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來,市北區行政審批服務局不斷落實“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要求,圍繞歷史城區高質量發展的歷史任務和時代課題,切實為企業 “松綁”,為市場 “騰位”,搭建雙創發展新平臺,打造產業集群新業態。
深入一線“企業大走訪”活動助企疏困
“感謝你們讓公司又‘活’了過來,對我們來說真是雪中送炭!”這是一家成立于1993年的企業負責人發出的肺腑之言。日前,市北區一家老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兼股東已經去世許久需要變更,但由于其繼承人遲遲無法達成一致,導致變更登記無法進行,經營陷入了僵局。在了解到企業的困境與訴求后,市北區行政審批局企業服務小組立即仔細研究企業章程,幫企業找“痛點”解“難題”,成功為企業找到了辦理路徑,在股權結構不發生改變的前提下,依法依規、按照公司章程為企業辦理了法定代表人變更,讓陷入困境的企業能夠正常開展經營,重現生機。
據了解,市北區有很多老國有、集體企業面臨著現代化企業制度改革的困境,由于企業自身的歷史遺留問題和對政策的不了解,讓企業改制成為了由來已久的審批難點問題。市北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充分運用“一線工作法”,成立了5支企業服務小組,開展“企業大走訪”活動。通過與企業面對面交流,對企業點對點把脈,開展“定制式”服務,同時組織業務骨干深入研究相關法律規定和國內其他省市類似案例的成功經驗,提出合法合規辦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幫助企業疏難解困。2021年以來共召開企業座談50 余次,指導青島市糧食局結算中心、青島宏宇大酒店等15家企業完成企業改制,為山東省港口航運集團、中車科技園等50余家大型企業提供咨詢和登記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出資、住所、經營范圍等200余個問題,進一步增進了政企之間的互融互通,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更加優質、堅實的營商土壤。
“北舒心”“極簡”審批模式助企煥新
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眾多沉寂多年的老廠房已“舊貌換新顏”,改造成為了產業園、創客中心等產業空間載體,遼寧路上的藍天實業舊廠搖身一變為青島M2創業園前身是,館陶路上的第一糧庫蝶變為新金融產業園。而產業集群“北舒心”“極簡”審批模式是市北區行政審批局貫徹落實《青島市商事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管理辦法》過程中走出的新步伐,充分釋放“一址多照”的政策紅利,將“集中辦公區”的模式大膽地拓展到產業園、創客園領域。原本每家企業要提供幾十頁的房產材料,現在入駐企業只需要提供住所承諾書、入駐協議或者租賃協議這“3張紙”就可以完成登記落戶,不僅申報材料大幅壓縮,也大大節省了企業開辦的時間成本,實現了入駐企業、產業園區與登記機關的共贏。目前,已經為橡膠谷、洪泰山海會、新金融產業園、M2創業園等16家產業園運營企業的67個地址進行了提前備案,300余家成長性企業通過“極簡”模式快速完成注冊。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辛小麗 通訊員 張宇寧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