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地靈人杰,千百年的歷史積淀了關東特有的地域風貌和民俗風情,造就了東北人的不屈性格和堅韌意志。
姜鑫正是在這片關東大地上成長起來的英才。他接受了20多年部隊熔爐的淬煉和洗禮,經歷過市場創業浪潮的破浪搏擊,始終篤定而堅實地探索著人生的意義,收獲著成功的喜悅!姜鑫創辦的青島小綠智聯科技有限公司,經過短短幾年就發展成為“最懂建筑垃圾行業”的科技企業,拿到全國首張“城市建筑垃圾網絡貨運”牌照。姜鑫兩次摘得青島市退役軍人“創業之星”稱號,成為青島退役軍人積極投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動實踐,是創業者服務國家建設、實現自身價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真實寫照。
從白山黑水到碧海藍天
從小,姜鑫就是肯吃苦、不怕苦的孩子。父母都是公務人員,并沒有嬌慣作為獨子的姜鑫,注重培養他為人處事的人生態度、服務他人的精神和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
隨著改革開放浪潮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東北人涌入內地和沿海城市發展。1996年,姜鑫選擇脫下校服,披上戎裝,赴大連當兵入伍,用鐵骨錚錚筑夢軍旅,實現奉獻祖國和服務人民的人生愿望。
進入野戰部隊后,姜鑫恪守“嚴格訓練,嚴格要求,聽黨指揮,立場堅定”的原則,在艱苦和高強度的軍事訓練中毫不懈怠。經過努力學習和艱苦訓練,姜鑫如愿以償來到河南某軍校深入學習專業軍事知識。
軍校是培養一線指揮軍官的搖籃,不僅錘煉軍人強健的體魄、過硬的心理素質,還培養軍人堅定的政治信念、無私的奉獻精神、廣博的知識基礎、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較強的創新能力。軍校的磨礪,使姜鑫練就了一身過硬本領和堅強意志,多次取得了排名前茅的好成績,從班長逐級升為排長、連長、教導員助理,成長為有責任、有血性、有闖勁的七尺男兒。
“軍校的嚴格管理和強化訓練至今還影響著我,使我常年保持著規律的作息和充沛的精力?!苯纬38锌f,正是在軍校練就的堅強意志和不屈精神,他從不把困難作為人生的挫折和失敗,而是作為一次次挑戰的機會和成功的機遇!
軍校畢業后,姜鑫憑借出色的成績和對祖籍山東的故土情懷,最終選擇了青島作為部隊服役的去處。
這只從白山黑水成長起來的雄鷹,將在這片碧海藍天間展翅飛翔、搏擊長空。
黨群聯結夯實創業根基
2002年,姜鑫在部隊工作不久,就被抽調到機關政治工作部從事群工外聯工作,對接部隊和當地政府和各級部門間各項工作,密切融合軍地魚水關系。“多年的外聯工作讓我深入了解了青島各行各業的發展狀況,這為我將來選擇創業帶來直接的影響和意義?!?/p>
多年來,姜鑫以部隊為基石和后盾,扎實做好黨群聯結工作,所帶連隊積極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在搶險救災、維護社會穩定等工作實踐中,沖鋒在前,勇挑重擔,以實際行動譜寫了擁政愛民的新篇章。
2016年轉業后,各方面表現均突出的姜鑫并沒有選擇到政府安排的崗位就業,而是選擇了自主擇業。
有人說:“轉業是軍人的第二次生命,在轉業后找到正確路徑,和在轉業中迷失方向的軍人,過著不同的人生?!?/p>
“到政府部門就業是旱澇保收的穩定工作,但也是一眼望到退休的工作,這并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毕矚g挑戰自我的姜鑫經過深思熟慮,毅然放棄了“學而優則仕”的傳統,選擇了創業作為第二次生命。
2017年,姜鑫偶然接觸到工程修路、滸苔、建筑垃圾等市政施工業務,他運用多年積累的人脈關系和社會資源,通過招攬業務、增加車輛、融資貸款等方式,一點一滴把運輸車隊搭建起來,逐步從一臺車、一臺挖掘機發展壯大到68臺運輸車和17臺挖掘機,固定資產超4000萬元。
為了深入挖掘創業潛能,擴大和滿足市場需求,姜鑫先后創辦了運輸公司、工程機械公司、維修公司、副食品配送公司、勞務派遣公司、法務公司、保險代理公司等10余家公司,不斷豐富創業內容,延展創業產業鏈,各項業務得到長足發展。經過兩年多發展,公司營業額和業務規模在行業排名遙遙領先,員工發展到200多人,其中研發團隊有40多人,引進了虛擬算法、車聯網等專業的海歸人才,吸納了30余名退役軍人。
