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這就是山東·云上打卡最美海岸線丨從綠色生態到藍色產業 青島靈山島生機勃勃促發展

    編者按: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宣傳山東省緊緊圍繞“走在前列、全面開創”“三個走在前”目標任務、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的生動實踐,全面回顧山東沿海各市在經略海洋特別是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走在前”的重大成就,11月25日-27日,由山東省委網信辦主辦、山東廣播電視臺承辦、省內各市各網站和新媒體客戶端協辦的“云上打卡最美海岸線”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舉行。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5日訊 在我國東南海域,距積米崖碼頭9.2海里處,矗立著一座海拔513.6米、面積7.66平方公里的小島,它便是我國北方第一高島,也是青島市最大的有居民海島靈山島。自2002年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復設立靈山島自然保護區以來,這里在保護中開發,將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有機融合,走出了一條協同發展之路。

    修岸護海、科技加持 “生態優先”讓藍色海島收獲綠色

    如今的靈山島森林覆蓋率超過80%,有6種復雜地貌、423種植物,周邊海域有100多種浮游動植物……

    青翠欲滴的靈山島并非一朝一夕之功。2019年起,靈山島實施海域人工養殖網箱集中清理行動,有效降低海洋生態負荷。靈山島還建立起了一套保護自然海岸線的長效機制,實施靈山島生態修復示范工程,對垮塌案線進行了集中修復整治,增強了修岸護海、綠色養海的能力持續,海洋自我修復能力和海域海島生態化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為了給“生態優先”保駕護航,靈山島自然保護區與西海岸新區人民法院共建了山東省首個海島生態巡回法庭——靈山島環境資源巡回法庭,為完善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提供了司法保障。

    靈山島有一支海洋環保志愿者隊伍,定期開展打撈海洋垃圾等公益活動。而靈山島的居民們,也紛紛化身海島守護者,如果遇到游客亂扔垃圾、破壞樹木等行為,他們會主動上前制止。

    而現在,靈山島的生態保護又多了科技力量的加持,“智慧靈山島”生態管護平臺的上線,可以通過海域海島360度野外視頻監控、人臉識別系統、無人機及高分辨衛星遙感影像等先進技術,動態跟蹤空氣環境質量監測、海洋海水水質檢測等數據,匯總轄區野生動植物資源變化情況,對比分析數據,為生態保護修復、人工巡護等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實現對島嶼全方位、全天候的管護。

    海島“藍精靈”幫您辦事 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海里”

    靈山島是青島市最大的有居民海島,島上現有人口2400余人。此前受特殊地理位置的限制,島上群眾需要跨海辦事,費時費力,現在靈山島保護區打造了“陸島統籌”新模式,打通了為民服務的“最后一海里”。

    靈山島保護區管委創新實施“3+2”工作機制,即每周5個工作日,工作人員3天駐島辦公,2天島外辦公,并實行輪換制,確保辦理事項有人接、有人辦、有人回。保護區管委還根據各科室職責,結合海島群眾生產生活所需,將管委科室分成三類,其中第一類部門為3個,分別是便民服務、科研保護和綜合執法部門;第二類部門為6個,主要是社區建設、應急管理、文教衛生等部門;第三類部門為管委其他科室及區直派駐單位。每一類部門都設定固定的辦事窗口(工位),并規定每個工作日必須有工作人員對外辦公。

    今年,靈山島保護區創設了“藍精靈網格幫辦代辦員”隊伍,網格員在駐島期間主動走訪入戶,征集島上群眾需求。小到幫助孤寡老人代買藥品,大到根據群眾需求組織技能培訓,網格員已經征集意見建議近80條,累計代辦事項近180件,把便民服務做到群眾心坎里。

    生態旅游與海洋牧場齊發展 海島藍色產業展生機

    每年,約有12萬游客被靈山島優美的環境吸引了來此游玩,島上居民開起了民宿、漁家樂,靈山島的旅游業逐步興起?!盁o規矩不成方圓”,為了破解業態標準不高、發展不平衡等問題,靈山島保護區成立了生態旅游業協會和漁家樂協會,引進了高端民宿,促進行業有序競爭,以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

    不過,靈山島居民的收入來源主要依靠的仍然是養殖業和捕撈業。因此靈山島附近海域大力發展人工魚礁、底棲漁業,形成海洋牧場發展的群體效應。

    目前,已構建人工魚礁58000余空方,通過持續實施“南魚北養+燈光誘餌”增殖放流工程,到2025年力爭年產突破380萬公斤。

    來源:齊魯網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