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是近年來的一個熱門話題,也是一個需要應對的新課題。隨著城市發展,人口增長,高樓大廈越來越多,城市卻也在慢慢變老。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城市化率已超過60%,“城市病”與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更新已經到了關鍵時刻。
2021年3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并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城市更新不僅僅是物質空間層面的拆拆建建、修修補補,而是指對建成區城市空間形態和功能進行整治、改善、優化,從而實現房屋使用、市政設施、公建配套等全面完善,產業結構、環境品質、文化傳承等全面提升,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治理的系統工程。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城市也需要“高質量發展”,建設宜居城市、綠色城市、人文城市以及智慧城市。
長沙市委書記、市長鄭建新認為,推動城市有機更新,不僅要優化城市空間結構,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環境,更要實現城市與產業同步更新、著力打造新時期城市發展新動能、促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城市更新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在已有的基礎上,讓老建筑煥發新活力。并且,城市的歷史記憶彌足珍貴,是城市在千篇一律的面貌里展現不同魅力的關鍵法寶。很多網紅打卡地,都是充滿記憶的老建筑。在這里,城市的過往與現在交融,其發展脈絡、文化傳承都充分表達出來。
以青島為例,百年青島正在煥發新活力。青島擁有28平方公里歷史城區,文物建筑近千棟,堅持以“四新經濟”為主導,以新產業賦能老城復興,目前已完成約10萬平方米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在四方路歷史文化街區,青島規劃了里院步行街區,嵌入了“前商后產”產業模式,打造起前端為臨街商鋪,后端為設計、制作、培訓等全鏈條的產業平臺,探索了老城復興的青島模式,從而真正“搞活一座城”。
城市更新是門藝術,不是大拆大建,不是舊城改造,也考驗著城市的取舍能力。正如住建部副部長黃艷所說,城市更新廣義上不是一場“建設行動”,而應是城市治理行動。通過微改革,推動大變化。城市更新要做到既能留住城市的根與魂,又有現代化的一流新城,從而實現城市更新可持續化,增強城市永續發展動力。
城市更新最終解決的是人的需求。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城市向美而行,成為舒適宜居、獨具特色的理想家園。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初志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