從“藍”到“綠”的行業變革
在人們記憶中,青島的渣土車多為笨重嘈雜的藍車,而現在則是清一色干凈整潔的綠車。
這一顏色的變化,不僅孕育了青島小綠智聯科技有限公司的誕生,還昭示著一個行業的劃時代變遷。
2019年下半年,青島建筑垃圾運輸行業迎來“報復性”反彈,為了完成訂單業務,建筑運輸車輛超拉快跑、渣土隨意拋灑、車輛超標排放、車輛整體調度無序等現象屢見不鮮,特別是運輸車輛行業管理不規范,缺乏統籌整合、平臺管理和綜合調度的意識和能力,由此引發城市環境惡化和交通安全隱患。
“隨著城市迭代更新和行業規范發展,傳統建筑垃圾機械設備和運輸模式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發展要求。”姜鑫瞄準行業整頓改革契機,利用1個多月時間,先后赴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昆明、重慶、武漢、長沙等17個城市調研,總結學習其他城市先進管理經驗,逐漸摸索出一條適合于青島的建筑垃圾運輸行業發展之路,矢志摘掉行業“土”帽子,還城市一片清朗藍天。
姜鑫認為行業改革首先從運輸車“瘦身”做起。
原來的建筑垃圾運輸車輛體積大、份量重,滿載能力為31.5噸,而車輛自重就有22-23噸,使得每車運量實際只有9噸。為了增加運力、節省時間,超載運輸、急拉快跑、拋灑渣土等違規操作時有發生。
其次,改革要從概率性執法轉變為遠程非接觸式執法。
以前運輸車輛安裝的是老式GPS定位系統,如果車輛違規拋灑渣土被舉報,需要人員層層舉報、交警部門層層部署,等到執法人員按照定位系統趕到現場時,肇事車輛早已溜之大吉。
而當時,深圳市在全國率先操刀改革,投資21億元將陳舊破爛的渣土車全部淘汰,更換為電動或國六燃油標準的渣土車,車體全部變??;將所有車輛實行數字化改裝,成為搭載傳感器和攝像頭的移動終端,能夠實時監控車輛路線和作業。
時不我待。姜鑫根據自身創業實踐和調研啟示,向青島市城市管理局等相關部門提出了運輸車的“瘦身”改革、建立資質管理體制和準入機制、運輸車輛安裝數字化智能裝備系統、建立智慧車聯網平臺等一系列建議,并率先帶頭在行業內集中對全部運輸車輛進行標準化改裝,由“藍”車改為“綠”車。
2020年年初,青島市城市管理局聯合市公安局、交通局等7部門制定出臺了堪稱全國“最嚴格的一份行業規范”——《青島市建筑垃圾運輸車輛行業專用規范》,搭載了“最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明確了建設建筑垃圾運輸處理的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通過大數據實時監控對建筑工地、建筑垃圾運輸車輛、建筑垃圾消納點三個建筑垃圾的關鍵節點進行管理,并將收集的大數據上傳城市政務云,與其他政務數據互聯互通,推動智慧城市的建設水平。其中,姜鑫作為渣土運輸行業專家,全程參與了規范的制定。
“為了減緩企業改革帶來的陣痛,減少企業的損失,我們后續出臺了多項配套措施,提出全市軌道交通工程(地鐵)項目、財力投資及各類政府平臺公司投資的項目,必須使用綠車。讓實行改革并符合青島市行業標準的企業率先享受改革紅利?!币粫r間,青島市渣土車紛紛改“藍”換“綠”,行業企業優勝略汰、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城市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疫情引發的科技初心
創業大潮中乘風破浪難免“嗆水”,姜鑫在創業過程中也遇到了疫情的挑戰,同時成就了科技創新發展。
“疫情期間,由于建筑工程減少、人員出行受限,很長時間沒有活干,給行業發展和公司生存帶來嚴峻挑戰?!苯位貞浾f,當時自己定的發展目標是擴容至200臺車、400位駕駛員,每月貸款就有300萬元,加上工人工資、車輛維修等費用,一個月固定支出達800萬元!一時間,“內憂外患”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加快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才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必由之路!
