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青島市司法局為民辦實事成果集中顯現

    青島市司法局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載體,突出與群眾“心連心”辦事特色,把各項業務工作條分縷析,分出層次,劃出重點,使一大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得到解決,以實際行動踐行“把群眾裝在自己心中、把實事辦到群眾心中”的辦實事宗旨。

    用真情換真心

    青島市司法局堅持把與群眾相關的事都當成大事來抓,樹立全局理念,注重整體效果,立足職能,選取對內對外受眾范圍最廣的三項工作,規劃實施了法律服務“三個一”工程。

    一是“全域”一盤棋工程。立足市域內法律援助資源統籌利用,以“兩個打破”“四個統一”,創新推出法律援助“全域受理、全域指派”一體化服務機制。“兩個打破”,即打破法律援助案件受理審批管轄限制,打破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承辦援助案件的區域限制。“四個統一”,即統一公布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準、案件受理審查條件,統一全市共享法律援助承辦團隊和法律援助受理點,統一案件卷宗目錄和案卷質量評分標準,統一升級應用“法援在線”系統平臺。工程實施以來,與膠東五市法律援助申請“五市通辦”機制緊密銜接,構筑起法律援助“市域內一體化服務、膠東五市跨城通辦”便民服務大格局。

    二是“心療”一條線工程。面對疫情防控常態化現狀,為舒緩監獄戒毒警察長期封閉執勤產生的心理壓力,在全省率先制定《青島市監獄戒毒警察心理健康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并組織實施。實踐過程中,通過組建心理健康服務專家團隊,指導監獄、強制隔離戒毒所建立心理健康服務中心,有計劃、常態化開展監獄戒毒警察樂于參與、實效性強、豐富多樣的心理健康服務活動。針對監所特殊工作環境,著力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工作機制和服務網絡建設,著力構建心理咨詢、心理訓練和心理危機干預一體化的監獄戒毒警察心理健康服務工作體系,監所心理健康服務專業化、科學化水平有效提升,進一步凝聚了警心士氣、激發了隊伍活力。

    三是“調解”一張網工程。充分發揮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優勢,健全非訴訟糾紛化解機制,打造全省首家市級網絡糾紛調解委員會,開創“新階層+網絡”糾紛多元化解新模式。該調委會集合了包括律師、版權專家、網絡從業者、社會組織從業者、網絡消費流通領域專家、心理專家等各方面的人才,調解范圍涵蓋居住地、注冊地在青島市的任何一方當事人(含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發生的在主體、客體、載體等方面涉及互聯網領域的人身權利糾紛、法人或非法人組織名譽權糾紛、知識產權糾紛、網絡消費糾紛、互聯網金融投資糾紛、網絡商事合同糾紛等,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維護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為企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

    用服務暖人心

    青島市司法局堅持把群眾滿意度作為檢驗辦實事成效的標尺,主動回應群眾對行政執法關切,著力破解行政執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推動執法監督實現“三提升”工作目標。

    一是為民監督的靶向性提升。將精準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推動基層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動落實“不罰”“輕罰”清單作為2021年行政執法監督工作的重點和中心,明確為民監督的工作方向。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安全生產監管責任落實不到位的問題,積極協調有關單位提供行業部門名單,并發函反饋至機構編制部門研究處理。積極響應區(市)政府推動綜合行政執法下沉街道的訴求,加強調查研究,認真研究可行性路徑并積極爭取省級層面政策支持;進一步健全市、縣、鄉三級行政執法監督體系,推動行政執法建立力量下沉,解決了權力下放后監督缺位的問題。嚴格落實《青島市行政執法刑事司法銜接工作程序規定》,全市行政執法單位已累計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10余件,接受公安移送的需追究行政責任案件300余件。

    二是為民監督的實效性提升。對民生重點領域行政執法行為加大監督力度,確保行政執法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將教育、城市管理、安全生產、農業農村等民生重點領域列入行政執法監督計劃,加大專項行政執法監督力度,加大“行政處罰與行政強制”網上運行平臺案件抽查力度,按季通報問題并督促整改。加大個案監督力度,已累計處理行政執法投訴20余件,發出行政執法監督意見書多份。推動嚴格落實“不罰”“輕罰”清單,讓企業和群眾感受執法“溫度”。印發《關于制定市級“不罰”“輕罰”清單優化法治營商環境的通知》,推動市級執法單位動態調整“不罰”“輕罰”清單,進一步擴大適用領域。

