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至21日,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工人日報、農民日報、法治日報等央媒,用鏡頭聚焦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鄉村振興、環境保護、工業生產、重點工程、安全生產、教體活動等。
圖片是凝固時光的藝術。從外眼看山東·央媒一周圖片擷英,既可以發現山東之真、山東之善、山東之美,以及山東之精采、山東之活力,又可以看到億萬齊魯兒女奮力前行的鏗鏘腳步!
一、主打圖片
本期主題:鄉村振興
打造沿黃蔬菜基地
11月20日,濱州市中裕黃河岸蔬菜基地工作人員在管護蔬菜。
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大力發展沿黃生態高效現代農業,引入龍頭企業在黃河灘區流轉土地,打造蔬菜基地,種植黃瓜、西紅柿、茄子等30多種蔬菜,助力區域經濟快速發展。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攝
講解種植技術
山東冠縣采取“黨支部+基地+農戶”模式,引導村民發展花香菇種植產業,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圖為冠縣梁堂鎮趙梁堂花香菇種植戶給村莊年輕人講解種植技術。杜洪順 沙元虎攝(農民日報11月16日7版)
食用菌蹚出惠民富民路
11月18日,在惠民縣現代農業產業園食用菌示范園,農民在采摘香菇。
山東省惠民縣自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種植食用菌,近年來,該縣推廣現代設施栽培,著力優化產業布局,強化精深加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目前,全縣食用菌種植面積995萬平方米,帶動10余萬人就業。食用菌產業已成為當地創富于民、增富于民和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產業。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攝
養殖黑頭羊創業致富
近年來,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沙鎮鎮黨委、政府大力宣傳推廣小額信貸,鼓勵脫貧戶通過創業增收致富,不斷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沙鎮鎮大張村脫貧戶張廷雨一年前通過扶貧小額信貸貸款5萬元建起了黑頭羊養殖棚,開啟了畜牧養殖的創業之路。如今存欄量已達26頭,凈利潤達到8000余元,收入的增加不但為他緩解了生活的壓力,更讓他對未來充滿信心。張廣烈攝(農民日報11月20日8版)
糧食精深加工
11月16日,位于山東聊城東昌府區梁水鎮的魯信糧食制品有限公司智能車間馬力全開,對收購的糧食進行精深加工。當地把優質糧食工程作為推動鄉村振興和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糧食加工企業在“齊魯糧油”公共品牌的引領下加快實現從鏈短低效向優質高效轉變,不斷擴大輻射范圍。王立東攝(經濟日報11月19日10版)
“雙網融合”網住大市場
11月21日,在惠民縣李莊鎮一家繩網企業,女主播在直播銷售繩網制品。
作為我國重要的繩網生產基地,山東省惠民縣利用電子商務、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技術,推動“互聯網+繩網產業”“雙網融合”發展,形成了集原材料供應、研發設計、成品加工、市場銷售、應用服務等于一體的集群體系。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攝
制作傳統笤帚
11月17日,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齊村鎮楊嶺村農民楊傳寶在家中整修高粱笤帚。
笤帚加工是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齊村鎮楊嶺村傳統特色產業。目前,該村每年扎的高粱笤帚銷售量達50多萬把,純收入300多萬元,俏銷魯南、蘇北市場。新華社發(孫中喆 攝)
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
要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完善和發展鄉村治理體系。近幾年來,山東省莘縣莘亭街道黨組織把群眾的小矛盾、小困難、小利益“三小”問題作為切入點,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為著力點,開展法治教育、德治文化、自治章程等內容宣講,切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為鄉村振興工作助力加油。圖為工作人員正在講解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事項。王超攝(工人日報11月20日3版)
在中共魯西北地委舊址紀念館參觀學習
山東省冠縣地處冀魯兩省交界處,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為傳承紅色基因,冠縣縣委組織部積極組織黨員干部和入黨積極分子開展多種形式的紅色教育,激勵他們扎實苦干,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建設美麗新冠縣貢獻力量。圖為冠縣崇文街道黨員干部在中共魯西北地委舊址紀念館參觀學習。崔海天 沙德順攝(農民日報11月17日7版)
