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在漢語中gēng xīn和gèng xīn有著不同的詮釋。而我們推進城市更新的目標,是擁有更新的城市。
馬藝峰 攝
老街新語
2022年2月8日,虎年春節正月初八。市民張國棟在微寒的天氣里,排了50分鐘的隊,終于擠進了重新開業的四方路-易州路茍不理包子店。一碗八寶粥下肚后,寒氣微散,嘴里的包子也漸漸的釋放出豐滿的味道。似是童年、卻又少了些什么?
包子還是那個味兒。時間、空間卻俱往矣了。張國棟背靠著廣興里微更新工程現場的圍擋。而在春節后剛剛復工的工地上,工人們正在小心翼翼的處理著墻面。
忙碌的工人
從易州路向南、向北、向西,能夠看見膠州路、中山路、濰縣路一線有多個項目在施工。這些項目在青島市市南區、青島市市北區的轄地。是青島市城市更新里的歷史文化街區復興的核心板塊。
這個板塊以中山路為中心在青島歷史上有著重要的文化和經濟地位,隨著上世紀90年代城市布局向東、向北、向西擴容。老城區在新城市中的推進中,經歷了發展的陣痛。
老城區不能只以舊的形象,停留在人們的回憶中,更不能因為“舊”退出城市生活的舞臺?,F在,隨著城市更新推進,青島市正在歷史城區保護更新、重點低效片區開發建設、舊城舊村改造、市政設施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地鐵建設和沿線開發建設、停車設施建設、公園城市建設八大行動中發力。
其中,城市歷史文化街區作為城市存量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承載城市歷史記憶、延續城市肌理、展現城市魅力與活力的重要載體。而記憶的傳承,讓人們用情懷支撐著歲月長河里的點點滴滴。
但是,城市更新中的歷史文化街區并不僅僅是修舊或者復原某一個歷史時間、空間點位的老式建筑。而是通過歷史文化街區復興,去尋找老街里流逝的煙火氣。
氣象煥新
市民萬千從出生就在中山路生活,父母也都在中山路附近工作。自己更是因為結婚有了自己的新居,才依依不舍向這片老街告別。曾經與朋友一起投資了中山路初見咖啡的萬千已經年屆不惑。三四年前因為中山路人氣寥落,不得將咖啡店轉手的他一直心有遺憾。而在城市更新推進后,萬千與昔日的小伙伴再度燃起了在這里追逐時光的熱情。
新入駐的咖啡店
通過規劃,可以遇見并不遠的將來。踏上青島的百年老街:廣興里里院、寧陽路銀魚巷、濟寧路人才公寓、龍山地下人防工程停車場等更新工程正在與咖啡、酒館、書店、民宿、奢侈品等新的時尚業態產生交集。而在整個街區,春和樓、亨得利、海濱、茍不理、天真攝影這些老字號也在城市更新的發展中與新興業態實現跨時代的再組織。而在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推進中,也并不都是納新。迎來送往是更新中的常態,在華聯商廈、國風大酒店、中山商城、龍山地下商城退出歷史舞臺后,青島灣廣場正在徐徐展開。
更讓市民們關注的是,外部商業網絡在實現重新鏈接的同時,內部硬件的底子也在強身健體之中。依托中山商城這一曾經的時尚地標改造的人防停車場,正在更新中的六街口停車場、龍山地下商城停車場也將實實在在地解決老城區停車難的痼疾。
公共交通上,地鐵一號線已經開通,加上較完善的公交路線,路網組織在運載和商流、客流的傳遞上能夠適應更新后的運營發展。這一切都在給歷史文化街區帶來新的氣象。
“微”來可期
提升老城環境品質、復興歷史文化街區,即采用小規模、漸進式的改造方式,延續城市肌理、保護傳統空間特色和文化環境,活化利用歷史文化空間。
更新后的街道 馬藝峰 攝
中建八局四公司正在施工
同時,歷史文化街區的復興,多以微更新、輕資產形式實現。這“微”與“輕”的背后除了知名規劃設計院、國企平臺公司外中建八局等央企也在加速入局。
街區外觀復原提升、經濟組織植入新功能、街區服務多樣性升級,實現傳統與現代、保護與開發的多維空間疊合,是歷史街區更新發展的內在邏輯。在城市更新的語境下,老城區的文化、歷史底蘊的延續和經營能力提升顯得尤為重要。
以濰縣路19號為例,升級后的濰縣路19號,如何在煥新經濟組織,卻又不打破原有文化底蘊的要求下,成為撬動西部老城復興的重要支點?
更新實施單位中建八局的答案是,通過更新工程,深入挖掘青島元素內涵。發揮“老青島”品牌力量,圍繞休閑娛樂、特色餐飲、藝廊展覽為主的業態,尤其是能夠吸引和聚集年輕人的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招引國內知名商業品牌入駐,打造一個集購物、休閑、娛樂、文化為一體的獨具里院風格的商業綜合體。
這既是濰縣路19號項目的重大機遇,也是項目賦予工程人的一種挑戰。這對于,長期在開發企業背后從事建工生產的駐青央企中建八局來說,如何在建設過程體現“大”與“小”轉變?如何在后期運營中實現“硬”與“軟”的轉變?這無疑給一個大型建工企業提出了新的挑戰。
為了走到城市更新的前臺,中建八局專門成立了城市運營公司,實現了以城市更新項目為帶動,由建工重資產向城市服務輕資產轉型的實踐。
現在,中建八局第四建設有限公司負責的青島商會舊址修繕保護項目和濰縣路19號項目通過微更新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績。其中,青島商會項目已完成意向簽約,該項目約950㎡,洽談品牌包含精品零售、主題餐飲等業態。
濰縣路19號改造更新項目,也已完成意向簽約約4400㎡,洽談品牌包含文創文旅品類、特色餐飲、網紅潮牌店等多業態。待落位區域首開首進品牌主要包括:故宮文創、陶陶居、云海肴、百萬石極樂湯、千里走單騎民宿等。
不難看出,城市更新不僅可以通過微更新的方式,保留、發掘了歷史文化的內容深度。也能夠通過運營賦能城市文旅產業,帶動老城發展,實現老城內部經濟的組織的煥新。這為城市經濟結構調整帶來了更多的可能。
高起點、高效率。在促進城市更新快速、高質量推進的過程中,政府工作能級的提升也讓市民們紛紛點贊。
2022年一季度,作為三年攻堅行動的“一號工程”,歷史文化街區已總計有25個項目正在全力推進,其中新開工保護更新項目5個。文史挖掘初見成效,梳理40余處里院建筑文化和58處名人故居基本情況,歷史城區博物館、展覽館項目已正式開門納客;招商規模逐步擴大,成功引入落地大型商業業態10家,合作意向68家;通過設計景區路線、組織專家論證、邀請資深導游實地考察等手段,加快推進建立5A級景區工作。
馬藝峰 攝
此外,從技術上來講,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指揮部、市南區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分指揮部、郵輪港區改造更新和市北區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分指揮部,市南區歷史城區保護發展局,市北區歷史城區管委會等專業部門的成立為更新的推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同時,歷史城區數字智腦平臺等新技術的運用,讓專業、數字化的、精準實施的“改”與“革”在更新實施中發揮了作用。為科學決策的實施提供了依據。一掃以往大拆大建的粗放格局,以更科學發展、可持續的姿態,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 記者 趙彭 于爽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