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清明,春暖河山。在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召開之際,漫步在嶗山大地,處處洋溢著奮斗的激情,嶗山區3萬多名黨員干部以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拼搏精神,鉚足勁加油干、頭拱地向前沖,爭先進位,勇當排頭,傳遞著“人勤春早”的正能量,延伸著新的征途、新的希冀。
把開工當開戰,把工地當陣地;把基層當課堂,把群眾當老師,把現場當考場,推動問題在一線解決,工作在一線推進,干群關系在一線增強......2022年,嶗山區以開展“作風能力提升年”“基層基礎建設年”活動為契機,將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實體經濟和招商引資作為錘煉作風、提升能力的“兩大戰場”,實施“六基工程”,夯實基層基礎,開新局、展新貌、謀新篇,主動融入到青島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偉大實踐中,為青島加快邁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貢獻嶗山力量,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項目加速跑,積蓄發展新動能
機器轟鳴,焊花四濺,車輛穿梭,機械交叉作業和建筑工人忙碌的背影......走進青島微電子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掃碼、登記、現場消殺......疫情防控中,園區處處呈現奮勇爭先、熱火朝天的喜人場景,一場項目建設的“速度與激情”正在這里上演。
重點項目是經濟發展的“強引擎”。嶗山區將重點項目作為穩投資、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多措并舉擴大有效投資,穩住經濟基本盤。雖然受到了疫情影響,但進度沒落下。疫情期間,受到人員管控等各方面的影響,建筑工人由1000人精簡到了400多人。面對人員驟減、生產材料短缺等重重壓力,項目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倒排工期,并對施工順序進行了優化調整。正常情況下兩年多才能完工的項目,現在僅用一年多就將完工交付。目前,園區內的廠房、餐廳、宿舍等6個建筑單體均完成主體封頂,外層裝飾和室內裝修進度日新月異,多個環節進入收尾階段。該項目占地200畝,總投資約67億元,分兩期建設。該項目采用先進的系統級封裝工藝,生產智能傳感器及微系統模組,產品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及周邊智能終端、智能穿戴、醫療健康等領域。項目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50億元,新增就業3000多人。嶗山區將成為我國智能傳感器產業規模最龐大、人才最密集的區域之一,在很大程度提升微電子產業的競爭力,助推青島市新舊動能轉換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疫情影響在所難免,迎難而上事在人為。省市區三級重點建設項目——青島生物醫藥協同創新中心,自2月中旬啟動施工以來,短短一個多月時間,青島生物醫藥協同創新中心項目進展迅速。特別是疫情期間克服種種困難,嶗山區對項目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動研究,積極協調,想方設法打通項目推進過程中的“難點”“痛點”。目前已完成止水帷幕3500余米,土石方開挖工程也已經開啟。
項目是區域發展的生命線。嶗山區各級各部門堅持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兩手抓、兩不誤,在嚴格落實項目工地防疫管控措施的基礎上,以“嚴 真 細 實 快”的工作作風,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全力推動經濟社會健康平穩發展。堅持一切圍著項目轉,頂格協調、頂格推動,每名區領導至少引進一個大項目。在項目建設上,聚焦全年固投增長目標任務,43位區級領導對310個固投項目分工包聯,強化專班推進、“紅黃綠燈”等機制,確保各項任務早見戰果、善作善成。全面破解 “難點、堵點、痛點”,對嶗山區范圍內的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礎設施等工程建設項目,從項目立項到竣工驗收進行全流程改革,推行“拿地即開工”審批服務模式。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涉及的立項規劃用地許可、工程建設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四個階段實行“一家牽頭、并聯審批、限時辦結”,對各階段審批的辦事流程、耗時、材料、費用全面優化。在具備條件的區域,積極開展區域評估,“一張藍圖”統籌項目實施,全面實施多測合一、聯合驗收。實現“一個窗口”提供綜合服務,“一張表單”整合申報材料,“一套機制”規范審批運行,全面在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效率。
春山暖陽,未來可期。抗疫情,抓發展,嶗山在春光里踔厲奮發。通過優化服務,不僅項目建設加速推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大項目也陸續落地投產。今年以來已引進虛擬現實產業園、地中海俱樂部等億元以上“四新”項目18個。一個個項目的落地開工,像春天里一棵棵萌芽待發的種苗,充滿了向上的力量與勁頭......
