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青島市市場監管局獲悉,自今年開始,根據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農批市場食品安全“五項制度”推進要求,該局在全市18家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組織全面推行“五項制度”,把住流通環節重要關口,保障市民“菜籃子”食品安全。
據了解,“五項制度”一是駐場監管制度。對每家批發市場均配備2名駐場監管人員,專門負責市場食用農產品銷售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目前,全市18家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共配備36名駐場監管員已全部到位。二是“快檢+互聯網”制度。制定《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快檢室建設及快檢操作指南》,督促市場按照要求配備快檢設備及檢測人員,對入場銷售的食用農產品進行每日抽檢,凡無法提供合格證明文件的,須經檢測合格的方可入場銷售。加強數據管理,將快檢數據實時上傳“山東菜場”系統,目前全市已累計上傳快檢數據155294條,將檢測結果及時在市場進行公示。同時,在入場查驗區、快檢室、信息公示區安裝攝像頭,全市18家市場的54處攝像頭均接入視頻監控系統。三是定量監督抽檢制度。對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開展定期監督抽檢,規定每個市場每月不少于50批次抽檢量。對抽檢發現不合格產品的依法嚴格處罰,并對相關供貨商實施控制措施。四是掃碼追溯制度。大力推進山東省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追溯平臺“山東菜場”的應用,目前全市18家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均已推進實施,在市場入口公示“開辦者二維碼”,入場銷售者在進入市場時“掃碼入場”,市場開辦者可以在系統上查驗相關產品的供貨憑證及合格證證明,對照入場產品嚴格把關。入場銷售者在市場內公示“銷售者二維碼”,供采購者“掃碼交易”,目前,全市批發市場入場銷售者已實名注冊3985戶,并獲得一戶一碼,累計錄入農產品信息35683條,均可實現電子化追溯管理。五是半年檢查制度。市場監管理部門采取交叉檢查方式,每半年組織對批發市場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對檢查發現問題的依法嚴格處理,確保食品安全管理措施落實到位。
下一步,青島市市場監管局將在食用農產品市場快檢規范化、追溯平臺信息互通以及電子監控智能化等方面繼續完善提升,同時,強化日常監管和監督執法,促進市場開辦者和經營者主體責任落實。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辛小麗
請輸入驗證碼