二、微觀山東
日出天鵝湖
11月14日清晨在山東省榮成市成山鎮天鵝湖拍攝的大天鵝。
冬日清晨,在山東省榮成市成山鎮天鵝湖,大天鵝在晨曦中游弋、漫步、覓食,構成一幅和諧的生態畫卷。新華社發(李信君攝)
“口袋公園” 樂享生活
11月17日,市民在山東省膠州市杭州路附近的一處“口袋公園”游玩(無人機照片)。
近年來,山東省膠州市因地制宜開展公園綠地建設,擴大城市綠色空間,在轄區內建成30余處“口袋公園”,見縫插“綠”為居民提供健身、休息、游玩的好去處,也改善了生態環境。新華社發(王昭脈攝)
趕制外貿訂單
十一月十五日,在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一家紡織品公司車間,工人正在趕制外貿訂單。唐克攝(人民日報11月16日3 版)
11月16日,在青島市美萊軌道股份有限公司動車座椅生產車間,工人制造出口到韓國市場的座椅產品。
位于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的青島美萊軌道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科技型動車座椅生產企業。今年以來,該企業加快創新研發,引進先進制造設備,提高產品科技含量,生產的動車座椅等系列產品暢銷海內外市場。新華社發(梁孝鵬攝)
鄭濟高鐵鄭濮段進入全面靜態驗收階段
11月15日,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在鄭濟高鐵黃河特大橋上進行全面檢查(無人機照片)。
當日,鄭(州)濟(南)高鐵鄭州至濮陽段進入全面靜態驗收階段,標志著該條鐵路鄭州至濮陽段主體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建設已基本完成。
鄭濟高鐵是河南省“米”字形高鐵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時速350公里,通車后將成為中原城市群與山東半島城市群間的快速客運通道。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檢查光伏電站安全
11月16日,國家電網公司工作人員在山東華能濟寧高新區光伏電站進行安全檢查。近年來,濟寧加快建設魯西南采煤塌陷地光伏發電基地,風電、光伏裝機規模不斷擴大。預計到年底,全市新能源裝機將達260萬千瓦,發電量將達35億千瓦時,可替代標煤105萬噸。東 海攝(經濟日報11月18日8版)
檢查快遞網點安全
11月2日,山東省濟南市公安局市中分局組織警力到轄區經營快遞業務的網點進行安全檢查。針對11月1日起施行的個人信息保護法,進一步加大對寄遞業規范操作流程的檢查力度,守好信息安全“最后一公里”。 本報通訊員 郝鑫城 攝(法治日報11月16日6版)
義診迎接心梗救治日
11月20日,山東省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醫務人員為市民測量血壓。
當日是心梗救治日,部分醫院開展義診活動,引導市民重視心血管健康,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規范化救治流程,提高公眾對心梗嚴重性和防治重要性的認識。新華社發(李志軍 攝)
“問候”傳溫情
11月19日,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中興小學學生在一起手舉問候語、彩色氣球迎接“世界問候日”的到來。
“世界問候日”即將到來,各地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學生們通過不同的方式表達祝福,傳遞溫情。新華社發(孫中喆攝)
特色課程助力“雙減”
今年秋季開學以來,山東省濱州市各學校積極落實“雙減”政策,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以“琴棋書畫誦 體藝探思創”為主要內容,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特色課程,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促進全面發展。圖為11月15日濱城區清怡小學學生在音樂課上練習大合唱。初寶瑞攝(光明日報11月16日8版)
山東捐贈的首臺國產雪蠟車投入“實戰”
近日,越野滑雪國家集訓隊在新疆溫泉縣展開訓練,備戰北京冬奧會,我國第一臺國產雪蠟車隨隊進行保障。
自10月27日交付國家體育總局后,這是該車首次投入“實戰”。它于11月2日從北京出發,11月8日抵達溫泉縣,行程超3500公里。這臺雪蠟車重約50噸,廂體全部展開后的有效使用面積約92.5平方米,設有6個帶有通風裝置的雪板打蠟工位,及雪板雪蠟存放區、休息區、運動員熱身區等。
集訓期間,打蠟師們借助雪蠟車為運動員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助力訓練。雪板打蠟是雪上競技體育中的一項必要服務。在不同的溫度、雪質條件下,打蠟師通過選用不同的雪板蠟,并調整施蠟方式,幫助運動員獲得適宜的雪板摩擦力,從而提升運動表現。
為更好地維護車輛,山東省體育產業集團等多家單位還派出了聯合工作團隊,實地駐守、隨隊保障。
這是集訓期間24小時??吭谘﹫龅难┫炣嚕?1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攝
來源:大眾日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