“禮包”送不停 推出減負惠企新舉措
一條條生產線上,機器奮力運轉,600多名工人們佩戴口罩,在各自崗位上熟練操作……走進位于嶗山區的青島宏大紡機機械公司生產車間,一股奮起直追抓訂單、搶生產的火熱氣息、撲面而來。據公司財務總監閆永良介紹,一季度,宏大紡機營業收入達到26880萬元,同比增長56.08%,利潤同比增幅達到88%,上繳稅金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87%。
宏大紡機是嶗山區助力企業實現“開門紅”“開門穩”的一個縮影?!敖衲暌詠恚覀円严群笞咴L了96家重點工業企業,深入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并協助漢纜、海信醫療等企業找訂單、拓市場?!睄魃絽^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嶗山區第十三次黨代會確定了“五區同創、勇當排頭”的發展思路,提出到2026年,全區GDP突破1500億元、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300億元,兩個指標均增長50%。為早日把“規劃圖”“路線圖”變成“施工圖”“實景圖”,堅持把發展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對標全國最高、最好、最優、最強,建立項目化、清單化責任落實機制,實施傳統產業提升、新經濟企業培育、龍頭企業招引、載體平臺提質增效、產業生態體系搭建“五大行動”。突破發展數字經濟、工業互聯網等新業態新平臺,加快推動漢纜、宏大紡機等10家企業實施倍增計劃,中科曙光、東華軟件副中心、歌爾微電子產業園等50個項目建成投產,推動先進制造業等實體經濟鏈式集群發展。
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嶗山區組織深入生產研發一線調研走訪,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優化相關扶持政策,推動企業平穩運行、加速恢復。發揮企業服務專班作用,精準對接企業需求,推出惠企政策,努力為企業營造最優發展環境。
面對疫情等不確定性因素帶來的影響,嶗山區在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政策的基礎上,嶗山區推出12條硬核惠企服務舉措,涵蓋了嶗山區內800余家“四上”企業,110余座樓宇、200余個居民小區物業公司,80家民宿,100余個在建重點工程項目,300余家外貿進口企業,300余家承租權屬為區屬國有企業、行政事業單位房屋的嶗山區制造業小微企業、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為企業“紓困增效”。拿出近10億元財政資金,以“真金白銀”幫扶企業渡過難關。在產業方面,6月底前兌現普惠性政策等產業資金7億元;金融方面,設立了總規模1億元的中小微企業銀行貸款風險補償專項資金,總規模不低于1億元的企業信貸應急周轉金;房租減免方面,為符合資格的企業減免3個月租金約3000余萬元。針對文旅企業經營困難的問題,嶗山區對轄區內的酒店、民宿、旅行社、影院等企業給予寬帶補貼、電費補貼等綜合性補貼,切實幫助企業紓解困難、盡快實現復工復產。針對企業用工難等問題,嶗山區將聚焦民生、智能制造、生物制藥、工業制造等重點領域,組織開展16場企業緊缺急需用工“線上”招聘會及“直播帶崗”活動,切實解決企業“用工荒”。針對冷鏈及進口企業防疫物資緊缺的問題,嶗山區對在區內注冊的從事冷鏈產品、非冷鏈產品進口的外貿企業、大型商超、進口冷鏈生產經營使用單位等,按照企業實際需求,對裝卸、搬運、消殺、庫管等高風險崗位人員支持1萬套二級防護裝備,切實保障冷鏈不掉“鏈”。針對建筑工地工人日常防護弱的問題,嶗山區按照項目各參建方現場實際用工100元/人的標準給予防疫物資支持,切實保障工人安全。
春江水暖鴨先知。市場主體凈增新增比是反映市場主體活躍度的主要指標。據統計,在嶗山區3月新增的市場主體中,商務和信息服務業主體占到20%以上,批發零售業市場主體占比15%,科技類市場主體占比9.6%,建筑業主體占比約為6%。在疫情反復沖擊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嶗山區市場創新創業活力能夠逆勢上揚。
政策的硬核支持,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為實體經濟的再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力量,煥發出嶗山新一輪發展的強勁動能。
勇擔新使命 壁畫新藍圖開啟新征程
