放寬人才落戶門檻;為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為主體的青年人才集聚,制定出臺高校畢業生住房補貼、青年人才一次性安家費等政策,建立起從實習到就業、從求職到安居的普惠性補貼體系。

    目前,青島正在加快建設全市人才賦能體系,以“政府搭臺、企業唱戲、人才受益”為理念,通過實體空間和線上平臺,為人才發展提供全方位、全鏈條、全周期的平臺化賦能體系。在青島人才賦能中心,除了入駐企業之外,還集聚了眾多聯盟成員單位,為人才提供綜合服務、項目路演、人才金融、高端獵聘、數字服務、教育培訓等服務,打造人才服務“一站式”平臺。

    永恒之變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全面落實市黨代會部署的開局之年,青島市兩會擘畫未來發展藍圖,確立發展目標任務,斗志昂揚地踏上新征程。奮斗創造歷史,實干成就未來。

    截至目前,青島市人才總量不斷提升、結構持續優化,全市人才總量突破251萬,比2016年底增長82萬人;在青院士達到86人、國家級人才達到1085人、省級人才達到1473人,青年人才持續集聚,2021年駐青高校畢業生留青率達到52%,實現“四連漲”,引才聚才26萬人。2022年,青島市提出了引進集聚人才25萬人以上、完善博士后聚青創新創業促進政策、招才引智工作站總量達到20家以上等一系列人才目標任務。

    “2022年,是開啟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的開局之年,也是搶抓國家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機遇的關鍵之年。”青島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于玉曾表示,今年青島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在國家人才戰略布局中爭當戰略支點,以海洋人才、海外人才和優勢產業人才為重點,打造海洋人才集聚區、海外人才集聚區;對全市人才政策集成優化,推動人才政策體系迭代升級;通過“才賦云”平臺數字化提升、人才賦能中心市場化運營等,提升人才政策落實的可靠性、便利度和舒適感,推動全市人才工作開創新局面,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更新動力涌流不息,呼應之聲回響不絕。我們的城市每時每刻都在更新、都在變化,只有變是永恒不變的主題。人才將與城市勠力同心,同頻共振,以新擔當承載新時代,以新作為閃耀新征程,共同譜寫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炫彩華章。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封滿樓

    責任編輯:崔現香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