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即墨區重點抓好低收入農民和低收入村集體兩方面工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集體經濟薄弱村增收攻堅行動。到2025年農業勞動生產率達到4.5萬元/人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37萬元,城鄉居民收入之比縮小到2.2:1,村集體經濟收入最低水平達到20萬元以上。
一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健全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對可能返貧致貧人口及時發現、及時幫扶。對市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鎮及全區內部分村集體經濟收入低、基礎設施落后的村莊,統籌力量給予重點幫扶。鼓勵以鎮街為單位統籌實施產業項目,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監管,規范完善扶貧資產收益使用。
二是持續深化農村改革。抓住我區被確定為城鄉融合發展試點的機遇,圍繞進城落戶農民權益退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產業協同發展等,先行先試、先出經驗。深入推進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健全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拓展農村集體產權權能。促進土地經營規模化率達到80%以上,促進農村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就地市民化。
三是發展壯大村莊集體經濟。從規劃、用地、項目、融資等方面向經濟收入低的村莊予以傾斜,鼓勵村集體領辦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各類服務實體,規范引導基層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集體股分公司等經濟實體抱團聯合發展,對符合條件的要安排一定數量的用地指標。研究制定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和化解農村債務的辦法,金融機構對納入財政扶持并符合貸款準入條件的村集體經營性、服務類項目給予信貸支持。
四是搭建農村創新創業平臺。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研究出臺政策鼓勵農民返鄉創業,對符合條件的返鄉創業人員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和貼息補助政策。以政策推動、鄉情感動、項目帶動,搭建能人返鄉、企業興鄉和市民下鄉平臺,引導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等返鄉入鄉人員和在鄉“田秀才”“土專家”“鄉創客”創新創業,把智創、文創、農創引入鄉村,加速資金、技術和服務向鄉村拓展延伸。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通訊員 馬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