日前,伴隨網上拍賣成功“落槌”,位于嶗山區株洲路片區一處國有建設用地迎來“新生”。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成功競得青島虛擬現實產業園項目一期建設地塊,該項目建設投資22.4億元,將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啟動、并于2023年9月底交付使用。項目是青島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中的重點項目,建成后將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吸引和集聚虛擬現實周邊配套企業,增強產業配套能力,提高智能制造水平,完善智能產業鏈,提升行業產業競爭力,助推青島新舊動能轉換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成為青島、山東乃至全國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的新高地。
同樣在株洲路片區,近日,巨峰光學醫療器械產業園正式投入使用。該產業園位于嶗山區科苑緯四路102號,是青島巨峰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與青島杰生電氣有限公司的合作開發項目。目前,該產業園已迎來首家入駐辦公企業——青島杰生電氣有限公司,并吸引了海泰光電、國數科技、賽歐雙源等企業落戶。此外,巨峰科創與中信基金、市級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中心、朗威控股集團等單位還合作成立了10億元的中信醫療產業基金,形成了“園區開發+資本支持+項目入駐”的建設招商模式,加速與周邊醫療類上下游企業形成產業集聚。未來,這里將成為嶗山區新的醫藥健康產業“新高地”,成為帶動株洲路兩側發展的催化劑以及產業集聚和發展的新引擎。
嶗山區土地資源十分有限。在土地開發資源“天花板”下,城市更新成為盤活存量土地的重要手段。嶗山區找準工作抓手,既改造城市的“面子”、又改造城市的“里子”,既著眼城市的“現在”、又著眼城市的“未來”,不斷強化政府對土地開發的統籌力度,充分挖掘儲備建設用地,全面深化“標準地”供地模式,讓成熟地塊、現成樓宇“等項目”,不讓項目“等載體”,自覺承擔起在全市特別是中心城區的城市更新中趟出一條新路子的任務。抓好株洲路等重點片區低效用地再開發,運用土地整備、“工業上樓”、成片區開發、地下空間綜合開發等方式,同步推進動能轉換與空間轉型,釋放低效閑置產業載體新活力。實施產業園區能級躍升行動,提高投資強度、畝均稅收等項目準入標準,提升國際創新園等既有園區規劃布局、功能配套和運營水平,新建一批承載力強、成熟度高的新興產業園區,全面提升園區效益。
既著眼長遠,又立足當下。2022年,嶗山區精心制定了嶗山區三年攻堅行動方案,明確了株洲路兩側升級改造、張村河兩岸開發建設、市政設施建設、舊城舊村改造等7條戰線,初步安排了未來三年梯次推進的334個城市更新建設項目,總投資約930億元。今年,安排總投資736.07億元的194個項目,均按照“目標化、節點化、責任化”要求壓茬推進。一季度新開工項目33個、完成投資18.21億元,力爭全年新開工項目126個,新竣工項目103個,年度投資達到151.77億元。對張村河南岸區域進行集中整治拆除,目前已集中成片拆除房屋約53萬平方米,跨海大橋連接線區域已累計拆除面積約15萬平方米。
城市更新,讓群眾生活更美好。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在城市更新的推進過程中,嶗山區始終把群眾至上的理念貫穿始終,在舊村改造、停車設施建設、公園城市建設等工作中,堅決做到換位思考,敞開門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努力在解決“急難愁盼”中讓群眾獲得“滿滿的幸?!?,讓城市真正成為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空間,努力把每個項目打造成為群眾認可的民心工程。2022年,在市政設施建設領域將積極推進50個新建、續建項目,打通棗山東路等5條未貫通道路。在停車設施領域將實施停車設施重點項目9個,包括新建4個、續建5個,建成公共停車泊位2000余個,包括十九路南側停車場、海爾路-銀川路立交停車場等;在公園城市建設領域則將建設山頭公園9個,口袋公園7個,立體綠化5處,林蔭廊道4條,濱海公園1處,包括浮山綠道、午山綠道、石老人濱海公園、黃金海岸南側口袋公園等。
踔厲奮發開新局,篤行不怠再揚帆。隨著一個個大項目、好項目的加快落地和實施,嶗山的肌理和樣貌得以重塑,城市的功能品質持續完善。嶗山正以全新的發展節奏,通過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注入新動能,導入新業態,煥發新氣象,以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宜業怡居,更加精彩宜人的稟賦,成為一個“近者悅,遠者來,居者安”的山海品質新城。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倚慰 通訊員 梁太宏 李瑩 葛曉蕾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