“我一直思考要做一個平臺化企業,既是一個實體公司,又比實體公司運營模式靈活?!?020年4月,姜鑫抓住行業規范出臺契機,創立青島小綠智聯科技有限公司,集中行業內運輸車輛、人員、法務、輪胎、工程等優勢力量,創新性將網絡貨運模式引入建筑垃圾運輸領域,致力于建筑垃圾運輸行業的軟件開發、平臺搭建,探索建筑垃圾運輸車智能化設備技術方案。平臺針對建筑垃圾運輸行業“小、散、弱”現象突出、企業資質差、管理成本高、無抗風險能力等弊端,通過高新技術手段協助行業內的“小、散、弱”企業聯合起來融入新業態,借助工業互聯網框架實現集渣土車24小時監控、平臺運營、企業管理、網絡管理、統計分析于一體的現代化信息管理,“小綠智聯建筑垃圾運輸車輛生態平臺”應運而生。
依托平臺系統,青島市政府相關部門將行業科技監管需求與科創企業開拓市場的需求相融合,充分開放建筑垃圾運輸市場應用場景,自2020年2月初至2020年7月,平臺完成了從立項到上線的各項工作。截至目前,平臺已納入全市257處工地、5000余輛運輸車輛、187處資源化企業及回填消納點信息,依托智能手段逐步實現對建筑垃圾處置行業的精細化、高效化管控。
為城市更新發展減負增效
科技創新潛能無限,企業改革永無止境。
2020年以來,姜鑫在智慧車聯網研發和創新之路上深耕不怠,持續將先進運營理念引入城市環境治理、工程建設項目等專業場景,不僅為城市環境提供了高效運輸服務,還為企業減負增效貢獻了智慧。
——2021年,青島海域出現史上最大規模滸苔爆發,外運滸苔陷入亂象,政府相關部門一時束手無策。
姜鑫首當其沖站出來為政府解決困局,公司運用“小綠智聯建筑垃圾運輸車輛生態平臺”網絡調度功能,將參與滸苔清運的信息統一發布到平臺車輛上,30分鐘內就調集了4500臺渣土車按指定時間和路線趕赴指定現場,一天半時間就將所有滸苔清運完畢。
——在與某國有大型工程建設單位合作的規劃設計項目中,姜鑫發現其工程建設開挖過程中附屬產出的建筑垃圾不乏花崗巖等砂石料資源,一些運輸企業將這些建筑垃圾賣給磚石場和洗沙場,從中獲取利益。
為了堵住利益輸送漏洞,姜鑫提出“中轉倉”運作模式,負責工程渣土資源的收集、存儲、加工及交易,實現資源再投資和再利用,由此可實現高達1600%的增值率!這一舉措不僅切斷資產流失通道,每年還可實現創效數十億元!
——目前,小綠智聯已經走出青島,已和省內/外多個城市環境衛生主管部門建立合作意向,共同研究、設計城市建筑垃圾全過程管控體系搭建工作;幫助青島對口扶貧的西部某城市研發了城市渣土資源全生命周期和全流程管控平臺項目,有效防止了資源浪費,解決了資源變現問題。下一步,公司將重點致力于研發裝修垃圾、生活垃圾全過程流程管控平臺。
“這里有山有水,生態環境非常優美,園區創業環境非常適宜初創性企業發展,在這里我們找到了發展的契機和定位點。”如今,入住青島國際特別創新園的小綠智聯遵循“放棄寬度、鉆營深度”的理念,潛心在車輛網智能開發、設備智造及平臺化運營等領域持續深耕,先后打造了16類工程、運輸、商務等車輛實現安全、科學、高效運行的高科技服務平臺,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已經成長為極具競爭力的雛鷹企業。公司創新創業項目獲第十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青島賽區)暨2021青島·全球創新創業大賽行業賽新一代信息技術初創組三等獎、青島市第七屆“市長杯”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李滄賽區二等獎、2021中國(青島)國際菁英創業創新大賽最具投資價值獎、青島市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新興產業”二等獎等獎項。公司先后獲“中國智慧環衛典型示范案例”“2020年青島信息化百佳典型案例”“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團體會員單位”等榮譽。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封滿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