    三是為民監督的精準性提升。嚴把行政執法源頭環節,從執法主體資格審核、執法人員證件資格申領審核、處罰裁量基準及權責清單的備案審查等關鍵節點入手,從嚴審查,從源頭上確保行政執法行為合法、規范。已規范理順8家市級行政執法主體的資格,完成2.19萬名行政執法人員證件換證審核,6600余名年審執法人員資格審驗工作、1600余名新申領執法人員資格審驗,清理不符合條件的行政執法人員信息100余條。督促各執法部門規范規范市級自設權力事項,對全市行政執法單位670余項自設權力事項進行合法性審查;對4家單位報送的行政處罰裁量基準或“不罰”“輕罰”清單進行合法性審查,從制度源頭規范行政執法行為。

    用實干筑同心

    青島市司法局堅持與民心同心同向,對經過實踐檢驗,廣受群眾認可的法治便民工作,進行系統梳理,進一步優化提升服務舉措、服務水平,取得了“三深化”的滿意效果。

    一是深化推出惠企服務“升級版”。為拓展企業反映問題渠道,在原有聯席會議和惠企宣講平臺基礎上,再設兩大平臺。經與市行政審批局對接,在市民中心設置惠企法律服務窗口,惠企法律服務團隊在窗口輪流坐班,同時開通免費咨詢電話,為企業提供貼身服務。委托技術公司,研發并啟用線上惠企法律服務平臺。依托“青島司法”微信公眾號,為全市企業提供便利、快捷、高效的惠企服務,及時掌握各區(市)工作情況,提高惠企服務工作效率。持續通過線上線下方式開展惠企政策解讀活動,深入商業協會、中小企業,主動送法送政策上門。聯合有關單位在鄰客、創聯工場等產業園區建立律師“坐診”制度,開展系列惠企服務活動。積極對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組織惠企法律服務團隊在“校園雙選會”現場開展政策咨詢,助力青島畢業生留青活動。目前,全市惠企法律服務團隊已提供惠企服務11107件次,其中接聽企業熱線咨詢電話2766個,為企業提供合法性審查3397件,為企業開展法治體檢171次,面對面接受企業咨詢2348次,走訪行業商協會111次,宣傳解讀惠企政策688次,走訪對接企業1097次,參與惠企政策制定20次,其他活動509次等。

    二是深化推出告知承諾“1.0版”。發布《青島市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清單》,涉及21個部門345項證明事項,基本涵蓋了與企業和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使用頻次較高、當事人獲取難度較大的證明事項。其中線上核查326項,線上核查率達到94.49%。截至目前,第一批實行告知承諾制的345項證明事項均可通過免于核查、線上核查的方式辦理。各區市也已相繼公布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清單,按照最大限度便民利民原則,全面推動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在基層落地實施。同時,第一時間轉發《山東省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工作規程》,推動全市執法部門編制工作流程、辦事指南,制定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文書范本。不斷推進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數據共享,年內,已新歸集97類6.4億條數據,累計匯集132類3700余萬條電子證照數據,基本實現存量證照數據“應歸盡歸”,落地17類836萬條省級跨層級數據,向省大數據局申請國家部委數據190余項。

    三是深化推出公證與不動產登記業務聯辦通辦“完成版”。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公證與不動產登記業務聯辦的通知》,在全市部署推進公證與不動產登記業務聯辦工作。已完成協議簽訂、硬件配備、人員培訓、系統接入、系統調試等工作,確保全市公證機構具備公證與不動產登記業務線上聯辦能力。目前,全市公證機構正式面向社會,提供全市范圍內的不動產登記業務服務,群眾及企業在全市任何一家公證機構辦理涉及本市范圍內的不動產公證事項時,都可以同步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實現了公證服務與不動產登記業務“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全市聯辦”“全市通辦”。該項服務的推出,最大廣度滿足跨區辦理不動產登記聯辦需求,最大程度做到不動產登記事項應辦盡辦,最大限度推動“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切實讓企業和群眾在業務聯辦服務中增強獲得感、幸福感。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  記者  劉瑞東  通訊員  徐紹陽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