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是山東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確定實施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
今年以來,青島市緊緊圍繞“走在前列、全面開創”“三個走在前”總體目標,積極主動作為,將實施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列入了2022年度市辦實事項目,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頂格推進、統籌謀劃,取得階段性成效。截至3月底,全市已開發崗位38101個,超額完成省委、省政府下達的3.7萬個崗位開發任務。
部門聯動 為工作全面推進提供政策支撐
今年,山東省委、省政府決定大幅提升公益性崗位規模,積極消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和城鎮長期失業人員,著力提高城鄉低收入群體收入,探索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徑。青島市在實施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中著重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橫向聯動。由市人社局牽頭,會同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市民政局和市殘聯等部門,在充分調研基礎上研究制定了《青島市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和《關于做好城鄉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有 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了崗位類別、人員條件、聘用程序、待遇標準等事項,為工作全面推進提供政策支撐。
二是上下協同。按照全面摸底、同步推進原則,與各區(市)聯動,對全市重點群體底數進行摸排統計,同步推進崗位開發和新老人員政策銜接等工作。積極引導社會資源參與,探索推廣“海利爾模式”和“維普模式”,引導鄉村困難人員就近就業,有效拓寬公益性崗位創設渠道。
三是試點引領。指導膠州市先行試點,總結經驗、快速鋪開。3月上旬,省人社廳專程赴膠州開展現場調研,對青島市突出黨建引領創設“紅色樓長”崗位、將公益性崗位納入社會治理智慧平臺管理等經驗做法給予肯定并在全省推廣。
明確流程 分解2022年崗位創設計劃
《方案》《通知》這兩份文件主要圍繞落實政府兜底安置就業責任,從總體要求、任務目標、組織實施、資金保障、保障措施等方面,明確了全市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的關鍵流程環節,并向10個區市分解了2022年崗位創設計劃。
第一,突出實效性,統籌崗位設置。青島市城鄉公益性崗位堅持需求導向、公益屬性原則,在統籌整合現有公益性崗位基礎上,設立公共管理類、公共服務類、社會事業類、設施維護類、社會治理類等崗位。2022年崗位設置側重服務鄉村振興、衛生防疫、勞動保障、河湖管護、齊長城巡護、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管理服務、農田基礎設施管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農村供水管理服務、農村宅基地管理、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及人居環境管護等領域。在具體執行上,區(市)按需設崗,由社區(村)等有崗位需求的用人主體,向所在街道(鎮)提交崗位開發需求,經區(市)審批后確定崗位設置;對特殊困難人員,可根據其實際勞動能力設置相關崗位。
第二,突出精準化,明確安置對象。城鄉公益性崗位的安置重點是就業困難群體,其中,城鎮公益性崗位主要安置城鎮零就業家庭人員、城鎮大齡失業人員等困難群體。零就業家庭人員等困難群體要按照青島市就業困難人員認定有關規定進行認定;城鎮大齡失業人員為女性45周歲以上、男性55周歲以上至法定退休年齡的失業人員。青島市大齡女性靈活就業參保人員,可在辦理失業登記后納入安置范圍。鄉村公益性崗位主要安置脫貧享受政策人口(含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對象)、農村低收入人口、農村殘疾人、農村大齡人員(45-65周歲)等群體。
第三,突出標準化,規范崗位待遇。城鄉公益性崗位統一實行政府補貼,一方面,規定城鎮公益性崗位補貼標準不低于區(市)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鄉村公益性崗位補貼標準不低于區(市)當地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具體依據崗位類型、勞動時間、勞動強度等因素確定。各區(市)將按照企業職工社會保險繳納有關規定,統一為城鎮在崗人員繳納養老、醫療、工傷、失業四項社會保險,統一為鄉村在崗人員購買意外傷害商業保險。另一方面, 鼓勵區(市)引入社會資金、公益基金,有條件的,可為在崗人 員提供一定的福利待遇和獎勵資金,提高待遇保障力度;公益性崗位安置人員補貼期滿難以通過其他渠道實現就業的,可再次通過公益性崗位予以安置,累計安置次數不超過2次。
第四,注重公平化,細化上崗流程。各區(市)安置人員上崗流程,至少要具備8個環節,即:發布公告、報名申請、民主評議、審核公示、區市審批、協議簽訂、崗前培訓、安排上崗,強化群眾監督、社會監督,確保公開、公平、公正。要求各區(市)建立公益性崗位從業人員精準安置機制,綜合考慮人員類型、收入水平、申請意愿、個人能力等因素確定上崗人員。城鄉公益性崗位的管理由街道(鎮)統一負責,社區(村)參與做好需求摸排、人員組織、日常管理等工作。各區(市)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第三方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協助管理。
第五,注重嚴謹性,強化動態管理。城鄉公益性崗位及其安置人員情況實行“雙實名制”、統一納入省公益性崗位管理系統,通過大數據、信息化手段,對城鄉公益性崗位實行動態管理服務,防止“虛報冒領”“吃空餉”等違法違規情況發生。建立退出管理機制,對退出公益性崗位后生活困難人員,按規定納入社會救助范圍,做到政策有效銜接、幫扶不斷。
第六,注重及時性,加大資金保障。將城鄉公益性崗位資金列入市及區(市)年度財政預算,城鎮公益性崗位所需資金,市級對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城陽區、西海岸新區補助50%;鄉村公益性崗位根據年度開發計劃,按照每個公益性崗位每年1.1萬元標準,市級對各區(市)分檔給予補助。建立資金預撥清算機制,確保資金按月發放、按月繳納到位。崗位待遇原則上發放至在崗人員社會保障卡銀行賬戶,其中鄉村公益性崗位補貼通過財政惠民補貼“一本通”系統發放,確保補貼發放可查詢、可追溯、可監督。
多措并舉 打造青島特色工作品牌
下一步,青島市將深入貫徹上級工作部署,堅持“在全國進位爭先、在全省勇當龍頭”的工作目標,聚合力、嚴監管、強服務,多措并舉推動形成具有青島特色的城鄉公益性崗位工作品牌。
一是強化市級部門與區(市)、街道(鎮)之間工作協同,統籌規范崗位開發、人員招聘、崗位管理等關鍵流程環節,在推進膠州試點工作基礎上,加快實現全市工作標準化建設,爭取6月底前完成全年上崗任務。
二是嚴格過程監管,細化實化人員認定和組織上崗程序,建立完善“雙實名”機制,優化信息管理平臺,確保重點群體應安盡安、人崗相適,確保公平公正,堅決杜絕優親厚友等負面問題出現。
三是優化在崗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區(市)設立服務驛站等設施,為在崗人員提供技能培訓、工余休息和其他相關服務,提升崗位管理服務水平。
四是突出黨組織引領,定期組織公益崗流動黨員開展政治學習,引導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做好基層黨建、疫情防控、綜合管理、便民服務等工作,實現基層黨組織建設和消納城鄉剩余勞動力雙豐收。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封滿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